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平行娛樂-葉公子」原創
提到詩歌,很多人會不屑一顧,在這個浮躁現實的社會,超現實主義的詩歌並不受歡迎。
但在八九十年代,詩歌卻是一種主流文化。
這種用高度凝練語言表達情感的方式,在當時風靡一時,很多有才的人都會賦詩一兩首,展現自己當下的精神和情感狀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讀完這首詩,我們就想到了詩人「海子」。
那個孤獨寂寥,悲傷而絕望的少年,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始終在探索質樸、自由的人生境界。
誰知,他卻在探索的路上,突然停下了腳步,只遺留給這世界滿目的悲愴。
PS:(今天和朋友聊天談到了詩歌,提到了海子,寫了一篇有點兒喪的文章,望諒。)
——葉公子感傷說
01那些自殺的詩人
詩人 ,一個自殺率極高的群體。
他們對生命的感知力很高,喜歡追求至高至美的永恆事物,也喜歡放棄一切追求自由。
當殘酷的現實生活與自由發生碰撞,他們開始選擇逃亡,渴望逃到更自由一片天地中。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首影響一代人的新詩,曾狠狠的撞擊過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而今,每當讀到它,我們總會想到那個自縊的詩人:顧城。
1993年10月8日,詩人顧城在紐西蘭用斧頭砍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後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上自縊,結束了自己37年的生命。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三毛,現代作家、詩人,生在重慶,長在台灣,後在西班牙和德國、美國留學。
1973年,她跟隨丈夫荷西定居撒哈拉沙漠,後來,丈夫不幸在工作中去世,她重返台灣,丈夫的離世在她心裡留下了永遠的傷痛。
三毛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她的《撒哈拉沙漠》影響了千千萬萬的年輕人,無數人因為她而渴望自由。
1991年1月,三毛因子宮內膜增生住院治療,4日凌晨,她用絲襪在病房內上吊自殺。
有人曾經說:這世界上,用絲襪自殺的女人,也就只有三毛了吧?即使是死,她也要賦予世人最美的想像。
神經的人,落魄的人,不食煙火的人
他在心中遇見黑夜,遇見時間
遇見蛛網上咯血的鹿,遇見一個寬廣的胸懷
一個人佇立在風中,他的心中裂為兩瓣
裂為兩半,一半在河岸,另一半在河岸
戈麥,一個活著時,始終被忽略的詩人。
在戈麥24年的人生歷程中,始終在成長、求學和工作,同時,他將自己對現實的精神拷問付諸筆端。
戈麥的詩歌體現出了那一代人心中隱藏的痛楚和期待,是轉型期人們心中的痛苦迴響。
1991年9月24日,戈麥身縛石塊在北京西郊的萬泉河自沉而亡。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989年3月26日,海子靜靜的躺在鐵軌上,閉著眼睛,傾聽著遠方火車呼嘯而來的聲音,決定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
這個活著時並沒有引起世人關注的年輕詩人,在死後卻讓世人感受到了他的落寞和孤獨。
對海子來說,他的一生只有詩歌。
他詩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他對當下生命狀態的感受,真實而殘酷。
02海子的難堪
海子出生於1964年3月24日,原名為查海生,海子是他的筆名。
海子15歲就已經考入北大法律系,用現在的話說,海子在當年是妥妥的學霸。
但,這個學霸小時候,過得並不快樂。
童年在安徽農村,家裡四個孩子,海子是大哥,需要照顧三個弟弟。
別的孩子還在快樂玩耍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幫家裡做飯,照看三哥弟弟和下地幹活了。
「貧窮而無望」充斥在海子整個童年中,後來,他的詩歌中總有一種莫名的悲涼,或許是受到了小時候的影響。
他在《村莊》種寫道「萬里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
一句話,就讓讀者感受了他內心深處無以名狀的孤獨和深深的嘆息。
貧窮,是海子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體會。
剛參加工作,他的工資只有90塊錢,他會拿出60塊寄回農村老家,幫助弟弟上學,幫家裡添置必需品,而他自己則過得異常潦倒。
最貧窮時,是在一個冬天,海子走在街上,渾身冰冷,飢餓難耐。
他走進一個飯館,找到老闆詢問:「您給我一杯酒暖暖身體,我給您念一首詩,可以嗎?」
老闆用施捨的眼神看他一眼,對服務員說:「給他一杯酒,讓他趕緊走。」
坊間一直把這個當成笑柄來取笑海子,殊不知,這是海子一生無法抹去的疼痛。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隻身打馬過草原
海子從1982年開始寫詩,到他離世的7年間,他就創作了200萬字以上的文字作品,很多都成為經典。
詩人的生活是孤獨的,是不被世俗容納的。
他和身邊的人群格格不入,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當他想去靠近他們時,得到的往往是沉重的傷害。
很多哥們兒湊一起打牌聊天,海子也湊過去想加入戰局,那些人卻毫不留情的對他說:「去去去,沒你什麼事兒,別跟這兒瞎湊。」
有時候,他好容易湊過去占有一席之地,剛坐下,後來者卻無情的推搡他:「起開起開,這兒是你坐的地兒嗎?」
他身邊的很多人,瞧不上他,把他隔離在熱鬧的世界之外,讓他獨自承受孤獨。
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海子從小長得其貌不揚,除了拿得出手的成績,他一無所長。
海子身高160,體重80斤,瘦瘦小小,因為常年在農村勞作,皮膚黝黑粗糙,鬍子拉碴。
因為貧窮,他的身上永遠是那幾件外套和毛衣,髒兮兮的透著寒酸。
他是同學們之中的笑料,是大家談笑的對象,他們毫不顧忌海子的顏面。
世人總是喜歡欺負弱者,特別是沒有反抗能力的弱者。
那段時間,海子是痛苦的,掙扎的,難堪的。
所有人的世界因為海子而充滿了歡樂,只有海子將自己隱匿在陰暗中,越陷越深,直至難以自拔。
如果時間能夠倒流,不知當年取笑海子的那些人,是否還會一如既往?
身邊的一切,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張開它的血盆大口,一點點將海子對世界的熱情全部吞噬。
自卑少年的世界中,被他們打落的只剩絕望。
03感情受挫的海子
海子的心思敏感,外界一句無意識的話,都可能刺激到他敏感的神經。
那一年,他剛剛開始創作詩歌,非常喜歡參加同好聚會。
參會的詩歌愛好者需要念一首自己的作品,海子也不例外,誰知,他剛念了幾句,就有人諷刺道:「這是什麼啊?聽得讓人打瞌睡。」
海子當場尷尬無比,一張臉漲的通紅,不知該繼續還是該停止。
還有一次,他滿懷希望的帶著作品去成都見一位自己很崇拜的老師,希望能得到他的一點點鼓勵,可那位詩人卻無情而嚴厲的說:「人類不需要第二個但丁!」
那位老師還發表公開信批評海子的詩模仿但丁,毫無新意,讓海子產生了很深的自我懷疑。
若說詩歌上一次次的打擊,曾讓海子感到無望,那感情上的打擊則將他向死亡更推進了一步。
海子19歲就已經進去了中國法政大學做老師,可謂前途無量,偏偏是這時候,他遇到了愛情。
上天賜予了海子詩人的智慧,卻沒有給予他光鮮的外表和富裕的生活,讓他在情路上頗受磨難。
剛進法政大學,他住在青年教師宿舍,經常和身邊的人談論詩歌。
他的學生中,有一位姑娘叫波婉,也很喜歡詩歌,讀了海子的詩歌之後,對他漸生崇拜。
課餘時間,波婉經常會跑去找海子,和他探討詩歌,暢談未來和理想。
愛情,就這樣悄悄的生根發芽了。
那段時間是海子最窮困潦倒的時期,已經參加工作,再也不能和父母伸手。
工資到手,自己不忍心留下獨享,把一大半都郵寄回了家裡,根本沒有多餘的錢拿出來和女友瀟洒浪漫。
時間一久,女友波婉漸生離意,最後無情的離開了他,獨自前往深圳闖蕩。
失敗的愛情,帶給海子很大的心理創傷,也讓他的詩歌中透出更多的絕望。
後來,海子的很多詩歌中,我們都可以依稀看到波婉的身影,她深深占據了海子的全部身心。
幾年後,海子又和兩位有婦之夫有過關係,也曾想過地久天長,可惜,女方的丈夫卻找上門來,對他一頓教訓,一切因此划上了句號。
有些感情,在開始時,就已經註定了結局。
後來,他又交往過一任女友,但女友也漸漸開始「嫌棄」他,海子又一次遭到了無情的拋棄。
海子的詩歌《四姐妹》中,反應得便是他的四次感情史,每一段都讓敏感的海子備受刺激。
04有死亡情節的海子
1989年3月26日,海子帶著幾本書,跑到山海關臥軌自殺身亡。
這一年,他年僅25歲,就給自己年輕的生命划上了句號。
他在遺書中寫道:「我叫查海生,我是政法大學的教師,我的死和任何人無關。」
他放下了對世人的一切仇恨和怨懟,選擇一身輕鬆的離去。
據他的室友回憶,在海子自殺的前一天半夜凌晨時分,他曾半夜驚醒,異常痛苦的嚎叫半晌。
第二天,他就永遠的消失在室友面前,永遠和這個世界劃清了界限。
那一天,他早早的起床,將自己的眾多詩稿整理好後,拿著4本書,離開了宿舍。
在春天來臨時,在充滿希望的季節,他平靜的躺在了列車軌道上,聽著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和列車聲,和世界做了最後的告別。
他的身體破碎不堪的散落在鐵軌上,能找到的被送去火化,沒找到的則永遠消失在風中,靜靜的聽著世界的聲音。
家人接到消息,迅速趕到北京,只拿到了他的骨灰。
老母親痛苦異常,後半生一直靠讀海子的詩歌來表達思念。
在離世前不久,他剛剛寫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很多人對這首詩歌大加讚揚,覺得這首詩歌充滿了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但細細研究而來,這首詩歌卻是海子對死亡的一種嚮往。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所說的房子,是他的墳墓,他早已為自己想好了最佳埋葬地。
後來,有很多人研究說,海子其實是一個有自殺情節的人,這在他的很多詩歌中都可以看出來。
他在《春天,十個海子》中說: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這時,海子的腦海中就已經有了死亡的輪廓,已經開始沉溺絕望無法自拔。
據傳,在生前,他曾多次和友人探討過死亡的方式,討論的主題一直是:什麼才是最乾淨、最便當的死亡方式?
當時,他們就聊到了臥軌自殺,誰料,海子恰恰選擇了這種方式。
海子選擇了山海關作為終點,有學者認為這是他對自己的精神獻祭,因為這裡是古代長城的起點。
世界如此醜陋、寂寞、孤獨、無望,他只能選擇離去。
離去時,他帶著對自由的嚮往,對詩意人生的嚮往,張開雙臂,飛向了遠方。
年輕詩人海子已亡逝,他的世界也永不再有「春暖花開」。
塵世的幸福也再與海子無關,所有的春暖花開,他全部留給了世人,他自己則踏著血色的天梯,走向了他心目中的「房子」。
對海子來說,那裡沒有傷害,沒有歧視,沒有困窘,沒有惆悵。
春天,萬物復甦,春暖花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
普通的人類啊,請繼續在現實中奮勇向前,這才是熱愛生活的最佳方式。
當我們跨過重重困難,一定會看見人生春暖花開的時刻。
—END—
原創作者: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