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浪費時間的事」,最好的教育,是允許孩子「浪費時間」

2019-12-21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現在很多的家長,如果問起孩子放學後的安排是什麼,許多家長會回答不是要回家學習寫作業,就是要去補習班,或者會去興趣班。在大部分的家長看來,孩子學習是天經地義的,因此孩子的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安排都應該有關於學習。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放學回家在家是在"浪費時間",所以當孩子一回到家裡,就要在馬上去做完課堂上布置的作業。甚至還有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去一些課外補習班,孩子上完課回到家裡,馬不停蹄的要去完成補習班布置的作業。

這個教育方式,放在10年之前,可能沒有什麼需要質疑的地方,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孩子教育方法正在改變,在這個紛紛擾擾變幻莫測的世界裡,假如各位家長仍然是遵守著以前的舊方法,舊思路,那麼在教育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問題。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閒暇。

在希臘人看來,學生若想得到進步,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有輕鬆和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自由自在的發展身心和心智。

盧梭說:"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對於許多家長來說這句話簡直是在胡說八道。但是哲學家自有哲學家的道理,他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在現實生活中,如今還有許多爸爸媽媽和一些老師害怕孩子沒有把握好時間,為了避免孩子"浪費時間",他們會逼迫著孩子去做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甚至不會留一點時間給孩子放鬆,自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其實就是抑制了孩子的成長。

家長要允許孩子"浪費時間"

一些傳統教育總是在告訴我們家長,不要浪費時間,浪費時間是可恥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他們需要的不是死記硬背,他們最需要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外知識。但是現在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將孩子固定在一個十分狹小的柜子裡面。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是豐富的,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去"浪費時間",給予儘可能多的時間去接觸外界的事物,接觸更多各種豐富多彩的東西。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去"浪費時間",與其走捷徑,還不如一步一步走得踏實。也許讓慢下來,也是一種成功捷徑。

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並不是比別人跑得快,而是比別人更持久。自己孩子應該是慢慢教育長大的,教育孩子就像造房子一樣,不是比別人先造是最好的,而是要慢下來去打好基礎,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才不會被容易被困難打倒。

在我的理解是,在家長眼裡的孩子玩樂的時間、看漫畫書的時間、玩遊戲的這些時間其實並不是在"浪費時間"。

亞里斯多德曾說:"想像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而在所有人當中孩子的想像力比大人要豐富更多。"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去玩耍,允許他們去"浪費時間",讓他們去花費自己的自由的時間去玩耍,去放鬆,去思考,就是培養孩子最佳的方法。

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允許孩子"浪費時間"

1)讓孩子按自己的節奏發展,不過度干涉

現在都有很多家長跟我抱怨說,自己家的小孩總喜歡看那些動漫和漫畫,但是對那些名著作品和一些著名作家所寫的一些很有用的書籍卻不敢興趣。其實這是家長的一個教育誤區。

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成長節奏發展,對於經歷還少的小孩來說,這些深奧的書籍和作品根本看不懂的,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因此容易對此失去興趣。

在一本育兒書籍中《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那些很少獲得閱讀薰陶的孩子,即使他們小時候表現得聰明伶俐,成績優良;但由於他們智力能源儲備少,往往從中學開始,表現出綜合素質越來越平庸,學習越來越力不從心的趨勢。"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休閒娛樂的時間,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占據孩子娛樂玩耍的時間去"逼迫"去補習才是正確利用孩子時間的做法。作為家長不要過度干涉孩子,允許孩子一步一腳印的前進,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和節奏去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應該去壓抑著孩子的天性。玩耍是孩子的課生活的補給,孩子要是不會去怎麼放鬆自己那麼孩子的學習能力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想要培養優秀孩子,家長應該"慢下來",將玩的時間和學習的時間都利用上才是最重要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產生在業餘時間。"作為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盡情地去玩耍,不過度干涉孩子,讓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

2)走進孩子的內心,陪孩子一起"虛度時間"

我們都知道鄧超是娛樂圈的一線演員,但是他作為演員卻又能處理家庭的親子教育,有人問起他的教育秘籍是什麼,他說:"自己獨特的育兒經驗,那就是陪孩子玩。"在鄧超的微博上總是會出現自己和孩子的互動的身影,作為爸爸的鄧超也會扮演著一個大朋友的形象,想出各種各樣好玩的事情,主動參與孩子的玩樂當中,和孩子建立起親子關係,主動走進孩子們的內心,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與孩子共同度過輕鬆休閒的時間。

在鄧超夫妻陪孩子的"虛度時間"的教育之下,他們的一對兒女都是十分活潑聰明,情商滿滿的。

有時候孩子就像一個單純潔凈無瑕的小天使,他們的內心是一個十分有趣又極其純潔的世界,在他們眼裡,對於每件事都是充滿著好奇的,充滿著無數的"為什麼",而且他們的想像力總是天馬行空的。我們家長作為他們最親密的人,我們就是孩子們的最忠實的聽眾。

我們父母只有通過與孩子親密交流,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才能跟他們成為友好相處的朋友,才能夠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的需求。作為家長要在關鍵時候及時給予孩子反饋。孩子生活節奏不能太過於快,他們的美好人生需要留白。

著名學者、教育家林格說:"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天生的性格和他們的成長節奏,對教育孩子要十分的耐心,允許他們去體驗成功汲取失敗的經驗,感受挫折和挑戰。父母要接納孩子的缺點,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讓孩子一步步的成長,這樣才能不會錯過旅途上的美麗風景,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cvbKG8BMH2_cNUgBI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