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語文作文的考核相對比較少,主要以遣詞造句、看圖寫話為主。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覺得寫作很難,只是在潛意識中覺得很難而已。那麼對於看圖寫話,用什麼訓練方式會比較好呢?
在這裡教給大家三步,就可以寫出一篇很好的看圖寫話文章了。
以上圖為例,這是小學一年級中的一篇看圖寫話作文。程老師帶著大家來一步步進行。
一、尋找圖中提供的要素,以要素為核心進行羅列
我們首先來觀察這四幅圖的內容:
第一幅圖:小兔在安安靜靜地看書;
第二幅圖:小兔躺在草地上安安靜靜地看書,山羊伯伯來到他旁邊給他搖了搖手,說了幾句話;
第三幅圖:小兔在草地上看書,小鹿走過來給他搖了搖手,不知道說了什麼?
第四幅圖:小兔戴上了眼鏡,一臉的愁容。
我們都知道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發展、高潮、結尾)。可以透由我們的觀察發現以下幾點:
人物:這四幅圖中,出現了三個人物:小兔、山羊伯伯和小鹿時間:都是白天地點:都是在草地上事件:前三幅圖都是小兔在看書(場合),而第四幅圖則是小兔戴上了眼鏡
二、通過觀察,找出細節
四幅圖放到一起,我們通過仔細地觀察可以發現:第三幅圖中的太陽光線好像和其他幾幅圖不一樣,好像強了很多,再結合第四幅圖中小兔鼻樑上的眼鏡,還有小兔臉上浮現出的憂傷的表情,我們好像可以明白四幅圖想要表達什麼樣的主題了。
1、小兔是一個喜歡看書的孩子(看書的時候一直在笑,圖1中樹墩上放了很多的書);
2、小兔躺在草地上看書的時候,山羊爺爺過來和小兔擺擺手,不知道說了什麼,但通過對第四幅圖的觀察,我們可以得出應該是山羊爺爺和小兔說「躺著看書對眼睛不好」;
3、小兔坐在草地上,但是太陽光和前面幾幅圖相比好像粗了很多也亮了很多,表示有強烈的太陽光,而小鹿過來也應該是和小兔說「在強烈的太陽光下看書對眼睛不好」;
4、小兔戴上了眼鏡,看起來心情很不好
三、組合文字,加上適當的描寫
當前兩步完成後,就可以開始動筆了。當孩子剛開始寫的時候,建議分開圖一幅幅地寫,寫完後再進行組合。同時,在描寫的過程中加入對細節的描寫,如果孩子寫的時候沒有相應的細節描寫,就需要家長或老師進行相應的引導了。
圖1:小兔非常喜歡看書,他在平時看了很多的書。看,小兔看得多高興啊。
圖2 :小兔坐著看書看累了(細節描寫),就想「躺著比較舒服,還是躺著看吧!」山羊爺爺看到了,過來對小兔說擺擺手說「小兔,這樣躺著看書可不好,容易損傷眼睛。」
圖3:太陽光越來越強,小兔躺在地上覺得有點熱,就坐了起來繼續看書。這個時候小鹿過來對小兔擺擺手說「小兔,不要在強光下看書,這樣對眼睛不好」
圖4 :小兔的視力越來越差,書本越來越近卻總也看不清楚,只好戴上了眼鏡。想起當時山羊爺爺和小鹿給自己說的話,小兔後悔極了。「當時真應該聽他們的話啊,那樣就不會戴眼鏡了。」
將這四部分圖分別寫完後,加上適當的連接詞或者連接語,一篇看圖寫話就完成了,可以在最後的結尾部分結合我們自己的用眼習慣做一下總結會更好。
小兔是一個愛看書的孩子,尤其喜歡在草地上看書,微風輕輕吹過,舒服極了。
有一天小兔坐著看累了,就想「坐著太累,還是躺著看比較舒服。」於是,小兔就躺下來捧著書看,青草的味道聞起來非常的舒服。這時,山羊爺爺走過來,對小兔說「小兔啊,你這樣躺著看書對眼睛可不好啊,小心近視了戴眼鏡啊!」「知道了,山羊爺爺。我會注意的!」雖然答應得很乾脆,但小兔還是沒有起來,依然躺在綠綠的草地上看書。
太陽越升越高,小兔覺得後背越來越熱,很不舒服,就坐了起來。小鹿姐姐過來了,指了指頭上掛得高高的太陽,對小兔說「小兔,在強光下看書會損害眼睛,很容易戴眼鏡的哦。」小兔只是抬頭看了看,嗯了一聲繼續看書。小鹿姐姐搖了搖頭,走了。
一天天地過去,愛看書的小兔依然沒有改掉不好的看書習慣,最終還是戴上了眼鏡。看著鼻樑上沉重的眼鏡,想想自己蹦跳時的難受勁,想想自己看書的時候越來越不方便,再想想山羊爺爺和小鹿姐姐曾經給過自己的忠告,後悔極了。
小兔因為用眼不正確,戴上了眼鏡,我們可一定要保護好 我們的眼睛哦。
結束語
剛開始練習寫作時,語言平淡、缺少細節描寫、語句之間關聯比較弱、流水帳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家長和老師在指導孩子作文或是點評的時候,將孩子的問題指出來,並且幫主孩子糾正就好,切忌做過多的延伸,尤其不要說孩子「笨蛋」之類的話語,以免挫傷孩子的寫作積極性。
畢竟寫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有些話語或許我們覺得很稚嫩,很幼稚,但對於孩子來講卻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我們莫要用成人的觀點,從成人的角度去點評孩子的思想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9K-hG4BMH2_cNUgtP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