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小夥伴小氣又霸道,還總帶他撿破爛,該讓他們一起玩嗎?

2020-06-11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原標題:兒子的小夥伴小氣又霸道,還總帶他撿破爛,該讓他們一起玩嗎?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後台收到一個寶媽的諮詢:

徐老師,我是七歲男寶的寶媽,我想諮詢一下孩子社交的事。孩子特別喜歡和樓上的孩子玩,可樓上的孩子受家庭的影響,性格特別古怪,特別摳門,來我家很仗義,上桌吃飯,水果想吃自己就拿,可是他有吃的一點不給我兒子。也不讓我們去他家,今天去了,擋著門,然後扯我衣服,還打我兒子頭,孩子奶奶也不管,我就很生氣不想讓孩子跟他玩,孩子說樓上的孩子是他的朋友,不讓我去他家我以後就不去,不讓我吃他東西我就不吃,我就喜歡和他玩,孩子他爸說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我就很反對和這樣的孩子玩,我怕孩子被他帶壞了,上外邊玩,那孩子撿破爛,我兒子都跟著撿,撿玩給他孩子,我都氣死了,你能給我點建議麼,我該怎麼做,謝謝你。

孩子喜歡和一些缺點突出、性格不好的小夥伴玩,到底該不該允許呢?孩子的交友到底該怎樣把握呢,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尊重孩子

幼兒教育思想家瑪麗亞·蒙台梭利主張信任兒童內在的生命力,不要以教育為藉口過多干涉兒童,認為一切壓抑兒童自發衝動的教育,都是失敗的,是不值得採用

運用蒙台梭利的教育觀點,在幫助孩子交友、發展社交秩序時,不要強迫、過度干涉,而要尊重孩子的自由本性,加以引導。

贊成孩子爸爸的說法,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

你能給我留言,說明這個問題很困擾你,相信你也和孩子談過,不希望他和樓上的孩子玩,但孩子沒同意,是吧?這種情況下,再阻止孩子,講什麼道理,孩子都不會接受,最好的方法是你不再阻止孩子,不再說樓上孩子的壞話,而是允許兒子和他玩。

不當下解決問題,是家庭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遇到問題,不要馬上評論、下論斷、講道理,而是先接納孩子的想法和情緒,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聽聽孩子的想法,再迂迴解決問題。

讀懂孩子的社交需求

你兒子說「樓上的孩子是他的朋友,不讓我去他家我就不去,不讓我吃他東西,我就不吃,我就喜歡和他玩......」,一個7歲的孩子這麼死心塌地地認定一個小夥伴,為了和他一起玩,哪怕對方提什麼要求,都可以答應,都能接受,這裡面有個問題要深思:

為什麼樓上這個看起來缺點很多、摳門又禮貌的孩子,卻深得你兒子的心?

  • 孩子缺少玩伴

沒有玩伴,孩子很孤獨,尤其疫情期間,學校放假,在家上網課,無法與小夥伴一起玩,孤單無趣,而樓上的孩子和你家離的近,兩人年齡相仿,理所當然成為孩子的最佳玩伴,你兒子當然開心,為了玩,答應對方一切看似不合理、甚至是無理的要求。這也說明孩子對朋友的渴望,對社交的需求。

  • 孩子喜歡新奇、刺激的玩法

在成人看來,孩子們一起撿破爛,很髒、很low,孩子們卻不這樣看,他們就喜歡新奇、好玩、無拘無束的事,越是與之前玩的不一樣,卻吸引他們。顯然,樓上孩子玩的就與眾不同,對你兒子來說,很新穎,很好玩,所以喜歡和他一起玩。在孩子興趣和好奇心很強的時候,不要過多干涉,過多的干涉就使刺激增強。

隱性要求,提升孩子的社交軟實力

從現在起,別說樓上孩子的不好,包括,古怪、摳門、作客沒規矩之類,什麼都別說,你孩子與樓上的小夥伴正處於「蜜月期」,你所說的小夥伴的各種不好,在他眼裡"都不是事兒",你越否定,他不但不會聽,還會更反感。

是不是孩子交什麼樣的朋友,家長都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呢?

當然不是!

要重視同伴效應對兒童心理的影響,良好的同伴關係有利於促進其社會化及心智的發展。

不再評價樓上的孩子,不代表不向孩子傳授正確的交友之道,允許孩子與缺點很多的孩子玩,不代表向其看齊,在孩子玩的開心、愉快,與你的對抗情緒減少或消除之後,可以與孩子探討這樣幾個問題:

到別人家做客要怎樣做?

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要亂動,對方邀請吃東西,想吃可以吃,不想吃就可以不吃,無論吃不吃都要表達感謝,也要邀請別人來等等。

把正確的社交之道告訴孩子,孩子做的好地方,要抓住亮點,放大亮點,固化行為,給孩子定性,比如和爸爸說:咱家寶貝,招待小朋友特別大方,是個有禮貌的孩子,將來一定也是個受別人歡迎,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

通過「滲透式」教育,這樣的積極評價,會慢慢內化為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孩子會認為,與人交往,真誠、熱情,是非常好的品質,他會以這樣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也喜歡有這樣舉止行為的夥伴。

當你的教育真正內化到他的內心時,不再你多說,孩子就會衡量出他的這個小夥伴,是個霸道、蠻橫、無理的人,不用你阻止,自然不會再與他來往。

———— · END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vrxonIBnkjnB-0zz6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