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動輒幾百萬,購房者的錢從哪裡來?

2020-01-06   不執著財經

最近,有網友提問,在大城市裡,現在房價實在太貴,要想購買套商品房,總價也至少在幾百萬,首付都上百萬。而在中小城市,房子總價也要上百萬,首付至少要幾十萬。問題是,購房者的收入普遍都不是很高,但是,現在的購房者買房猶如買白菜一般,真弄不懂,買房者的錢都是從哪兒來的呢?

其實,在大城市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購房者,收入雖然不高,但他們在買房上面出手闊綽,恐怕這種實力早就超過了工薪階層的能力,那麼這些並不算富裕的購房者的錢究竟從哪兒來的呢?第一類,動遷款。一般棚戶區和危棚改造,拆遷戶有的人拿貨幣,而貨幣安置一般都有幾百萬,所以,對於拆遷的購房者來說,他們當然買得起房,而且還要拿著貨幣安置的錢選擇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房。

第二類,有些家庭沒錢買房,先是雙方家長動用六個錢包買房,還不夠湊首付款的,可向親朋好友借款,等湊夠首付款後,還可以通過銀行房貸來解決問題,由於房價越漲越高,房貸槓桿越來越高,一般貸款要還二三十年才能還清。現在購房者都是靠銀行貸款、六個錢包、親友藉助來湊夠高房價錢款的。

第三類,現代年輕人,還有一些人是靠祖上傳下來的房產,有些人的長輩都是原單位分配給你的房產。50歲的潘女士,她原來住在徐匯區,結果房子老化的原因,拆遷到長橋地區,當時家中老人都健在,所以分得房子是三室一廳,後來潘女士的老公又繼承了自己祖上的一室一廳的房產,於是潘女士就把三室一廳和之前的一室一廳買掉,換來的房款都去買了市中心150平方米的房子。這種賣老宅,住新宅的方式,使得很多人都買得起房,但他們往往都沒什麼大的積蓄。

第四類,最早一批購置房產的人,他們因為買房時很便宜,現在要想置換新房,那把原來老房出手,再貼點錢買套更寬敞的新房產。我遇到過銀行一名退休職員,她在2002年時就退休了,在退休時公積金帳上有40萬元,於是她幾乎不拿一分錢,就通過公積金購買了一套房產了。所以,買房較早,很多人現在都想把房子換新房的人,他們只要稍微帖點錢,或者一分不出就可以住上新房了。

現在買套房動輒幾百萬,購房者的錢從可而來呢?除了買房買得較早的群體外,還有就是動拆遷戶群體,當然也有繼承祖上房產的人,但更多的是動用六個錢包湊夠首付款,還貸款幾十年的家庭。實際上,對於當地人來說,只要有一二套老公房,賣掉後然後貼點錢,貸點款,換套較大一點的房產也算是不太難的。但對於兩手空空的外來打工仔來說,高房價早就高聳入雲,即使傾盡一輩子心血也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