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發布紀錄片收視報告

2019-09-28     綜藝報

報告基於2019年6月3日至8月9日期間,對16個央視頻道、34個地方衛視頻道、3個地方衛視紀實頻道以及4個中國教育電視台頻道紀錄片收看情況的監測。數據顯示紀錄片整體收視勢頭強勁。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在一定範圍內公布了紀錄片專題收視報告。

報告基於2019年6月3日至8月9日期間,對16個央視頻道、34個地方衛視頻道、3個地方衛視紀實頻道以及4個中國教育電視台頻道紀錄片收看情況的監測。數據顯示紀錄片整體收視勢頭強勁。《瞬間中國》《手創中國》《傳承》《國家記憶》《大國工匠》《外國人在中國》《舌尖上的中國》《走遍中國》《記住鄉愁》《中國味道》《稻米之路》等11部紀錄片收視率破0.5%,超過多數晚間黃金時段綜藝節目。總體向好的同時,通過對各細分領域收視數據的對比分析,也可以看出當前紀錄片發展的一些趨勢性特徵和若干值得注意的特點,我們總結出來供從業人員和關心、支持紀錄片發展的各界人士參考。當然,目前的樣本量還不足以得出定論,紀錄片行業也在前行中不斷調整,相關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觀測、分析、檢驗、更新。但是,從概念式、結論式的定性判斷,到有數據支撐的定量分析,紀錄片收視大數據報告標誌著紀錄片在科學化發展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和關注

一、媒體融合勢不可擋,短片類紀錄片成「黑馬」

系統監測期間,央視相關頻道播出的紀錄片每集平均收視率為0.216%,收視情況明顯優於其他頻道。央視綜合頻道、中文國際頻道、財經頻道與紀錄頻道等不同平台,有效利用各自具有的獨特定位、穩定受眾群以及節目資源優勢,保證了收視率穩定在較高水平。

其中,短片類紀錄片始終保持收視領先位置,排名位居前三的《瞬間中國》《手創中國》都是平均時長僅為90秒的短片類紀錄片。這兩部片子均採取「小切口,大情懷」的敘事方式,從日常生活細節切入,以小見大展示當代社會改革發展的巨大變遷。《瞬間中國》通過40張照片、40支短片,講述40個中國人努力奮鬥、追求幸福的故事,由此折射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每集平均收視率為0.814%;《手創中國》講述各行各業關於手的故事,謳歌新時代普通勞動者愛崗敬業、勇於擔當的奮鬥精神,每集平均收視率為0.685%。這些時長短、敘事節奏緊湊、視覺衝擊力強的短片類紀錄片異軍突起,顯示出媒體融合環境下紀錄片創作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互動性、碎片化的信息傳播特點,主動謀新求變的特點,有可能成為今後紀錄片發展的重要趨勢。

二、現實題材供不應求,市場潛力巨大

從整體上看,各類別紀錄片播出比重和收視比重相當,大部分相差範圍在7%以內,播出供給量與觀眾需求基本匹配,表明能夠基本滿足觀眾收視需求。從題材類型上看,各頻道播出紀錄片類別多元、題材各異,尤以自然科技類、歷史人文類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衛視頻道社會現實類紀錄片需求遠大於播出供給量,6月時該題材播出比重和收視比重差值為7.9%,7月差值擴大至10.7%。具體來看,6~7月,紀實欄目《檔案》《生命緣Ⅷ》《溫暖在身邊》位列地方衛視頻道紀錄片收視排名前三,7~8月《生命緣Ⅷ》《檔案》《為你喝彩》位列前三,4檔欄目中有3檔播出的是社會現實類題材。這類紀錄片關注普通人的人生經歷,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場景和樸實語言傳遞溫暖和感動,在撫慰情緒、溫潤心靈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局自2018年起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積極動員廣大紀錄片人創作更多反映中國人奮鬥故事、展現中國人精神風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為現實題材紀錄片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近年來,已湧現出《生門》《急診室故事》《人間世》《當你老了》《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巡邏現場實錄2018》《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希望的田野:興安嶺上》《落地生根》等一批優秀現實題材類作品。但從總體上來看,無論在央視,還是在地方衛視頻道或紀實頻道,社會現實類題材作品播出量占頻道紀錄片總播出量仍較少,占比不超過15.6%,僅占不到兩成,與收視數據顯示出的社會現實類題材較強市場潛力不相匹配。聚焦平凡個體、講述奮鬥故事、深挖人生百態、關懷社會現實的現實類題材,是值得深挖的富礦,各廣播電視機構還需進一步加大現實題材紀錄片創作播出力度。

三、機制創新動力強勁,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大數據報告顯示,在北京紀實頻道、上海紀實頻道、湖南金鷹紀實頻道3個地方上星紀實頻道中,上海紀實頻道一騎絕塵,播出紀錄片總量、收視表現等都極為亮眼。6月上海紀實頻道包攬3家紀實頻道66部紀錄片收視前39名,7月3家紀實頻道紀錄片收視前69位中有65部來自上海紀實頻道。

經綜合分析,我們認為,上海紀實頻道的卓越表現,既來自於其作為中國第一家專業紀錄片電視頻道,由歷史積澱下來的雄厚實力,也源於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所釋放的強大動力。今年4月15日,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紀錄片中心在上海揭牌。新成立的紀錄片中心在機構上整合了上海紀實頻道、融媒體中心、東方衛視中心、第一財經和版權資產中心,將原SMG紀錄片的項目規劃、立項、創作、編播、推廣、運營、版權購銷等融為一體,集中優勢資源發揮組合力量,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正面效應正在不斷釋放,上海紀實頻道播出紀錄片容量進一步擴大,題材日趨多樣化,品質顯著提升。

觀測地方衛視收視數據還發現,老牌紀實類節目排名靠前,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如北京衛視《生命緣Ⅷ》《檔案》、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山東衛視《五洲四海山東人》、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位居地方衛視收視前列。這些欄目大都開播時間較長、節目內容定位明確、受眾規模穩定,對其進行品牌化運營,甚至是打造IP、衍生開發或許是地方衛視可借鑑的發展思路。事實上,面對當下競爭激烈、創新疊代迅速、受眾關注點易轉移的收視環境和行業生態,提升品牌意識、為紀錄片欄目積累受眾關注度、培養受眾忠誠度、帶動孵化新紀實欄目等或將成為紀錄片行業升級的重要突破方向。

四、政策驅動效應明顯,行業指導作用凸顯

紀錄片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科學引導和大力支持。特別是總局2018年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以來,積極引導擴大國產紀錄片播出需求,在2011年《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中「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平均每天6:00至次日1:00之間至少播出30分鐘國產紀錄片」的基礎上,增加「全年在19:30-22:30時段播出國產紀錄片總量不得低於7小時」的明確要求。同時,總局積極鼓勵地方電視台開設紀錄片欄目,大力倡導一線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紀錄片,將播放紀錄片的時長、播放總局推薦紀錄片的篇目等因素,作為評價優秀播出機構的重要衡量標準。這些舉措有力拓展了紀錄片傳播平台,拉動了市場需求,推動優秀國產紀錄片得到充分播出和宣傳推廣,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進一步彰顯,也為地方衛視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優化播出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路。此次大數據監測顯示,總局推薦的優秀國產紀錄片是地方衛視頻道播出紀錄片的重要來源。僅6月地方衛視頻道紀錄片收視排名前100位中,播出總局推薦優秀國產紀錄片的約有36部,達到1/3以上,成為紀錄片優質片源的重要來源。

來源:國家廣電智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SaUd20BJleJMoPMEo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