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類藥物在神經科和心內科可謂是遍地開花。調控血脂、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是它們的本職,同時又有著各種神奇的兼職:抗氧化、減輕炎症、抑制心室重構、改善 COPD 結局、降低胰腺炎發病率,甚至降低痴呆和認知障礙的風險 。可謂多才多藝。
2014 年中國缺血性卒中/TIA 二級預防指南指出,「對於非心源性缺血性腦卒中/TIA 患者,無論是否伴有其他動脈粥樣硬化證據,均推薦給予高強度他汀類藥物長期治療,以減少腦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風險」。
所謂「高強度他汀治療」是指阿托伐他汀 40-80 mg/d 或瑞舒伐他汀 20-40 mg/d,由此可見他汀們在神經科使用面之廣、量之大。
但據了解,從小診所到大三甲,從心內科到神經科,絕大多數醫生都習慣給予他汀們夜間服用;只要有它們出現的地方,便順手勾上 qn。這麼做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為什麼需要夜間服用?
這就要從他汀的藥理作用講起。人體內膽固醇合成是個超級複雜的工程,簡單說分三階段:甲羥戊酸的合成、鯊烯的合成、膽固醇的合成。其中第一階段如下:
乙醯 CoA 經過 3 步酶促反應合成甲羥戊酸(膽固醇的前體),其中 HMG-CoA 還原酶是關鍵酶,也是整個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酶。而他汀類藥物正是一種選擇性、競爭性的 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它們通過競爭性抑制 HMG-CoA 還原酶來抑制整個膽固醇的合成。
膽固醇的合成主要在肝,而肝 HMG-CoA 還原酶自有其個性;它有晝夜節律,活性在中午最低,半夜最高。所以人體內膽固醇的合成也有節律性,中午最少,半夜最多。
如果夜間服用他汀,血漿消除半衰期在數個小時,半夜時正好到達血藥濃度高峰(Cmax),可以起到最佳效果。這方面已經有多項研究,對於辛伐他汀 [3, 4]、洛伐他汀 [5]、普伐他汀 [6]、西立伐他汀 [7] 等,晚上給藥較早晨給藥,藥效均在不同程度上更優(總膽固醇或 LDL-C 降低幅度更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又發現對於氟伐他汀緩釋劑型 [8, 9]、辛伐他汀控釋劑型 [10] 來說,早晚給藥藥效並無顯著差異。
由此可見,問題的關鍵在半衰期。
對於短半衰期的藥物,比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與早晨服用相比,夜間服用確實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這也就是從前要求他汀夜間服用的依據了。但對緩釋片和控釋片劑型的他汀來說,早晚服藥當然也就不會有差異了。
為什麼不需要夜間服用?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舞台中央早已不屬於他們了,而是新一代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天下。
新開發的他汀,活性更強,作用更持久,比如阿托伐他汀,半衰期長達 14 個小時,其代謝物也有強大的活性,使得藥效半衰期進一步延長至 20-30 h。同樣,瑞舒伐他汀的半衰期也長達 19 個小時。
研究發現,對於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早晨和夜間服藥之間,藥效並無差異 [11, 12]。有意思的是,阿托伐他汀夜間給藥反而血藥濃度還更低,Cmax 比早晨給藥低 30%,這可能與夜間胃腸道活動弱而吸收少,或是夜間代謝速度更快有關。當然如上所述,儘管 Cmax 更低,總的藥效卻是一致的。
可見,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並不需要夜間服用。事實上,仔細查看這兩種藥品說明書,上面都已經特意說明了「可以任意時間給藥,且不受進食影響」。
要點小結
短半衰期的他汀,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確實夜間服用藥效更佳。但對於緩釋或控釋劑型,以及新一代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不需要夜間服用,完全可以在早晨和其他藥物一起服用,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最後,用一張表來搞定各類他汀的臨床及藥學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