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洪門跟共濟會,這兩大神秘組織有什麼聯繫?

2019-07-25   孟話歷史

鳳來儀

思想潮


這兩天,香港洪門發出一紙「檄文」,看完我深深被香港幫會的愛國熱忱打動了,剛準備找紙巾擦眼淚.....

等等,這個標誌好熟悉,這是什麼標誌?


香港洪門標誌


量尺和圓規,洪門又不是石匠木匠出身,怎麼會用這樣的標誌?而且,這個標誌其實大名鼎鼎,我們先來看大圖:


這是大名鼎鼎的「共濟會」標誌啊,那麼共濟會到底是個什麼組織呢?在著名玄幻小說《貨幣戰爭》大熱後,很多朋友覺得這是個暗地裡操控世界的組織。其實這個組織最初是一群石匠組成的,而共濟會的名字就叫「Free and Accepted Masons」——自由石匠會。

要說自由石匠會,歷史就悠久了,為啥是石匠會呢?因為在歐洲中世紀教會統治的時代,對科學是一種敵視的態度,任何要搞科學的人,都被視為異端。

比如那會研究醫學的,要偷偷摸摸解剖屍體,即便是被譽為「近代解剖學之父」的維薩里醫生也要常常趁著夜黑風高,跑到刑場偷「新鮮」的屍體。有一次,他瞄準了絞刑架上一副懸掛許久的屍體,從腐爛的肉體中一點點取下骨骼,運回家中,再拼起來研究。

研究天文學的就更別提了,哥白尼知道吧,研究日心說的,一直被教會打壓,雖然他自己就是教士;伽利略知道吧,即使教皇非常欣賞他,也不得不在「狂熱信徒」的逼迫下審判並監禁了他。

但是即使在最敵視科學的中世紀,有一群人基本不受影響,這就是「石匠」。我們看到歐洲那些恢弘的中世紀大教堂,大城堡,要建造這些,木有科學態度能行嗎?光憑宗教熱情能行嗎?

所以歐洲的石匠們,用現在的眼光看,他們就是一群「建築師」早就開啟了科學的殿堂之門。


科隆大教堂

文藝復興時代,蓬勃興起的工商界、知識階層和世俗王權希望能夠反抗羅馬至高教權,這股綿延百年的大潮不僅產生了宗教改革,產生了新教,也產生了自由石匠會。

自由石匠會的興起背景相當複雜,這也為它日後成為陰謀論的熱門載體埋下了伏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不列顛國王喬治二世等君王,法蘭西的伏爾泰等名人,幾乎大多數不滿於政治、文化、宗教和科技現狀的名人,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

而且這個組織的高層也都出自上層社會。例如不列顛自由石匠會的第二代總導師是蒙塔魁公爵,第三代總導師是坎頓公爵,不少王室成員也是該組織的重要成員。甚至在遙遠的北美十三州。很多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物也是這個組織的成員。

門采爾畫作:腓特烈大帝在長笛演奏會上


美國開國的國父們,比如華盛頓和富蘭克林都是共濟會成員,在美國《獨立宣言》的56位簽署者中至少有8位,1781年的第一部美國憲法的簽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的美國憲法的40位簽署者中至少有9位,喬治·華盛頓的63位將領中至少有31位,以及英國北美殖民地13個州的30名州長中至少有10位。

歷屆美國總統中則至少有15位。因此在一美元背後出現共濟會標誌也不奇怪啦:


最早使用這個標誌的,是1250年德國石匠會,這也是迄今為止能找到的最古老使用證據,量尺和圓規都是石匠們的工具,秉承科學思想,反對教權獨霸和傳承知識是這個鬆散組織的宗旨。

近代共濟會對於神的解釋來自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對造物主的闡述,他們認為神是一位理性的工匠(理性的人格化),而宇宙是神——「宇宙的偉大建築者」創作的手工品,宇宙的秩序來自神賦予的理性,這個外在的宇宙稱為大宇宙(Macrocosm);而每一個人類都是宇宙的影子也就是神的複製品「小宇宙」(Microcosm),由於材料的先天性的缺陷,這個複製品總是不完美的。

如果人能夠以理性為準繩,以道德為工具,不斷地修正自身精神上的缺陷,那麼最終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也就是完成了「內在神殿」的建造,成為完美的「石工導師」並且進入神的領域。

所羅門神殿

聽上去挺神秘的,其實也不算神秘啦,這不就是中國傳統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嘛。但是誰又把儒家這種學說看得很神秘呢?人類的特點就是神化自己無知的領域。

那洪門這個中國的幫會組織,又是怎麼用上這個標誌的呢?那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華人到海外之後地位很低,所以就要找個感覺很牛逼的東西靠一靠嘛。



中國洪門在海外起的名字就是Chinese Freemasons(中國共濟會),其實跟共濟會一毛錢關係也木有啦。估計美國開國國父們知道共濟會這個名字給江湖幫會拿走,會氣的掀棺材板吧。


有些美麗的傳說,比如孫中山先生和蔣介石都是共濟會成員,其實不是啦,他們是chinese freemasons 成員,也就是洪門中人。chinese freemasons 和 Freemasonry的差別就相當於「小米」和「小米e家」吧。

綜上,海外洪門的標誌,確實跟共濟會一樣,但他們跟共濟會沒啥關係。當然洪門的勢力和貢獻也非常非常大,洪門的海外大佬還作為有功勞的華人,登上過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呢!

司徒美堂,著名旅美僑領,中國洪門致公黨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