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掀開東亞區域合作新篇章

2019-12-25   中國網觀點中國

張慧智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教授

在中日韓合作20周年之際,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成都召開。過去20年間,中日韓三國在經濟、政治、人文、環境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合作,為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並成為東北亞地區的核心力量。

在國際格局正在調整、地區局勢出現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日韓領導人會晤達成的一系列成果不僅對深化三國合作、推進東北亞地區繁榮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維護多邊主義、反對保護主義、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了新動能。

首先,三國共同發表的《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是對三國未來合作進行的頂層設計,將引領三國關係進入平衡發展的新階段。

中日韓三國作為東亞代表性國家,歷史相融,文化相近,地緣相通。但三國間的雙邊關係經常因為歷史、領土問題而出現摩擦甚至激烈爭端,雙邊關係變化經常會波及三邊政治經濟合作。《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為夯實中日韓三國關係,提升三國互信水平,為未來10年的中日韓合作指明了方向。

即,中日韓都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在激烈變化的國際和地區局勢中,加強戰略溝通,管控分歧,維護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全面加強政治經濟合作,為維護東亞地區和平穩定,推進地區繁榮發展盡到三國的責任和義務。

其次,中日韓確認明年將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加速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秩序。

當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對全球供應鏈和世界經濟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給中日韓經濟帶來巨大壓力和衝擊。經濟形勢的嚴峻挑戰使中日韓深刻認識到,深化協調合作、避免惡性競爭、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一體化,加大「區域認同」是實現共同繁榮的唯一出路。

中日韓三國作為東亞地區三個最大的經濟體,在多邊自貿協定認知方面有著高度的一致性,三國已舉行了16輪談判,雖然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談判解決,但是,三國願意在RCEP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和規則標準,打造一份全面的高水平的三邊自貿協定。

這不僅可以充分發揮三國的產業互補性,打造區域內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真正建立東北亞區域合作機制;而且可以降低中日韓之間的貿易投資壁壘,擴大市場規模,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藉助「中日韓+X」的模式,擴大在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合作,其溢出效應必將為東北亞經濟繁榮和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更多新動力。

再次,關注地區熱點,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朝鮮半島問題正成為影響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變量。

當前正是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的關鍵節點。自河內會晤破局後,朝美核談判僵持不下,半島無核化談判似乎由外交目標變成了外交手段。

隨著年末時限的到來,朝鮮連續進行發動機重大試驗、召開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揚言要給美國送去一份「聖誕大禮」;美國則不斷派偵察機巡航半島,舉行特種部隊演習,甚至喊話朝鮮「今晚可以開戰」。

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地區和平穩定再次面臨挑戰,僅依靠美朝談判已難以真正解決問題,相互間的「極限施壓」反而可能帶來半島局勢的逆轉。中日韓有必要加強合作,維護好當前來之不易的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機遇,並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美朝恢復對話與談判,共同尋求能夠被各方接受的解決方案,努力實現東北亞地區的永久和平。

過去的20年,中日韓在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未來10年,三國將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共同致力於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努力實現地區和平與繁榮,開啟亞洲的新時代和美好未來。

不過,不可否認,三國間尚有許多長期積累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美國對中日韓區域一體化的消極破壞作用不容忽視。三國仍需為鞏固相互間的政治關係、建立相互間的戰略互信、開闢三國關係的新未來而做出更多努力。(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