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中的「道」究竟是唯物還是唯心呢

2019-08-16     凱風

志同道合,其中的「道」是理想、志向的意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是隨處可見的,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但每句成語、每句話中的「道」,代表的意思則不盡相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道家文化中的「道」,「道」,究竟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

在道家文化中,道並不是道義、理想、志向的意思,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老子給「道」賦予了一個更加崇高的涵義,在《道德經》中,老子關於道做了很多的解釋,例如: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老人所說的「道」,不僅僅孕育了天和地,還支配著太陽與月亮的運動,但是老子不知道它是什麼,所以就給它起了一個名字:道。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老子所說的道是天地的原始體,還擁有著支配日月的能量,「道」可謂是神通廣大。

接下來,老子還做出了更加具體的解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道」由一變為二、三,進而發展成了包含所有的世間萬物,這說明道不僅僅是神通廣大,還是無所不能,宇宙及世間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還要在「道」的支配下運轉,講到這裡,我們對於道就有一個大致清晰的概念了,道是宇宙的本體,有點類似於天文學中奇點的概念,道還是支配宇宙運轉的規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在《道德經》中關於「道」的關係最清晰的概括,人、地、天都是按照「道」來運轉的,而道究竟是什麼呢?道法自然,這裡的自然並不是我們現在常識中大自然的概念,而是更宏觀層面的宇宙體,道則是就是其中萬物的本原和普遍規律,如果將我們生存的宇宙想像成是一款遊戲的話,那麼道就是這款遊戲的創世程序。

現在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道家文化中的「道」,是唯物,還是唯心呢?

如果從老子在《道德經》中關於「道」的論述來看,老子的「道」應該是唯物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將道概括成了混沌陰陽未分的統一體,大道無情、大道無名,這說明道並不是凌駕於宇宙之中的絕對精神,而是一種物質無形無狀的物質體和物質規律,道法自然也驗證了這種唯物主義思想,或者更準確的說,老子的道是中國古典樸素唯物主義的代表。

不過後來隨著道家學派的發展,道的本質漸漸發生了變化,例如後來道家學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莊子,莊子認為道是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雖然老子與莊子在關於道的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分歧,但是莊子的道則是一個幾乎不可能發現與參透的事物,或者說莊子將道過分的神秘化了,莊子的道,更像是一種凌駕於宇宙萬物之中的獨立、永恆的絕對精神,傾向於客觀唯心主義,與宋明時期的理學相似,只不過宋明時期的理學是可以通過格物、領悟參透的,而莊子的道過於的神秘了。

總結來說:道家文化的「道」,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性質,從老子的樸素唯物主義向莊子的客觀唯心主義開始慢慢發展,以至於後來較為流行的天人感應中的「天」、程朱理學「理」中多多少少都有「道」的影響,只不過適用的範圍越來越小了而已,道是宇宙萬物的規律,而天則是約束統治者的工具,理則是士人階級構建的德道體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XOip2wBvvf6VcSZIR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