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比較了解DC的超級英雄電影,你也許會聽說過DC的「三大神片」:
《V字仇殺隊》,《蝙蝠俠:黑暗騎士》,還有一部就是《守望者》了!
而在這三部電影當中,格局最大,而且最像超級英雄電影的就是《守望者》;
但《守望者》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看懂的,觀眾也常常會誤解了裡面的角色,
比如常常誤解了裡面比滅霸還強的角色——曼哈頓博士。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稍微了解這部電影。
/1/
主要原因是信息量太大了!
老實說一下,有多少人第一次看《教父》,就能完全看懂的?
麻煩隔著手機舉下手!
我肯定真正一次就能完全看《教父》的人,其實是不多的;
原因不是我們智商低下,而是《教父》信息量太大了,錯過了一個情節,都可能讓你誤判了劇情;
《守望者》雖然也是超級英雄電影,但它的信息量是和《教父》差不多的,甚至比《教父》還多,所以第一次真的比較難看懂;
你只有看了兩三遍,才能夠全面地理解裡面的情節,才能完全感到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
/2/
比較難看懂?與電影本身的缺陷也有重大關係
這部電影最大的缺陷,就是娛樂性,商業性不夠,用淺白的話來說,就是不能馬上讓你爽;
像漫威宇宙的電影,隔幾分鐘就來個打鬥,而且每隔幾十秒就來個笑話,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讓你對電影感興趣;
這就是娛樂性,就是爽感;
同樣是拍有深度的超級英雄電影,諾蘭導演拍的《黑暗騎士》,也能保證商業感,保證爽感;
因為一方面,他把《黑暗騎士》當懸疑片來拍,讓你很想知道電影的」謎底「;
另一方面,他幾乎全實景拍攝《黑暗騎士》,「炸醫院」的場景是真炸的,不是特效;
而且他還用IMAX攝影機來拍,所以他的《黑暗騎士》畫質與其他電影相比,就是藍光與高清的區別,再加上一流的配樂,以及他對電影節奏的把控,所以《黑暗騎士》的觀感也一流,非常有質感,也非常爽。
再看看《守望者》,它在觀感方面,對大眾觀眾來說,就顯得比較差了;
因為它不像是漫威宇宙那樣,拍得非常娛樂,非常爆米花;
也不像諾蘭那樣,注重電影的質感,注重高端的「爽感:
《守望者》更趨向於文藝!
對大眾觀眾來說,文藝片最不好的地方,就是比較沉悶;
商業片一般會挑選最有趣的場景講故事,而文藝片一般會挑比較無趣的情景,題材來講故事,所以對大眾觀眾來說,比較無聊;
《守望者》就是比較偏文藝,節奏有點慢,要你很專注,很認真地看電影,才能理解它,並且時長超過3小時;
因此一般觀眾是不喜歡看的,都不感興趣,所以不認真看電影,所以很難看懂這部電影。
/1/
不同宇宙電影,《守望者》劇情的基本邏輯是沒問題的
現在的超級英雄電影,無論漫威的也好,DC的也好,其實它們大部分基本劇情邏輯是有問題的,經不起推敲的;
簡單來說,他們是優秀的商業片,觀感很好,適合在電影院看;
但它們就是升級版的奧特曼,僅供娛樂,它們的劇情是不能認真地討論的;
像漫威宇宙的《復聯4》,總有人跟風說多感動,完美終局;
但我想說,裡面的基本邏輯是很有問題,因為這個故事的背景就是:
有個外星人覺得宇宙需要平衡,方法就是滅掉宇宙一半的人,而實際操作的方法,就是集齊6顆寶石,打個響指就可以了;
而且《復聯4》是怎麼來的? 你們忘了嗎?是星爵這個傻逼強行,尷尬地打出來的!
而DC宇宙的《海王》,故事基本邏輯也是存在BUG的;
如果我是《海王》里的角色,看到海王,我肯定會對海王說:
「海王,你沒跟你弟弟說,其實陸地上有個外星人,他叫超人嗎?就憑你弟弟那批蝦兵蟹將,就敢打上陸地?小心超人把他們打上月球!」
而《守望者》故事的基本邏輯是沒問題的
它的背景歷史是改編自美蘇冷戰時期;
電影里講的第一個衝突點,是美國和蘇聯核衝突;
他們進行敵對,而且彼此不信任,都想滅掉對方;
而且彼此都有大批的核彈頭,隨時都會互投核彈頭,就算世界不毀滅,也許滅絕大量的人口;
電影里的這種衝突,是基本符合邏輯的;
就算是真實的歷史,也是存在過互投核彈的危機;
舉個例子:
兩個敵對的村莊,經常打架,大家都有機關槍等武器;
如果真的是來一場大戰,彼此都會傷亡慘重,最後結果可能是一個村滅了,活下來的村,也元氣大傷;
平時彼此也經常要防範彼此,因此沒精力去搞好生產,搞好商業;
其實大家出來談判,銷毀武器,恩怨用其他方式解決,然後大家搞好發展,對彼此是最好的;
但問題在於彼此不能相信,也無法保證,「萬一我銷毀了武器,你不銷毀,我豈不是整條村被你們村滅了!」
於是大家都不肯銷毀武器,繼續防衛對方,最可怕的大戰也繼續有機會發生;
《守望者》里美國和蘇聯的核危機衝突,就和這個故事的類似,是符合邏輯的;
而「法老」的解決方法也是符合邏輯的,他通過製造一個假想敵——曼哈頓博士,讓美蘇放下恩怨,共同對抗這個更強大的敵人,於是彼此放下了恩怨,走向了和平。
/2/
《守望者》對人物的塑造也是很有深度,不膚淺的
因為它塑造的人物,不是簡單的好與壞,不是膚淺的強調正義,強調責任。
比如反派——法老,
他通過犧牲一千多萬人的性命,來獲取世界的和平;
他的確是十惡不赦,但他做的事情不是為了自己,而且真的有效,真的不知道怎麼定義他;
又比如羅夏,
他之所以嫉惡如仇,以暴制暴,強調正義,是與他成長環境有密切關係;
他從小就接觸到很多平常人無法想像的惡,成長於社會的底層,因而他更反感不公平,強調正義;
對於電影的角色,我這次只討論曼哈頓博士;
他是DC電影里,目前最強的角色;
如果論實力,在目前的超級英雄電影里,可能最強的角色,就是他了;
因為他本身就不是和人類同一個維度的人,不怕物理攻擊,能夠無限分身,他只要手一揮,什麼東西都能分解;
如果讓他對決滅霸,他通過無限分身抓住滅霸,然後手一揮,滅霸可能早就完蛋了;
而對於這個角色,
一般人對他最常規的理解,就是他失去人性,被法老利用了
他變成了曼哈頓博士之後,的確是開始失去人性,對人漠不關心的,不再是人了;
他已經是神了,能夠直接在太陽上行走,能夠自己創造生命;
就是因為他能力超強,所以對人是漠不關心的,因為人類在他面前太渺小了;
就好比如果一隻螞蟻死了,你會不會太在意,會不會感到它很可憐?
當然不怎麼會了;
而在曼哈頓博士眼中,我們人類早就變成了螞蟻,所以根本不在意我們,他只想靜靜在宇宙中,觀看宇宙的變化;
他唯一殘存的人性,就是對人還有一點點的感情,所以初期還會泡妞,還會出軌;
也是因為他失去了人性,所以他中了法老的計,被法老利用了;
實際上,一切都在他意料之內
如果你有在意電影的細節,以上對曼哈頓博士的看法,很可能是存在誤解的;
曼哈頓博士失去人性是真的,
但可能他根本沒中法老的計謀,法老對他未來的干預也是無效的;
我覺得最可靠的說法,就是他能預知一切的結果,但不干預,自己跟著劇本演下去而已;
他在火星上,和女友的對話就證明了這點;
他明明早就預知了女友會出軌,還當著女友面,說女友等下會跟他說出軌的事;
但後來女主坦白說:「說吧,我真的是出軌了」,曼哈頓博士依然表現出驚訝,就證明了這一點。
他其實什麼都知道,就是不想改變,想跟著「劇本」演一遍而已;
像法老向他宣布計謀的時候,曼哈頓博士可能也是假裝中計而已;
實際上他可能早就知道法老的做法是最好的選擇,於是就跟「劇本」演下去,假裝中計了;
以上就是我對《守望者》,以及裡面曼哈頓博士這個角色的部分了解,由於不想文章篇幅太長,只分析部分東西,希望有助於你了解;
而分析的內容主要基於電影,所以大家也不要扯漫畫了;
總的來說,《守望者》不是爽片,但如果它對你的胃口,絕對是值得反覆看的超級英雄電影。
洞察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