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是山姆》,體會到父愛的偉大,和諧溫暖的背後支撐力:是愛

2020-08-09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看《我是山姆》,體會到父愛的偉大,和諧溫暖的背後支撐力:是愛

看一部電影,會帶來很多的思考,也能夠帶來很多的成長,在電影中去挖掘和發現跟自己息息相關的東西。在一部影片中,有時候會有代入感,有時候會有排斥感,有時候會有身臨其境感,有時候會有感同身受感,每一種感覺都是來自於自我內心的真實反應和折射。昨天晚上看了一部影片叫《我是山姆》。講述的是一位智障父親爭奪女兒撫養權的問題。

當一位父親只有7歲智商的時候,如何來撫養自己的女兒?如何來教會自己的女兒成長?如何教會女兒在8歲、9歲、15歲、16歲等階段的各種成長需求?這些問題都是一系列的現實問題,因為很多問題需要家庭的參與和撫養,當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時,就會被送往福利院,隨後會有寄養的家庭來領養。

當一個孩子和父親長期相處,並且能夠從父親那邊得到關愛、耐心、傾聽、熱情等正向情緒時,就會從內心深處獲得一種安全感和成就感。那麼就想一直呆在父親身邊,呆在父親身邊可以感受到那種父愛的感覺,是那樣溫暖和感動。每當夜幕來臨時,山姆都會給女兒讀故事書,讀著就睡著了,依附在父親的懷抱中,香甜入睡。

當孩子要過7歲生日的時候,這種原有的快樂生活被打亂了,社會福利機構對孩子父親的智商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並且覺得山姆先生沒有能力來照顧自己的孩子了,需要寄養到他人的家庭中。當父親和女兒分開的那一剎那,是那樣的痛心,是那樣的憤怒。從現實角度來看,是為了小女生好,但是能夠感受到他們的那種愛的真情。

所以在法庭上進行爭奪撫養權問題,作為父親千辛萬苦去找有名的律師來給自己打官司,從而贏得這場官司,自己來撫養自己的孩子。律師費很貴,山姆在咖啡店工作,沒有多少錢,但還是一如既往去尋求幫助。最後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得到美女律師免費無償給自己打官司。雖然在初次法庭上,山姆的語言磕磕絆絆,但是並不影響他急切的心理願望。但最後還是沒有得到撫養權的權限。

當孩子被寄養在他人家庭時,父親辛苦工作,最後搬到離女兒很近的地方住,這樣女人可以經常看見他了,並且在夜晚時分偷偷離開家去找山姆,在山姆的懷裡睡著,最後山姆抱著她回到寄養的家庭中。

父愛如山,其實從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得出,那種無私奉獻的父愛,是難能可貴的,並且能夠持續性的付出,讓孩子內心感受到了愛,所以笑得是那樣開心。父愛的缺失對一個孩子內心的成長是有缺陷的,後期需要大量的情感需求才能夠填補那塊空洞。

每一個原生家庭組合都不一樣。有些父母很樂觀,有些父母很消極,有些父母溫文爾雅,有些父母脾氣暴躁。不同的父母造就不同的孩子,因為孩子在最初的時候,榜樣和家庭環境力量非常重要,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山姆的孩子和律師的孩子有極大的不同之處。律師家的孩子讓律師總是那樣焦頭爛額,但是山姆的孩子竟然那樣懂事。所以孩子的感受,作為大人要很清楚。

在影片的最後,看到孩子在足球場地上那樣的開心飛奔著,父親的朋友、律師以及律師的孩子、寄養的家庭都在觀看她的精彩表演,是那樣的讓人覺得很和諧,很溫暖。和諧而溫暖的背後支撐力,還是一種愛的體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OvA2nMBeElxlkkaDx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