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的土貓很少出現應激反應?因為它們見多識廣

2019-10-04     往裡美寵物

日常養貓的過程中,很多鏟屎官可能都會碰到過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比如貓咪晚上還好好的,但是到了第二天就變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了,有的甚至會出現嘔吐、排便異常、發出怪叫、躲在暗處不出來等行為,帶它們去醫院做檢查,也查不出什麼具體的病症,這個時候寵物醫生一般會跟你解釋說,貓咪可能是出現了應激反應。

出現應激反應躲起來的貓咪

什麼是貓咪的應激反應?

其實不光是貓咪,很多動物包括人都會出現應激反應,只是不同的個體對應激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不同而已。

所謂應激反應是指各種緊張性刺激物(應激源)引起的個體非特異性反應,包括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兩大類。簡單來說應激反應就是由危險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況的變化所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

生理反應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垂體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理反應包括情緒反應與自我防禦反應、應對反應等。

應激反應是刺激物同個體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結果,而不僅僅由刺激物引起,還與個體對應激源的認識、個體處理應激事件的經驗等有關。

我們都知道,貓咪的膽子是很小的,同時個性上也是十分敏感的,當外界的環境出現變化或者是突然受到某種刺激的時候,貓咪經認知評價而察覺到應激原的威脅後,就會引起心理與生理的變化,首先它們會通過自身的調解來適應這種變化和刺激,但是一旦這些刺激和變化比較大,超出了貓咪自身的調解範圍時,貓咪就會出現比較強烈的應激反應。

表現十分緊張的貓咪

根據塞理的應激論,貓咪出現應激反應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警覺期。通過一系列的神經生理變化,緊急動員體內資源,機體處於戰備狀態。這一期又可分為休剋期和抗休剋期。休剋期時,可出現血壓下降、血管滲透性增高、血液濃度降低以及體溫下降等休克症狀。抗休剋期的表現與休剋期相反。這是貓咪在剛接觸到刺激時,出於本能做出的緊急應對。

第二階段:抵抗期。此時繼續發生神經生理變化,充分利用體內資源,對付各種緊急情況。機體出現各種防禦手段,使之能適應已經改變了的環境,以避免自身受到傷害。這是貓咪在確定刺激類型以後,做出的針對性應對。

第三階段:耗竭期。體內激素和重要微量元素耗盡,某些細胞和組織遭到破壞,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這個階段是在應激因素嚴重或應激持久存在時才會出現,此時防禦手段已不起作用。若繼續發展,將導致死亡。這時貓咪錶現出來的症狀,才能被稱之為強烈應激反應。

備註:突然的更換貓咪的生活環境、食物、貓砂,突然發出的巨響,比如鞭炮聲、汽車鳴笛聲,注射疫苗、絕育手術,洗澡、吹風等,貓咪都有可能會因此而出現應激反應。

躲在紙箱下面的貓咪

貓咪應激反應的表現有哪些?

心理上來說,貓咪出現應激反應以後,往往會表現的十分膽小,然後找個角落或黑暗處藏起來,當主人靠近它、逗它或者是給它玩具的時候,它會表現得很警惕或是退縮,甚至會發出嗚嗚的怪叫,以表示威脅。

生理上來說,由於在受到刺激的時候,貓咪自身各種激素、血壓、血糖等都會快速上升,這樣就會造成它的身體機能出現很多問題,常見的主要有:

1、拒食,具體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等,對平時愛吃的食物不感興趣,這個時候出於本能,貓咪的機體會大量分解脂肪細胞,以維持身體需要,但是脂肪如果過多沉積在肝臟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很快代謝掉的,這個時候很容易引起脂肪肝;

2、尿道堵塞,公貓表現的比較嚴重,具體來說就是排尿不暢,蹲在貓砂盆中好半天都尿不出來,嚴重的情況下會因為尿液大量積累在膀胱中,壓迫腎臟,導致腎衰竭,甚至死亡。

出現應激反應的貓咪排尿不暢

貓咪出現應激反應主人怎樣應對?

貓咪出現應激反應以後,多數情況下是會受到生理和心理上雙重摺磨的,加上這種動物生性敏感,所以對於主人來說,如果你通過貓咪的表現,判斷出了它出現了應激反應,這個時候需要做的主要有以下2點:

1、儘可能的把躲藏起來的貓咪弄出來,然後輕輕的撫摸它,最好是能把它溫柔的抱在懷裡,邊撫摸它邊跟它說話,雖然貓咪聽不懂人語說的是什麼,但是通過主人的語氣和溫柔的動作,貓咪能夠判斷出,此時的主人是沒有惡意的,它這樣躺在主人的懷裡緊張焦慮的神經也會慢慢的放鬆下來;

2、應激反應比較強烈的情況下,比如出現了拒食、嘔吐、排尿不暢等情況,要第一時間送去寵物醫院治療,常見的治療過程一般是注射鎮靜劑(嘔吐的話還要打止吐針)--靜脈注射葡萄糖--留院觀察--出院。

受刺激的貓咪躺在主人懷裡

怎樣預防貓咪出現應激反應?

貓咪之所以會出現應激反應,其實說白了就是這貨對事物好奇心比較強,且又生性敏感、膽小,正所謂「好奇害死貓」,說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想要預防貓咪出現應激反應,最主要的就是從這方面入手。

1、不要讓它當「溫室的花朵」,從小就要讓它「多見世面」。農村的土貓很少見過它們有應激反應,因為它們從小就在外面到處跑,見得多聽得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但是現在很多鏟屎官養貓基本上都是在小區自己家裡面養,屬於「圈養」,貓咪不出門,接觸的事物少,偶爾出現一個它不認識的東西(比如老鼠)或者聽到某些聲音,都會讓它們受到驚嚇,從而導致應激反應發生,所以對待「圈養」的貓咪,從小就該多帶它出去走走,多跟一些其他的動物接觸,鍛鍊它的心性;

2、更換食物要循序漸進。突然更換食物,對貓咪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比較好的辦法是循序漸進的更換,新食物和舊食物摻著給它吃,然後慢慢增加新食物的量;

3、主人搬家更換居住環境的時候,貓咪原有的用品,比如貓砂盆、吃飯喝水的碗、爬架等,儘量都給它帶著,誰叫它們敏感又膽小呢,新環境,也就意味著新領地,舊的用具看不到,這時貓咪本能就會以為到了別的貓的領地里,會從心裡產生畏懼感,從而產生應激反應。

貓狗一起養的家庭中貓咪神經一般都比較大條

小美寄語:

貓咪的應激反應,說起來可大可小,其實就是貓的一種心理疾病。就像人一樣,有的人受了刺激,想的多了,就容易出現問題,想的少了,很快就過去了,神經大條的貓咪,即使受到刺激,一會也就沒事了,嬌生慣養的貓咪呢,心理素質相對來說就脆弱很多,嚴重的情況下很可能因為一個刺激,就能讓它們送了命,而現在大多數的寵物貓都是嬌生慣養的「圈養貓」,所以對於貓咪的應激反應問題,主人一定要重視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mHbtG0BMH2_cNUgHd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