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從來不爭對錯 | 可讀

2019-11-24     中國經濟網新媒體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幸福的家庭都有共同之處,就是不爭對錯。

不與父母爭

孔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意思是,如果和父母意見不同,要溫言細語地規勸,如果勸了幾次父母不聽,就順其自然,不必非要爭出個對錯。

梁啟超是個孝子,既要照顧父親,又要兼顧維新事業。

彼時家中常有客人來往,梁啟超的父親對於禮數十分挑剔,維新派的作風常惹得他不滿。

梁啟超無法拒絕客人上門,又不願意惹父親生氣,於是想辦法為父親辟出一處單獨的居室。

這樣一來,家中有客人造訪時,不必驚動父親;沒有客人上門,還可以安享家庭之樂。

老話說得好: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父母年紀大了,很多觀念堅持了一輩子。

有些話要順著他們的意思說,不要因為一點小事惹他們生氣。

不爭對錯,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不與愛人爭

有些夫妻,經常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

鬧到最後,往往是贏了爭吵,卻輸了感情。

真正的聰明人,寧願嘴上吃虧,換來一家的安寧。

某次,梁啟超的兩個孩子,被一位官員駕車撞傷。

梁啟超出於一些顧慮,不願意把這件事情鬧大,只將官員派來道歉的下人訓斥一頓了事。

但夫人李蕙仙護子心切,情緒十分激動,一定要面見當時的總統黎元洪,狀告肇事官員。

梁啟超雖然反對如此聲張,但還是尊重夫人意見,並不阻攔。

他曾在家信中,對遠在國外的大女兒思順提起這件事,說:「汝母在黎極力替賠一番不是後,氣亦平了,不致生病,亦大好事也」。

讓總統賠不是,梁啟超對夫人李蕙仙的尊重和愛護,由此可見一斑。

因為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外界多有梁啟超「怕老婆」的傳言。

實際上,每一個「怕老婆」的故事背後,都隱藏著丈夫包容大度的心。

夫妻之間,不講道理,只講究包容與理解。

尤其是在一些場合,夫妻二人要一致對外,共同維護好家庭的幸福。

不與孩子爭

梁啟超一生共有九個兒女,他始終以一位父親的智慧和胸襟,保護孩子的天性。

作為清末民初最傑出的學者,梁啟超通曉文學、哲學、史學、圖書館學。

他本可憑藉淵博的學識,為子女指點人生,可他卻從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子女們在外求學期間,所選專業方向全憑自己興趣,梁啟超也總是支持孩子們的決定。

他原本希望次女思莊學習生物專業,但思莊對生物興趣不大,作為父親他也不強求。

梁啟超說:「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於社會,人才莫過於此。」

他告訴孩子,專業的選擇沒有對錯。只要將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對社會有所貢獻,就應當感到知足和快活。

在梁啟超的教導下,梁家9個孩子,多畢業於清華、北大等國內頂尖院校,或遠渡重洋去佛大學、西點軍校等知名學府求學。

《增廣賢文》里講:「大家禮義教子弟,小家棍棒打兒郎。」

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生長在這樣寬鬆的家庭環境里,孩子往往更容易成才。

家事無對錯,只有愛不愛、懂不懂、和不和。

不爭對錯,家和才能萬事興。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責任編輯:邢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PgHnm4BMH2_cNUgVvQk.html









全球闢謠

20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