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參與軍演模擬攻擊,出現在非洲武裝衝突和阿富汗戰爭,冷戰時的圖-22轟炸機
對於圖-22和圖-22M系列飛機來說,它們的最主要攻擊手段就是所搭載的空地與空艦或者巡航飛彈,型號也從最初的X-22發展到了如今的X55等,以下一一介紹
X-22(AS-4)反艦飛彈
1958年6月17日,遵照蘇聯部長會議第426201號命令,開始研製X-22飛彈。飛彈彈體按照標準飛機外形設計,中部安裝彈翼,尾部安裝安定面。飛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點目標型,用來摧毀雷達反射面積大的點目標,也就是單個的軍艦;另一種是面目標型,用來摧毀航空母艦編隊、護航艦隊和地面目標。點目標型安裝了雷達自動導引頭,面目標型則安裝了航路自主計算機(包括都卜勒頻率測量儀、計算裝置和陀螺裝置)、АПК-22А電動自動駕駛儀和液壓舵機。飛彈有兩種戰鬥部,常規戰鬥部H型和核戰鬥部M型(筆者註:面目標型只有這一種戰鬥部)。
飛彈全長12米,彈體最大直徑0.94米,翼展3米,全重5.77噸,最大速度M3,最大射程400-550千米,對面目標圓機率偏差5千米。戰鬥部裝藥1000千克或相當於35萬噸TNT當量核裝藥。
攜帶X-22M飛彈
飛彈攻擊過程如下
(1)機載雷達和飛彈主動導引頭鎖定目標,載機返航;
(2)自動導引頭在2個平面內跟蹤目標,飛彈液體火箭發動機開始啟動;
(3)飛彈加速並開始爬升;
(4)飛彈在22500米高度飛行,自動駕駛儀控制3坐標位置,發動機以巡航速度工作;
(5)對於X-22H飛彈,則是在高度12000-22000米飛行。飛彈主動導引頭與無線電指令控制飛彈飛行目標;
(6)發動機停止工作,飛彈以30度俯衝角向目標飛行;
(7)撞擊目標戰鬥部爆炸或者按照自動導引系統裝置的信號爆炸。
X-22飛彈攻擊示意圖
該型飛彈1961年7月1日開始試驗,1962年批量生產,1964年開始服役,裝備圖-22K轟炸機,1975年開始裝備圖-95K-22轟炸機,之後又裝備了圖-22M2和M3轟炸機,生產超過1000枚,80年代中期300枚在役。蘇軍認為圖-22K-22飛機和X-22飛彈組合是攻擊美國航空母艦的最有效武器。一般攻擊是發射8枚帶有核戰鬥部的飛彈,針對航母編隊面目標,而不是某個具體目標。之後,在對方的電子設備基本遭到破壞後,然後發起第二波次飛彈攻擊,攻擊剩餘目標。
X-22飛彈三視圖
X-55(AS-15)戰略巡航飛彈
1971年,「彩虹」設計局開始設計小型低空戰略巡航飛彈草圖,1976年開始研製該型飛彈。飛彈用途與美國的AGM-86B空射巡航飛彈相同。
飛彈為標準飛機的氣動外形,採用直角摺疊式彈翼。全長6.04米,彈體最大直徑0.514米,翼展3.1米,發射重量1.25噸,常規戰鬥部重410千克,特種戰鬥部是20萬噸TNT當量核裝藥。採用雙涵道渦輪噴氣發動機,巡航速度840千米/小時,巡航高度40-110米,射程2500千米,命中精度45米,制導方式慣性導航加地形匹配。
X-55飛彈
飛彈攻擊過程為
(1)飛彈初期由載機無線電指令制導、慣性導航或者衛星制導。彈頭擊髮指令發出,飛彈發射,不久轉入自動導引狀態。載機開始初期制導下一枚飛彈或者返回基地;
(2)尾翼開始伸展,發動機點火工作。飛彈根據慣性導航、都卜勒高度和角度儀以及無線電高度表調整軌跡。並根據機載計算機中儲存的數據以及地形匹配數據進行修正;
(3)地形跟蹤飛行;
(4)特種戰鬥部在到達目標後爆炸。
X-55飛彈攻擊示意圖
1983年12月31日飛彈與載機圖-95MC服役。之後,又研製了改進型X-55CM飛彈,與原型相比,發射重量增加到1.5-1.7噸,彈體最大直徑0.77米,射程2500-3000千米。該型飛彈在1987年開始服役。截至目前已經生產1068枚。
此後,又在X-55基礎上研製了X-65СЗ反艦飛彈,用於攻擊水面艦隻。飛彈彈長6.04米,彈體最大直徑0.514米,翼展3.1米,飛彈巡航時速840千米/小時,射程250-280千米,聚能爆破戰鬥部重410千克,採用慣導+主動雷達制導。
圖-22M3等飛機一般可在高度0.1-12千米,速度540-1050千米/小時條件下,對海上目標發射該飛彈。
X-65C飛彈三視圖
飛彈在低高度規定的範圍由管道系統引導飛行,飛向目標中僅用已知的基準點進行修正。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在未截獲目標之前的時間內,飛彈在預計目標所在地點上升飛行高度,接通主動雷達導引頭巡邏。
飛彈攻擊過程如下
(1)機載雷達確定目標的坐標、方向和運動速度,這個數據也可以由偵察機給出。 飛彈ИСУ慣性導航制導系統開始工作,載機發射飛彈,飛彈以極低高度飛行;
(2)發動機開始工作,機翼和尾翼開始延伸。飛彈一直以較低高度飛向目標區域,全程由ИСУ慣性導航制導系統和無線電高度表引導;
(3)快接近目標時,飛彈爬升到110米空中。這個階段主動雷達導引頭開始進入搜索目標模式;
(4)雷達導引頭鎖定目標;
(5)在遭到敵方電子干擾時,飛彈導引頭即停止工作。飛彈隨後開始俯衝,在接觸目標時引爆常規彈頭。
X-65C反艦飛彈攻擊示意圖
X-15(AS-16)反艦飛彈
該型飛彈1980年開始服役,採用慣性導航加主動雷達制導。全長4.8米,彈體最大直徑0.445米,尾翼翼展0.92米,發射重量1.2噸,常規戰鬥部裝藥150千克,特種戰鬥部35萬噸TNT當量核裝藥。飛彈最大速度M5,最大射程150-300千米。
之後又研製了改進型X-15C,不過雖然進行了發射試驗,但沒有裝備部隊。
而為了保證遠程航空兵飛機攻擊敵方防空飛彈系統,在原型基礎上研製了X-15П反輻射飛彈,採用慣性導航加被動雷達制導,射程150千米,1988年開始裝備。
X-15飛彈
飛彈攻擊過程如下
(1)機載雷達截獲對方雷達頻率並鎖定目標。然後發射飛彈,飛彈由導引頭和ИСУ慣性導航系統控制,固體火箭發動機開始點火;
(2)發動機進行第一級推進,速度加速到M5,並迅速爬高到4萬米,飛行航向與高度由ИСУ慣性導航系統和自動駕駛儀控制;
(3)飛彈隨後開始下降,進入巡航模式,發動機開始第二級推進。飛行過程由飛彈導引頭通過ИСУ慣性導航系統控制。快接近目標時,慣性導航結束;
(4)特種戰鬥部在目標上空爆炸;
(5)載機或者後續攻擊機群穿越對方防空區域。
X-15飛彈攻擊示意圖
X-31(AS-12)反輻射/反艦飛彈
1978年蘇聯部長會議下達命令,研製裝有組合衝壓發動機的X-31飛彈。飛彈有兩個型號,X-31П反輻射型和X-31A反艦型。
飛彈為正常氣動外形,裝有效的延伸彈翼。外殼上裝有4個圓形進氣道,飛行中圓錐形堵蓋被拋掉,飛彈彈長4.7米,彈體最大直徑0.36米,翼展0.78米,發射重600千克,戰鬥部重9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M3,最大射程100千米(反輻射型)和50千米(反艦型)。
X-31飛彈
反艦型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採用衝壓組合發動機,包括固體燃料空氣噴氣衝壓巡航發動機和固體燃料助推發動機。
飛彈攻擊過程如下
(1)機載雷達確定目標的坐標、方向和運動速度,這個數據也可以由偵察機給出。 飛彈ИСУ慣性導航制導系統開始工作。載機發射飛彈後,機載雷達停止工作,載機以極低高度返航;
(2)飛彈固體燃料助推發動機開始工作,飛彈從300米爬高到10000米。ИСУ慣性導航制導系統和無線電高度表對飛彈的方向和高度進行控制;
(3)飛彈飛行速度達到M1.8時,固體燃料助推發動機殼體開始脫落;此時衝壓發動機開始工作並使飛彈加速到M4.5。此時飛彈飛向目標區域的飛行過程由ИСУ慣性導航制導系統控制並修正目標的方向和速度;
(4)飛彈進入最後高度250-300米飛行階段;飛彈導引頭對目標進行搜索和鎖定
(5)在遭到敵方電子干擾時,飛彈導引頭即停止工作。飛彈隨後開始俯衝,在接觸目標並以相對攻擊角度引爆常規彈頭。
X-31反艦飛彈攻擊示意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