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跟大人講條件,該怎麼辦?了解清楚背後的原因才是關鍵

2020-07-31     兒科醫生鮑秀蘭

原標題:孩子總喜歡跟大人講條件,該怎麼辦?了解清楚背後的原因才是關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和自己討價還價的事情,比如已經到了寫字的時間,但是孩子卻還要一直要求再多看一會,除此之外,幾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能成為孩子和父母討價還價的理由。孩子提要求,大人打折扣,最後父母的防線不斷後退。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不討價還價嗎?當然有。接下來就讓我們快來看看!

向孩子提要求時,不附帶許諾

要想孩子做事不講條件、不討價還價,父母首先要做一個好榜樣,在向孩子提要求時,只講道理,不附帶許諾。比如要求孩子按時做作業,不說「你幾點幾點之前完成作業,就可以看一會兒電視」,而是說「你得自己看好做作業的時間,這是你自己的事,別等爸爸媽媽催你」等等一系列語句。在父母要求孩子做到本該做到的事,卻提出額外的許諾,這就成為了孩子提供討價還價的理由,同樣也是對孩子討價還價行為的鼓勵。

孩子講條件時,大人不接招

那麼,孩子主動跟大人講條件怎麼辦?其實最好的辦法是不接招。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一提條件的時候就立馬答應,或者是讓孩子降低要求,最好的其實就是去拒絕孩子,比如說:「媽媽,我幾點幾點之前做完作業,能看會兒電視嗎?」父母就要拒絕孩子「不可以,咱們之前已經約好了,只有周末才能看電視。」孩子看到大人不接招,也就只能接受了。其實有時候孩子提出條件的時候,只是想試探一下父母的底線,看看能不能突破而已,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為常規事項制訂基本規則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父母可以制定一些規則然後和孩子一同遵守。這樣的話,既可以避免一些日常小事的「一事一議」,又可以在家中培育共同協商、共守規則的氛圍,還能使家庭和睦相處。

鼓勵孩子的自覺、自律行為

要想孩子擺脫「要我做什麼,大人得付出代價」的模式,父母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孩子的自覺、自律行為。首先要去鼓勵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去干一些事情,在孩子完成了之後就要及時的稱讚孩子,這樣的話,孩子感覺自己的自律行為受到了父母的表揚,自然而然就會堅持下去。

大人之間不講條件

還有最重要的一定就是:要想孩子做事不講條件,父母之間也不能就做事講條件。如果父母經常說,「我今天擦地了,所以你洗碗」「怎麼又是我洗碗,我昨天才洗過,該你了」。那毫無疑問,孩子也會經常用這種方式來對付父母。

要想讓孩子不和你講條件,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94uo3MBd8y1i3sJH6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