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情緒,他們總覺得孩子需要自己,無法從照顧孩子中抽身,即使孩子已經成人,父母依然覺得孩子「不行」、「不能」、「不可以」,所以總要替孩子代勞,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孩子也會慢慢認為父母代勞是正常的,自己不會、不想做的事都會推給父母來做。如果孩子一直呆在父母身邊,問題很難顯現出來,但如果有一天孩子需要離開父母生活,那麼問題就會全然暴露出來。
杜女士的女兒是大一新生,她和老公親自送女兒到學校報到,學校的環境不錯,但是孩子的室友卻讓杜女士擔憂。進入寢室以後,孩子們都自己收拾床鋪、套被套、鋪床單,杜女士兒女對面床鋪的孩子卻坐在床上哭了起來,嘴裡還喊著「媽媽,我不會」,原來女孩手裡拿著被套不知道該怎麼套被子,孩子媽媽趕緊過去,接過女兒手裡的被套,安撫女兒「有媽媽在,你不用管!」見狀,杜女士一家和其他同寢室的孩子家長都從屋子裡撤了出來,幾個家長都擔心這個孩子以後該怎麼辦。
父母的過度擔憂會轉化成包辦一切,不少父母總擔心孩子做不好,所以替孩子動手,短期看的確可以幫孩子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家獨立生活,如果孩子不具備獨立自理的能力,孩子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樣的孩子很難獨自成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總希望父母來解決,自己卻不具備任何應對挫折與困難的能力,連最基礎的自理能力可能都不足。
別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阻礙。
孩子不能獨立自主,最大的障礙就來自父母,父母擔憂孩子、想要照顧、保護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要尊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這樣孩子才會更好。
別代替孩子做好一切準備。
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可以準備自己需要的東西,讓孩子替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缺乏自主性,他們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在做決定的時候總是想要聽從父母的意見,他們只能被動的聽從父母,而不會主動思考。
別因為「心疼」害了孩子。
有很多家長很「心疼」自家孩子,不忍心讓孩子累著,家裡的家務從不讓孩子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代勞,這種「心疼」實際上會坑了孩子,家長要讓孩子學習做家務,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自己來完成,這樣才能讓孩子的生活能力發展起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家長不要總想著幫孩子做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真的需要父母的幫助,他們也一定會主動向父母求助的。
您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嗎?您家孩子具備自理能力嗎?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