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出一批品質優良、產蛋穩定的蛋雞對於廣大養殖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從雛雞開始到育成雞,再到產蛋雞,每一個環節的飼養管理都直接關係到蛋雞產蛋性能的高低和養殖效益的好壞。筆者總結多年的飼養管理經驗認為,在整個飼養管理過程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科學飼養管理技術外,還需要從觀念上重視幾個關鍵問題。
了解「飼養管理」的真正內涵
「飼養管理」就是在客觀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對雞群的有害影響。給雞群一個儘可能適合雞生活的環境條件,包括雞群的飼養密度要合適,供給均勻而穩定的飲水、飼料和安靜的環境,不要有病源微生物感染,讓雞能安安靜靜地產蛋。這些都是要求養殖戶必須想到並努力做到的。
重視管理中幾方面的管控
在養雞生產中,需要重視以下幾方面的管控:疾病控制。在養雞生產中,需具備一定的生物安全體系,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高質量的疫苗,準確無誤的免疫操作,及時、精準的抗體監測等,並且要減少應激。環境控制,比如溫度、通風、濕度、光照、密度、濕簾管理等。雛雞質量。要關注遺傳、健康狀況、母抗、初生重等。飼料質量,比如營養是否平衡,有無黴菌,有無雜質等。飲水要清潔、衛生。飼養管理水平,包括體重、均勻度、脛骨長、性成熟等指標的控制。
飼養管理的工作人員要穩定
有人會說,現在我們用的都是先進的設備,人工減少了,再先進的設備也需要人來維護。所以先有人員的穩定,然後才會有產品質量的穩定。人員的不穩定是造成生產狀況不穩定的最大因素。
要樹立「養大於防,防大於治」的思想
雞是養出來,無論是優秀的雞群,還是不合格的雞群,都來自於每日給予的管理。所以,養雞首要的思想觀念就是要以「確保雞群健康」為重心,每天做的工作都要從雞群飼養保健的工作角度出發。健康要從改善和創造儘可能滿足雞群生活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入手,做好預防,消除病因,始終把飼養出健康、合格的雞群作為雞場工作的重點。入籠合格的雞隻,問題雞要及時清出雞舍,並深埋處理,注意問題雞千萬別不捨得扔。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極大的污染源。按雞隻設計的籠位合理入籠,不要擠湊,進而導緻密度增大,影響雞隻正常的生長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