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黑幕」不斷,羅振宇成最大贏家?

2019-11-19     運營公舉小磊磊

本文由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獨家原創首發

溫馨提示:建議看過本季奇葩說的小夥伴閱讀,本文非廣告。

《奇葩說》真的太火了,不僅辯論話題可以引起觀眾共鳴,其場下的「其他因素」也是格外精彩。

前腳「許吉如」的熱搜剛撤下,在最新一期奇葩說播完之後,「楊奇函」又衝上了熱搜,真可謂是流量爆棚!

然而隨著近幾期節目的播出,我們再一次復盤之前幾期《奇葩說》的爭議時,似乎一切都變得合理起來。

許吉如並非第一個被淘汰?

回顧過去幾期《奇葩說》。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在許吉如淘汰的那一期節目中,楊奇函並沒有出現在場內,而在下期預告中被淘汰的許吉如卻出現在了第二排。

在最新一集節目中,馬東說下一期嘉賓大張偉,然而下集預告卻顯示嘉賓是陶虹。

從這些蛛絲馬跡,可以得知《奇葩說》播出的順序與錄製順序並不一致。這種順序顛倒的剪輯,在這一季《奇葩說》中出現了許多次,讓大家頻頻看懵逼。

比如邱晨隊槓數與之前不同,在打贏了所謂「第一場」比賽之後,卻表現的「異常」興奮。

楊奇函更是自爆被淘汰,表示自己沒有商業價值,沒必須要鏡頭多,大有吐槽《奇葩說》節目中的味道。

如果我理解的沒錯,楊奇涵潛台詞是指「自己不如其他人有商業價值,所以早早淘汰或直接剪輯掉了辯論」

而且楊奇涵表示:「當時對節目還很感興趣」。這種情況我覺得,要麼就是融入不了隊伍和節目,要麼就是節目組對楊奇涵進行了「格外關照」。

其實《奇葩說》下周將播出的那期節目,才應該是《奇葩說》戰隊賽真正的第一期。而節目組不惜更改播出順序,將許吉如被淘汰那期剪成了第一期播出。

因為第一期被淘汰後,投票時間是最多的,而且投票不易分散到其他淘汰選手身上,這樣許吉如就能穩穩的復活,重返《奇葩說》舞台。

這一切恐怕都預示著節目組可能在操控著「節目劇本」,而這一切又正按照節目組的「劇本」進行……

唯一預料之外的是,許吉如辯「砸」了,外強中乾,現場觀眾把票投給了對手,微博/知乎上大量用戶對她的評價真不太好。

羅振宇為什麼把「在下不服卡」贈予許吉如?

上周當羅振宇把「在下不服卡」送給許吉如時,遭到網上罵聲一片。

說他不尊重自己隊友、打擊自家隊伍積極性等等,但經過「楊奇函」這件事,似乎裡面又出現了玄機。

由於第一場已經淘汰了楊奇函,第二場再淘汰許吉如,讓本就是以新奇葩為主的薛教授戰隊,兩個最有實力的人都被淘汰。那後面的節目,薛兆豐戰隊就可能沒法打了,對於節目組肯定不是想要的結果。

這樣看來,復活許吉如或楊奇函,就成了節目組必須要做的事。因為楊奇涵已經「背地裡」先淘汰了,所以只能通過「壯士請留步」留住許吉如。

而許吉如的各方面「資本」比楊奇涵好太多了。

雖然同為清華校友,但「哈佛在讀研究生」、「演講比賽冠軍/亞軍」等等光環加持在了許吉如身上,對比下來光芒萬丈。同為新奇葩,許吉如卻有著巨大的知名度,是媒體爭先報道的「寵兒」。

薛兆豐很喜歡許吉如,但是沒有「在下不服卡」,羅振宇為了「跪舔」維持好和薛兆豐的商業關係,當然會留住許吉如。

同時,節目組最大目的還是希望製造話題,把節目炒起來,辯手或導師的名聲好/差,對節目中都是利>害。在保證許吉如擁有更多投票數的同時,製造出一波「噴老羅」的話題,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

出於羅振宇本人的角度,送出一張「在下不服卡」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份人情可以讓他背後的「得到APP」有了後續和薛兆豐續約的保證,甚至是和許吉如合作的機會。

講師在平台上售課,通常只會一門一門課簽約,而且可能還會有年限限制。更重要的是,薛兆豐是整個得到平台課程銷量和銷售額排名第一的講師。

怎麼樣穩住薛兆豐,是羅振宇的頭等大事。

熟悉「得到APP」的同行都知道,得到平台上幾乎所有的講師,都是各種頂級title加持,並且講師最好本身自帶流量,才能賣得動課。

許吉如即便沒拿到BBKING(奇葩之王),只要進了總決賽,也「足夠用」了。萬一拿下冠軍,屆時各種追捧會滿天飛,人設強得不要不要的。

送出一張「在下不服卡」,收穫兩份人情,這波賺虧。

羅振宇成最大贏家?

其實,我覺得宣傳自家產品、拉攏選手和培養講師就是羅振宇上奇葩說的主要目的。除了拉攏薛兆豐、許吉如,在前幾集中羅振宇還拉攏了黃執中。

羅振宇戰隊辯手

《奇葩說》作為一個已經火了六季的網絡綜藝大IP,不僅自帶熱搜體質,更捧紅了諸如馬薇薇、姜思達、范湉湉、肖驍等幾十位KOL。他們除了是優秀的辯手,在各自的領域當中同樣出色。

除了會捧紅選手,導師也能成為「全民網紅」。

2018年之前,薛兆豐教授還只活躍在經濟學「舞台」上,而在參與錄製《奇葩說》之後,在一眾綜藝網紅中,他憑藉理性又獨特的言論,穿著正裝一臉嚴肅的樣子,大量圈粉。

而在得到APP中,薛教授已成為銷量第一的專欄作者,目前有超過44.3萬人訂閱了他的付費專欄,每個專欄收費199元,已經為薛兆豐和得到平台帶來了接近8800萬元的營收,可以說是網上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

或許不久後,大家就會在得到APP上看到「黃執中教你打辯論」、「許吉如教你怎麼學習」、「XXX教你怎麼分辨渣男」等等專欄。

羅輯思維和得到的特點

2016年5月「得到」首次App上線至今,這款由羅輯思維團隊打造的主打利用碎片時間獲取知識的APP,用戶數已突破3000萬,估值也一路飆升至70億。這個由羅振宇主導創建的得到APP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1、定位精準,找到用戶焦慮點

羅輯思維主打「利用碎片時間獲取知識」。

從羅輯思維每天一段羅胖60秒的語音,再到得到APP「每天20分鐘在這裡學知識、長見識、擴展認知,終身成長。」的廣告語,羅振宇針對了不同人群,提供了不同學習方式的知識服務。

比如到得到APP上聽音頻來學習這種形式,會適合當代快節奏的年輕人。平常開車途中、上班路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可以獲得碎片化的知識。雖然這種碎片知識,可能沒多大卵用,但對普通人來講,學到了就值回票價了。

2、專注精品

得到並不是第一家主打音頻讀書的app,不管是喜馬拉雅還是蜻蜓FM,他們都是深耕音頻領域多年的老玩家,他們APP的特點就是豐富,包羅萬象,知識面廣,更偏向於泛娛樂+輕學識。

在這點上,得到APP完全不同,追求的是專注精品,小而美,知識標籤更重,比如「經濟學課」、「經管課」、「心理學課」。而現階段的知識付費服務主要競爭的還是「知識」,即內容質量,這也是吸引用戶使用的關鍵。

3、轉化和裂變

通過前期「羅輯思維」公眾號的積累,對粉絲、種子用戶、超級用戶的獲取,使得到APP一經上線,就擁有了一定基礎的流量和活躍度。

羅振宇擁有廣泛的人脈資源,又助力得到APP成為明星級產品,譬如馬雲親自推薦的《李翔商業內參》就在得到上線,當時大火了一把,獲得了巨大的曝光、

得到APP內部構建了很好的學習氛圍,學員會在講師課程底部互動和點贊,這也是其他學習平台很難做大的一點。

在小公舉看來,羅輯思維和得到APP的成功,確實是洞察到了這個時代的焦慮和痛點,就是用戶不知道該學習什麼,從哪裡開始的時候,確實可以聽一下。

但如果你要依賴得到APP,去解決工作和生活難題,那你恐怕會覺得「這個羅胖子又騙我」。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在留言區聊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dJyhG4BMH2_cNUg3X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