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關注野胡禪。
雷蒙德·卡佛有句話是這樣講的,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講的通俗點兒,就是人生就是在大河裡漂著,不能上不能停留,只會被潮水推動向前,有什麼樣的浪,河流的方向,都不是自己所決定的,而是整條河來決定的。
所以,當你脫開抗日背景,再去看這部2016年3月份上映的電影《我不是王毛》時,感觸會更深一些。
這是八一電影製片廠近年來,少見的優質電影,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當年一上映,豆瓣評分就高於《唐人街探案》跟周星馳的《美人魚》,還擊敗了後來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如今豆瓣評分穩定的停留在7.9分。
1
故事借用了抗日戰爭這個宏大的時代背景,通篇卻在講一個逃兵的故事。
狗剩是撿來的孩子,干大、乾娘將他送到少林寺學藝十年。但狗剩在少林寺除了挑水之外,沒學到任何武術。
倒是學會了三點一線的本事,原因是看到師父透過山門看對面尼姑庵里的尼姑洗衣服。
然後因為常年挑水,右手力大無窮。
回到村子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兒是想娶乾娘的女兒當媳婦兒。但碰上徵兵,乾娘家的王毛是獨苗,且腦子不清楚。
在干大的央求下,狗剩代替王毛上了戰場。
但狗剩上戰場,並不是出於報恩,而是自有打算。干大講,要娶他的女兒,得蓋上三間大瓦房,為了能攢到蓋大瓦房的錢,他捨命上了戰場。
但時代巨浪之下,小人物不再遊戲人間,反倒常被人間遊戲。
他一次次從戰場死裡逃生,然後又一次次進入不同的隊伍當兵。整部影片以河南方言為主,台詞詼諧,比如羅京民扮演的干大,給徵兵的長官講,狗剩一掌能拍死人。結果長官表示不信,你咋不說泰山是他壘的,黃河是他尿的。
而影片大半部分詼諧輕鬆,是為了給後面的悲劇結尾做鋪墊。狗剩攢夠了蓋三間大瓦房的錢,但干大一家被漢奸帶著日本兵突然沖入,然後全家遭到殺害。
狗剩前去報仇,身中數槍,影片的最後,留了一個開放性結局。狗剩躺在原液之上,耳邊響起杏兒「回家了」的聲音。
他起身披上衣服,遠處是一隊正在行進中的部隊。
這部電影好就好在,認真的講了一個普通人在抗日戰爭之下的真實生活。沒有刻意去講個人的覺悟之類,全是普通人的小念頭。上戰場就是因為娶媳婦錢不夠,跟他一塊兒的人,只要給錢,就願意跟誰賣命。
劇中很有意思的一點在於,狗剩第三次上戰場,進的是新四軍部隊。沒有軍餉,他聽完之後,差點兒轉身離去。
是不是顯得有點兒麻木?上一次拍人性麻木的,還是姜文的《鬼子來了》。不過,跟姜文電影里,男主人公最後死在自己人手裡相比,這部電影顯然要輕巧的多。
不過這並不影響這部電影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電影。當年唯一在喜劇電影的評分上擊敗這部電影的,是《驢得水》。
但在票房上,這部電影是徹底失敗的。投資兩百萬,票房收入100多萬,在電影院很快就淹沒在大明星、大製作的電影之中。
很多人都講,如果是王寶強主演,這部電影就真的成了。
因為這部電影的主角是王大治。
至今有人還分不清楚,楊臣剛、孫楠、跟王大治。
2
但王大治的成名,不是因為唱歌。而是因為跟董潔的緋聞。那場曠日持久的緋聞,讓王大治成為了網上嘲諷的對象。
甚至在《相愛十年》的宣發會上,王大治被問得落荒而逃。即便是幾年後,《我不是王毛》上映,據說王大治拿了俄羅斯電影節的一個影帝,大家想起來的還是,王大治跟董潔的緋聞。完了之後,還要感慨一聲,好白菜都讓豬拱了。
似乎沒有辦法,王大治是丑星,被稱作360度全死角的藝人。
當年他跟關係好的一個陝西導演要個角色,這位導演拿出劇本,說,你自己挑個角色。王大治挑了一個角色,拿去給導演看,導演就說了一個字,滾!
還在藝校的時候,學校排練莎士比亞的劇,他主動跟老師請纓,想演哈姆雷特。老師聽完扭頭就走了。
連他的髮小苗圃都時常拿他的相貌開玩笑,他小時候長得,哈哈哈,五官都擠在一起。但後面會加一句,他的戲演得真的挺好。
他在《121槍殺大案》里,演得是導火線式的人物,董雷手中的槍,就是他從警察家中偷出來的。
在早些,他跟著李琦,在陳佩斯的電影中當過配角。
後來,他在《士兵突擊》中,出演王寶強的哥哥,一個農村的混子。還跟王寶強一起演《hello,樹先生》,在影片中依舊是王寶強的哥哥,不過已經死去了。
後來又跟著康洪雷,演了被觀眾封為神劇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在裡面是大配角,一個叫做不辣的兵渣。
王大治不會講湖南話,他把台詞列印出來,找朋友標註湖南話發音,然後一句一句把這些台詞背下來。
但這兩部劇播出之後,演這部戲的人都紅了,就是沒有王大治。
所以,當《我不是王毛》劇組找他當主角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劇組是不是窮瘋了?找他當主演。
王大治對角色大小不看重,但都挺認真的。這戲拍的是冬天戲,他有一場脫衣服的戲,零下十幾度,他二話不說就脫了。
除此之外,這戲拍攝條件都很簡陋,整部戲一個多月拍完,王大治就洗過一次澡,不是因為懶,主要是沒這條件。唯一一次洗澡,還是涼水澡。
拿到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的那年,他給他媽打了個電話。
他媽只是在電話那頭講,沒有把兒子生的好看點兒。
其實這部戲的主演是不是王寶強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戲確實演得好,王大治塑造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的另類抗日人物,不是因為宏大的理想,而是出於對人性的考量。如果換了王寶強來演,可能就是另一種風格了。
3
實際上,王大治也是個另類的人。
他沒有經紀人,屬於演藝圈兒個體戶。平時上戲全憑朋友幫忙推薦。而且他常年在西安生活,只有拍戲的時候,才會去北京。
有段兒時間,他睡覺的時候特別喜歡聽哀樂。朋友以為他因為董潔的事兒,有點像不開。結果他說,是因為喜歡哀樂的旋律。
當然,還有之前很多人講過的,王大治雖然人長得不行,但身邊卻是美女環繞。他的兩任妻子,都長相漂亮。
從《我不是王毛》的短暫爆發之後,他近幾年好像跟熱衷於小成本製作的電影。
前段時間上映的《灰猴》,他在裡面就有戲份。
而近年來,隨著流量明星市場的崩塌,國產片里倒是出現了很多製作精良的小成本電影。如陳建斌的《一個勺子》、麻花團隊的《驢得水》,以及去年上映的《無名之輩》。
都沒有什麼大牌明星,完全是在扎紮實實的講故事。
這對國產電影市場來講,確實是好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