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一抹藍,保障30萬+人!這個街道的治理模式,很硬核

2020-03-11     蕭山發布

本文鳴謝 寧圍街道

地處蕭山區北大門,與錢江新城隔江相望。這裡是寧圍。

「昨天的峰會主會場、今天的亞運主戰場、明天的杭州城市新中心」,走向國際化舞台中心的寧圍,越來越開放、包容。這片52.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放著超30萬人的幸福生活。

去年10月12日,集數據存儲、智慧管理、民生服務等於一體的智慧化社會治理平台——「寧聚藍」正式上線,從智慧消防到垃圾分類,從幫助尋找走失人員到規範管理小區流動商販……「寧聚藍」,逐漸融入寧圍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寧圍街道疫情輸入風險高,防控工作壓力大,是蕭山疫情防控工作形勢最複雜、任務最繁重的鎮街。依託「寧聚藍」,寧圍街道積極開展「線上大數據」+「線下網格化」防控,紮緊精密智控安全網;以黨建為引領,干群同心同德,全面提升群防群控戰鬥力,街鎮治理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服務水平再升級。

「無疑似病例、無確診病例」,新時代「楓橋經驗」再次經受住了現實大考,這抹智慧、靈動的「寧聚藍」,走在了「六和工程」建設的前列,成為展示杭州市域社會治理數字化水平的風向標。

數字賦能

搭建基層治理「最強小腦」

蕭山區以省級基層治理四平台試點、統一地址庫建設為契機,以「有序推進、按需建設」為原則,推動鎮街智慧平台建設,實現「一平台預警覆蓋,築牢隱患未然防線」。基層治理難,難在事務千頭萬緒,工作內容繁瑣。「寧聚藍」平台則將大數據與社會治理完美融合,通過「1+8+X」智慧應用模式,即1個街道級智慧治理平台、8個智慧應用模塊、36個智慧應用場景,織就了一張強聯動、廣覆蓋的數字網絡體系,極大充實了寧圍街道的基層治理力量。

「寧聚藍」平台「疫情防控」板塊

這是一張上下互通,覆蓋基層治理全局的智慧之網。

對上,「寧聚藍」把區基層治理四平台、平安村社、交通小腦、智慧城管、智慧消防、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8個區級平台全部打通;對下,通過融合智安小區及轄內監控設備、消防物聯設備等各類智能「觸角」,打破傳統信息孤島,實現了社會治理全要素集聚,構建街道轄區動靜結合的平安防控圈。

這是一張依託大數據,實現高效能管理的精細之網。

強化多數據融合運用,匯聚物聯感知、空間地理信息、業務應用等各類數據69類372項,具備每秒3萬條數據處理能力,能快速清洗歸集相關數據。圍繞「人、房、車、事件」四大方面,採集匯聚人臉識別、高空拋物探頭、消防物聯等「8+N」感知數據。

「我們全面開展了以房屋為管理單元的人員信息採集,共採集地址數據12.2萬條、人員數據29.8萬條。」寧圍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基於大數據實時掌握轄區內事件的熱點區域和熱點類型,實時呈現事件熱力圖,有效調度網格力量、下沉機構開展各類專項治理。月均形成輔助決策報告16份,用數據為治理和決策賦能。

這是一張場景應用廣泛、協同能力強的高效之網。

憑藉智慧治理平台、智慧通手機、單兵設備、「寧聚藍」APP等媒介,完善統一的信息收集交辦和實時指揮系統,實現了「一張三維圖掌控全局、一個大平台多方協同」,滿足社會治理36個場景需要,積極實踐「感知+智能+治理」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例如,針對出店經營、違章停車、流動攤販、亂倒垃圾等現象,智能球機進行實時抓拍,並通過簡訊、現場喇叭等方式對違章對象進行智能化提醒,並將事件推送至「基層治理四平台」流轉處置;通過拓展生活垃圾分類數據深化應用,建立平安辦、派出所牽頭會商機制,根據居戶投放量排摸群租房、傳銷點等隱患場點,助力街道垃圾分類水平提升和宜居環境打造。

數字賦能的「寧聚藍」,猶如靈敏的「千里眼」「順風耳」,實現了「10秒精準鎖定現場畫面、10分鐘處置力量抵達現場處置」的良好態勢,是當之無愧的基層治理「最強小腦」。

重在實戰

助力疫情防控精密智控

外來人口多、企業多、高校多……寧圍是蕭山區疫情防控工作形勢最複雜、任務最繁重的街道。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檢驗著「寧聚藍」的智慧化水平,也加速推進著寧圍街道數字治理創新能力。

街道充分利用「寧聚藍」,高效開展排查宣傳工作。運用「寧聚藍」平台統一地址庫、一標三實、簡訊群發等功能,街道給轄區老年人、「一省四地」人員、出租房租客、企業員工、普通市民等群體發送相關宣傳信息,截至目前,通過「寧聚藍」平台,精準化分類發送疫情防控宣傳簡訊共計42萬餘條。

為滿足疫情防控的需求,寧圍街道還第一時間對「寧聚藍」進行創新升級:結合原有的七大板塊,增設「疫情防控」板塊,八大板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確保管控有「硬度」、 服務有「溫度」。

「線上大數據」+「線下網格化」第一時間聯動處置

打開「寧聚藍」「疫情防控」模塊的「醫學觀察人數結構圖」,可以清晰看到轄區內重點疫情地區和其他地區醫學觀察人數,通過對平台大數據的篩選,以及對醫學觀察人數統計、醫學觀察人數結構圖、重點地區摸排人數統計表等的「線上」研判,精準掌握疫情發展的階段性趨勢。

據了解,截至3月8日,系統共篩選疫情重點地區人員19432人,街道按村社、網格分解下發,精準告知返蕭注意事項,」寧聚藍「為街道防控指揮部精準判斷疫情態勢提供了科學參考。

智慧化因子融入各個管控環節,有力提升著防控的精準性、有效性和覆蓋面。

在15個智安小區門口,通過人臉識別、門禁卡和車輛道閘等信息,實現關注人員進小區即時簡訊預警、即時勸導隔離,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在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農貿市場、高速出口、學校等重點場所,安裝智慧化「監控(人流量)+熱成像體溫監測儀」,實現高精度、零交叉感染測溫;接入「寧聚藍」平台,實施設備前端和平台遠程兩級同時預警;實時感知預警體溫異常人員,聯動醫護人員快速處置形成閉環,有效減少可能的傳播和擴散;安裝「居友家」管控系統,通過開門檢測與電子感應,智能判斷居家隔離人員是否外出,並實現智能報警與通知。

網格員推廣宣傳並幫助申領「杭州健康碼」

2月11日,一名居家觀察人員私下外出江干區,很快,「寧聚藍」便發出了預警,寧圍街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動網格力量找到當事人,並送其回家隔離。在此次應急事件處理中,「居友家」管控系統功不可沒。

疫情期間,防疫點工作人員、智慧小區門禁系統、「寧聚藍」智慧治理平台三者協同聯動,為寧圍群眾織就了三層安全保護網。與此同時,以黨建為引領,「線上大數據」+「線下網格化」有機融合,寧圍街道全面推行「樓道長+黨員志願者」模式,由488名樓道長(區域負責人)和545名黨員志願者組成黨員服務突擊隊,化身全能「跑腿員」,提供收集垃圾、無接觸代跑、巡查樓幢等「全科」服務。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為有效推動復工復產,寧圍街道運用「寧聚藍」平台以簡訊形式,及時、精準向企業傳達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相關政策和信息,並通過開展以「送服務、送物資、送政策、送代辦、送員工」為主題的「五上門」服務舉措,收集所有規上、規下企業員工底層數據,加強防疫指導培訓和在線監測,幫助儘快復工復產,為打贏「兩戰」保駕護航。

開拓創新

為城市數字治理再賦能

「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新時代對智慧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這也是穩步邁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提升基層群眾生活幸福感、獲得感的題中之義,為寧圍街道科學推進數字治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們將繼續緊扣『數字賦能基層社會治理』這一主題,全方位深入推進治理體系升級,最大化整合多種資源,豐富『寧聚藍』底層數據,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力打造數字治理新模式。」寧圍街道主要領導說。

做深「寧聚盯」社會治理聯盟。加快「寧聚藍」平台二期——「寧聚盯」聯盟的開發應用。進一步確保公共安全、延伸公共管理、拓展公共服務,實現打通服務基層群眾「最後一米」的目標。將「藍盾志願者」、「寧聚藍」APP、「釘釘房東聯盟」、「居友家」管控系統等軟體整合嵌入「寧聚盯」社會治理聯盟,強化「你盯我辦」「平安巡防日誌」「平安宣傳」「社會治理積分」「便民電話」「村民議事」等六大功能落細落地,實現「主體責任落實、信息傳遞實時、隱患整改及時」目標,形成人人參與社會治理、平安創建的工作格局。

「熱成像體溫監測儀」實時感知測溫中

做好智慧小區升級版文章。強化強基固本思想,將推進智慧小區建設作為夯實基層基礎的有效載體,著力構建「線上+線下」互融共促的社區治理新體系,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在已完成15個安置回遷小區智慧化建設基礎上,以商品房小區、老舊小區、商務樓宇為重點,啟動智慧小區升級版建設,實現智慧化小區建設全覆蓋。

做實「寧聚藍」平台底層數據。依託「寧聚盯」社會治理聯盟、智慧化小區建設全覆蓋等手段,地毯式排摸、充實「人、房、事、物」等全維度數據要素,提高各部門各類數字治理資源的共享利用,構建起數據採集、清洗、建模和可視化的大數據應用生態鏈,支撐街道數字賦能、精準決策能力,進一步提升「一張三維圖掌控全局、一個大平台多方協同」水平,全力打造「全維合一、信息共享、高效聯動、精密智控」的數字治理新模式。

「寧聚藍」智慧化治理平台的成功運用,拓寬了智慧治理思路,也夯實了寧圍街道平安創建的基層基礎,為展示亞運時代的寧圍風采開闢了更多窗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wnmyHAB3uTiws8K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