她是康熙的遠房表妹,苦熬五十年封妃,家族卻出了五位大清皇后

2019-09-04     清宮史話

清朝在皇太極和順治執政時期,正好是崛起和統一全國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內,清朝皇室與蒙古部落的聯姻非常頻繁,尤其是皇太極後宮,更是出現了五宮后妃皆來自蒙古的格局,康熙繼位後,後宮仍有一些來自蒙古的妃嬪,但數量卻呈現減少的趨勢,本文要講的便是康熙後宮所納的一位蒙古妃嬪,她就是宣妃。

宣妃來自一個非常顯赫的家族—博爾濟吉特氏,父親和塔蒙古科爾沁部第二代達爾汗親王,和塔的父親滿珠習禮是孝莊太后的親兄弟,因此按照輩分來看,這宣妃與孝惠章皇后一樣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孝惠章皇后與宣妃乃是堂姐妹關係,從這一點來看,康熙還得叫宣妃姨媽呢。

不過,康熙與宣妃還有另一層關係。

話說,這宣妃的親姑姑(和塔的親姐妹)悼妃嫁給了順治,從這一點來看,宣妃又是康熙的遠房表妹。

大約在康熙初年,宣妃被清朝皇室選入後宮,根據當時康熙後宮的情況來看,宣妃很有可能是一位替代者。怎麼說呢?當時康熙後宮有一位「宮中待年」的蒙古妃子,她就是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所謂的「宮中待年」就是還不到成婚的年齡,暫時先養在宮中,等到了年齡再成婚。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慧妃還沒等到成年便早早地離開了人世,於是乎,宣妃作為替代者便被選入了後宮。

然而,當時滿清皇室更看重的是一些滿洲八旗勛貴家庭出身的妃嬪,如孝誠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這些人,蒙古妃嬪在清朝後宮的地位急劇下降,再加上康熙本來就對蒙古妃嬪沒有多大好感,只是礙於孝莊太后的臉面,才不得不招納一些蒙古妃嬪。因此,宣妃入宮後一直沒有受到冊封,她在康熙後宮一直都是庶妃而已,更不用說是給康熙生兒育女了。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舉行了生前最後一次冊封妃嬪儀式,在這次冊封中,康熙終於想起了自己還有一位蒙古來的遠房表妹,於是便下旨將其冊封為宣妃,估計這對當時的宣妃來講,意義已經不大了,因為當時她已經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婦人了。不過,有總比沒有的好,至少宣妃可以安穩地享受晚年生活了。

乾隆元年八月,宣妃博爾濟吉特氏走完了自己波瀾不驚的一生,享年在70歲以上,乾隆對這位祖母級的前輩沒有絲毫追封的表示,於第二年將她葬在了康熙景陵妃園寢中。

值得一提的是,宣妃的家族在清朝後宮史上卻占有極大的分量,先後出了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順治廢后、孝惠章皇后與孝靜成皇后五位大清皇后。不過,最後一位孝靜成皇后與宣妃並非一家,她們只是同姓而已。

參考資料:《清皇室四譜》《清史稿》《大清會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dpx9W0BMH2_cNUgPp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