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本想只紅一次,卻把自己活成了頂流
近日,《回歸》曝光了預告片。
它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七個故事之一,講述香港回歸時期的盛況,再現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
其中,朱一龍和杜江扮演的升旗手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度。
在官方放出的海報中,朱一龍身著白色軍裝,神情嚴肅,器宇軒昂。
一張海報道出了無數迷妹的心聲:
帥哥都上交給國家了,我們只能欣賞。
雖然是句玩笑話,但確實在理。
為了展現出升旗的精神面貌,使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朱一龍和杜江排練了無數次。
朱一龍坦言:「手套全被汗水浸濕了」。
儘管很累,他仍然無比自豪。在他看來,這不僅是業內,更是祖國對他的肯定。
一遍遍的排練,一次比一次更加出色的表現,直到成片發布。
對待拍攝工作,朱一龍一絲不苟。
不僅是因為這部片子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對內心的堅守。
從入行的第一天起,他就已經這麼做了。
時光倒退回十三年前,朱一龍剛收到北京電影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這個來自武漢的小伙子很靦腆,得知被錄取後一時難以置信。
這不是他的夢想,而是媽媽的心愿。
天下的父母無一不盼望子女能夠成為人中龍鳳。
朱一龍的媽媽從小便有個演員夢,自己沒能實現,就把「宏願」寄託到兒子身上。
兒子長得不錯,從小就被她逼著練鋼琴,練不好就會遭到一頓呵斥甚至「竹筍炒肉」。
好在他雖然骨子裡叛逆,但總體來說還是很聽話的。
於是他努力地練習鋼琴,考上藝校,一路過關斬將考到北電。
可是他對表演並沒有十足的興趣,天分也還差了些。
老師要求他們放下包袱,去演豬演狗,盡最大程度扮丑。
朱一龍放不開,卻又不得不按照老師說的來。
當時班裡很多同學都很活躍,會主動表現自己,主動給自己找戲。
而朱一龍從來都是安安靜靜地聽課,認認真真地演戲。
不善於表達自己,這樣的性格並不吃香。
也難怪老師評價他「乖」。
與拍電影相比,他更喜歡演舞台劇。
因為可以連貫地,沒有任何壓力鬆懈地展露自我。
所以他自己畢業後會去演舞台劇,畢竟這是大學裡接觸最多的東西。
可他還是成了一名演員,主攻電視劇,其次是電影。
「好好做自己,天道酬勤,總會有你的舞台」。
看到朱一龍成名後,彭冠英總結出這樣一句心得。
他是一名演員,亦是朱一龍大學四年的室友兼好友。
實際上從大一開始,老師灌輸給他們這個道理。
那一屆的學生都很聽話。儘管對前途迷茫,但在專業上絲毫不敢鬆懈。
每天刻苦地訓練基本功,排大戲,生怕畢業考核不過關。
老師說要「尊師重道」,他們就尊師重道;
老師一句「先做人後演戲」,所有人都老老實實地跟著念。
朱一龍自然也不敢反駁。
他下定了演好戲的決心,卻沒有走紅的捷徑。
不過他的資源一直都不錯。
很多混圈幾年後仍然籍籍無名的演員接到的戲會越來越少,他卻恰恰相反。
拍的戲數量日漸增多,可挑大樑的從來都不是他。
當然他也沒什麼名氣,勉強能在螢幕前混個臉熟。
直到2015年冬播出的《羋月傳》。
他在劇中扮演羋月的兒子嬴稷,就是秦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
儘管是男n號,到後半段才出場,卻依然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容俊朗,不怒自威」
他把對母親複雜的感情拿捏得恰到好處,近乎完美地詮釋了意氣風發的王子是如何成長為深沉隱忍的帝王。
很多人都在問「這個英俊的新人演員是誰?」
殊不知27歲的他入行已經六年了。
他有了點人氣,卻沒能接著這股東風迅速火起來,相反還遭到了不少吐槽。
他演了根據古龍的武俠小說改編的古裝劇《新邊城浪子》。
題材很好,敗就敗在劇情和造型上,又雷又扯。
有人說他扮演的傅紅雪是典型的「面癱臉」,也有人誇他演得不錯。
總之毀譽參半。
一部《鎮魂》捧紅了朱一龍和白宇,尤其是前者。
儘管劇播到一半被下架,仍然擋不住他紅的速度。
「紅得發紫」用來形容《鎮魂》播出後的他再合適不過。
一是因為外形帥氣陽光,二是演技著實出彩。
他似乎把多年打磨出的演技全都扔到這部戲裡了。
一個人在三種人格間無縫切換,每一種都沒讓觀眾跳戲。
這就是專業。
「當我去演戲的時候,這三個人物已經完全住我心裡了」。
他先讀了劇本,再看的故事,來來回回好幾遍,全部摸清後才開始進組拍戲。
面對一夜爆紅,朱一龍還是有點不習慣。
他被安利了「pick」,被動地接受了無數鎮魂女孩打造的網絡詞彙。
這些對於他來說,未免也太超前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入圈以來,朱一龍始終抱著這樣的態度。
他覺得把戲演好就可以了,紅不紅就交給上天吧。
在某次採訪中,記者提及他對演員生涯的打算,他很清楚地說:
「我覺得一個人可能一輩子紅一次就可以了」。
紅一次,意味著有一個能夠被大眾記住的角色,未來的發展仍然渺茫。
難道有上進心的演員不該回答「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被人記住的角色」嗎?
不過命運顯然不贊同朱一龍的想法。
去年底的一部《知否》又讓他火了一次。
小公爺令人心動,兩部戲足以奠定地位。
他迅速躋身一線演員行列,超話排名不斷靠前。
有那麼幾次,他的超話打敗了蔡徐坤,成為名副其實的頂流。
好像是在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團打投期間。
按說流量與演技很難對等,在他這裡卻實現了。
別人都是靠流量奪資源,然後再議演技。
他反其道行之,靠著演技博得流量。
儘管他自己從未主動想要過。
文/【冷眼觀貴圈】原創,轉載請註明: 冷眼觀貴圈,歡迎訂閱,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