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由吳德峰領導,建設的,位於上海的中共中央秘密人力紅色交通線,從廣東區域進入中央蘇區有四條:
一,是由香港經廣州轉南雄入江西,但這條線1930年被敵人破壞。
二,是由香港經汕頭轉饒平黃岡再轉饒和埔蘇區而到閩西,由於路線過長,時不時被敵人破壞,後來也中斷了。
三,是由汕頭、潮安到鬆口、 梅縣、蕉嶺、平遠入江西蘇區,這條交通線後來也被破壞。
四,是上海―香港―汕頭―潮安―大埔―閩西―瑞金,這是唯一始終保持安全暢通的交通線,到1933年初,第四次反「圍剿」前後成為中央通往中央蘇區的唯一交通線。汕頭交通站是這條紅色交通線上的樞紐中轉站,在護送幹部、輸送物資、傳送資金等方面不辱使 命,為紅色交通線的安全暢通乃至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1931年底,周恩來經過汕頭進入蘇區就是這樣的情況。周恩來由交通員肖桂昌護送從上海乘船到達汕頭市,由汕頭交通站安排住在汕頭市最大旅社-金陵旅社,因為發現旅社樓下相框里的「汕頭市各界歡迎黃埔學生軍大會」照片里有周恩來,故即遷住棉安街的一間小旅社。第二天,周恩來打扮為商人由肖桂昌和另一交通員陪同乘潮汕輕便火車到潮安。
解放後,熊志華(右)和中共情報保衛系統元老劉少文在上海禮查飯店
1932年冬,中共中央為解決中央紅軍急需的無線通訊器材,專職交通員熊志華受中央交通局之命令,從上海運送電台到汕頭,熊志華住進南京旅社等候組織派來接應的老陳同志。當晚,汕頭市戒備森嚴,傳言要抓一個從外邊來的共產黨。警察、憲兵3次到南京旅社搜查,熊志華在旅社「夥計」的幫助下,驚險的避過險關,在汕頭交通站的安排下,順利地離開汕頭市,又通過重重關卡,把電台配件安全地送到閩西蘇區。但汕頭交通站的老彭、老陳由於叛徒告密而被捕,正是他們的堅貞不屈,堅不吐口,保證了熊志華、設備,絕密交通線的安全。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汕頭交通站先後輸送蘇區的食鹽、布匹、電器、印刷機、軍械等軍需、民用重要物質300多噸,為蘇區反「圍剿」鬥爭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汕頭交通站和交通線上的交通員還負擔著為中共中央機關「輸血」的任務,經常把中央蘇區在鬥爭中繳獲的貴重金屬,如黃金、白銀、包括貨(外)幣等帶給上海黨中央。
汕頭交通站站長陳彭年經常來往於上海、香港、汕頭和中央蘇區等地,出入於敵人封鎖線,置生死於度外,把中央蘇區在鬥爭中繳獲的黃金、白銀等帶給上海黨中央。
陳彭年烈士,早期特科成員
1931年中央交通局長吳德峰親到中央蘇區提款,一次就帶走20萬元。
吳德峰
同年專職交通員曾昌明、肖桂昌到蘇區提款,在福建漳州聶榮臻就給他們價值約5000元的金條。這些交通員憑著勇敢機智,跋山涉水,闖過國民黨層層封鎖錢,安全抵達上海黨中央,為中共中央解決經費困難問題作出了貢獻。
曾擔任中央交通局南方總站站長的肖桂昌
而當年,選一個交通員比選縣委書記還難。周恩來曾說過,『寧可放棄一個縣,也要辦好交通線。』指的是如果交通站需要調人時,即使放棄一個地區的工作,也要把人調來。」
張超烈士,交通線武裝班成員
除了「槍法准」、「能夠勝任長途跋涉」外,尤其特別的一條是「不能說夢話」。這就是交通員的基本標準。
孫世階,負責接待重要幹部,被捕後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交通員是這條隱秘戰線的持槍護衛,在他們貼身保護下,周恩來、鄧小平等都曾與危險擦肩而過。「不允許照相」、「不允許到群眾鬥爭的場合」、「寫過的紙要馬上燒掉」,這些沉默的身影,憑著人均一把駁殼槍、一把匕首、兩顆手榴彈,撐起了這條綿亘閩粵贛三省的千里秘密動脈。
蔡雨青,曾擔任埔北區委、交通工作負責人以及閩西大站站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國民黨軍隊和政權占領了蘇區,在殘酷的白色恐怖下,的確有些交通員叛變投敵,許多基點村、接頭戶都遭到破壞,中央交通線終被完全撤銷。
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前夕,汕頭交通站工作人員撤往中央蘇區參加長征。
至此,汕頭交通站圓滿地完成了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