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今天,日本的憲法之父,韓國的太上皇伊藤博文一命嗚呼

2019-10-26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文和)

【1909年10月26日】110年前今天,振興日本的憲法之父,韓國的太上皇伊藤博文一命嗚呼

1841年10月16日,伊藤博文出生於日本山口縣。父親是農民,本姓林。後來父親找了個養父,養父又找了個養父,他就改姓了伊藤。伊藤博文從小沒有進過正式學校,只是一邊做雜役一邊看點書。

1858年(17歲),伊藤博文到長崎,進入幕府辦的炮術傳習所,學習軍事。伊藤博文狂熱排斥洋人。1862年12月12日夜(21歲),伊藤博文率十幾名志士,潛入英國公使館,他前面開路,鋸斷木柵欄,扔出自製的燃燒彈,再返回住處,徹夜痛飲。

(右為伊藤博文)

1863年(22歲),伊藤博文經中國前往英國,進入倫敦大學學習。他親眼目睹西方國家的繁榮,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他認為盲目攘夷並不是明智之舉,只有開國進取,向西方學習,才能振興日本。

1864年,伊藤博文回國,主張「尊王攘夷」,加入到推倒幕府的戰爭中。1866年,薩摩藩、長州藩結成倒幕聯盟,多次擊敗幕府軍隊。1867年10月14日,幕府將軍提出「大政奉還」,隨後天皇發表「王政復古」詔令,成立了明治新政府。

此後,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1868年頒布「五條御誓文」,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1871年廢藩置縣,政歸天皇。伊藤博文成為明治維新的中堅力量,官職緩緩上升,地位越來越重要。

1874年(33歲),日本開始自由民權運動,制訂憲法的呼聲高漲。1882年(41歲),伊藤博文赴歐洲考察憲法,最終認為德國的憲法體制最適合日本。1883年,伊藤博文回國,開始起草憲法草案。

1885年12月22日(44歲),日本開始建立內閣,伊藤博文就任首任內閣總理大臣。1889年2月11日,《大日本帝國憲法》正式公布,日本成為東亞首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伊藤博文功不可沒,被稱為日本的「憲法之父」。

伊藤博文4次擔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4次擔任樞密院議長(天皇的最高諮詢機構),他在日本政壇的地位,首屈一指,無可撼動。

1894年(53歲),他策劃了日本對朝鮮王朝的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戰後他代表日本與清朝代表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納入日本版圖。

(李鴻章vs伊藤博文)

1898年(57歲),戊戌變法期間,他親赴北京,面見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提供改革方針。但不久戊戌政變發生,伊藤博文協助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

1900年,日本加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同年,他創立了日本第一個政黨——立憲政友會,擔任總裁。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最終日本取勝,獲得了在韓國的權益。1905年(64歲),伊藤博文被任命為第一任韓國統監,成為韓國的「太上皇」。1907年,他迫使韓國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韓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抵達哈爾濱,與俄國財政大臣會談,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對他連開3槍,一命嗚呼,時年68歲。

伊藤博文去世後,日本為他舉行國葬。第二年,《日韓合併條約》簽訂,朝鮮半島被日本吞併。

(刺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

110年前今天,日本的憲法之父,韓國的太上皇伊藤博文一命嗚呼

(伊藤博文的葬禮)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26篇作品,營員「文和」的第16篇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vqfBm4BMH2_cNUgue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