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通風換氣 出門科學防護

2020-04-07   東方聖城網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萬德龍 通訊員 魯希茜)

進入4月份後,我市氣溫逐漸回升,但天氣多變,時寒時暖,雨水逐漸增加,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同時,手足口病也將進入發病高峰。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的情況下,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持續加大,居民應積極配合相關單位繼續做好體溫檢測等疫情防控工作。近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4月份的疾病預報,並給出了相對應的預防措施。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主要症狀有發熱、乾咳、乏力,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目前,我省主要以境外輸入性病例為主,但近期境外疫情快速發展,隨著我國採取調整航班數量,對入境人員嚴格採樣、檢測和隔離等措施,輸入風險有所緩解,但市民們仍要做好預防。

預防措施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儘量避免與有咳嗽或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的人接觸。外出應佩戴口罩,特別是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公共場所和就醫時。外出回家後、飯前便後需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儘量避免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注意開窗通風,儘量避免使用中央空調;保證營養充足,適度運動;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帕、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保持居家和辦公環境清潔,勤曬衣被。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請及時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告訴醫生髮病前14天有無重點地區旅行或居住史及與有症狀病例的接觸史。

呼吸道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性呼吸道傳染病,經飛沫傳播,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達39℃至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病程一般為3天至4天。嬰幼兒、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出現肺炎等嚴重併發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性極強,多見於兒童。其臨床特徵為發熱、流鼻涕、咳嗽、眼結合膜炎,出現特殊的科氏斑(又稱麻疹黏膜斑)和廣泛的皮膚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復順利,但也可引起嚴重併發症。

水痘: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體溫38℃以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和痂疹為特徵,常成批出現,多見於頭部、臉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可伴頭痛、咽痛等症狀,部分病例可並發腦炎、肺炎等。感染對象主要為幼托、學齡期兒童,近幾年發現大、中學生髮病逐漸增多。水痘好發於冬春季,傳染性強,易通過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在集體生活單位可以引起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見,是兒童和青少年期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徵,有時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觸痛。病人是傳染源,通過直接接觸、飛沫、唾液的吸入為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後兩至三周發病。本病為自限性疾病,7至10天消退,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措施

經常通風換氣,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空氣品質。勤洗手不僅對於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有效,對許多其他傳染病預防來說都是最簡單、最便捷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飯前便後、外出歸來、接觸公共物品等情形後,都應該及時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儘量避開人群,用紙巾、手帕捂住口鼻。如果沒有紙巾或手帕,可彎曲手肘捂住口鼻,儘量避免用雙手遮蓋。出入醫院、地鐵、公交、商場等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保持工作、生活場所環境清潔,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春天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經常鍛鍊,可以有效增強抵抗力。同時,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也相當重要。春季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特別是有發熱、皮疹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接種疫苗是預防春季傳染病非常有效的措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多數患者症狀輕微,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皰疹為主要表現,預後良好;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預防措施

學校和幼托機構要加強晨檢,患病兒童應離校(園)居家隔離,做好護理;加強教室、居室等環境空氣流通;做好日常性學校和幼托機構等消毒隔離(玩具、餐具、便器等消毒)。腸道病毒71型(EV71)滅活疫苗,可有效預防手足口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的發生,6個月至5歲兒童均可接種,接種兩劑次,間隔至少1個月,越早接種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