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最近很擔心孩子的交友問題,原來孩子上幼兒園後養成了一些好習慣,也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張姐覺得好習慣是老師教育的好,壞習慣是和不好的小夥伴學的。一天放學後,張姐去接孩子,碰巧和孩子的同學家長聊到了一塊,兩個大人聊得開心,兩個孩子也玩得很好。
不過愉快的時間很短暫,孩子的同學看到路邊的冰激凌攤吵著要吃一個冰激凌,同學的媽媽無奈只好同意給孩子買了,並且客氣的表示可以買兩支。張姐趕緊拒絕了,但是張姐家的孩子想吃,孩子以前都乖乖的聽話,但是看到同學都可以吃,自己就更想吃了。張姐不想場面難堪就只得同意。分別回家的路上,張姐想著一定不能讓孩子繼續和這個同學一起玩了,這說不定得學會多少壞習慣呢!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交友問題上是很嚴謹的,向來古語有云"跟著鳳凰走的是俊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們也希望孩子的朋友可以積極的帶動自家孩子進步。很多時候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會對孩子的交友行為進行干預。那麼家長們歸根究底要不要過多的限制孩子們的社交呢?這樣的教育引導是否正確呢?
家長們為什麼想要限制孩子們的社交?
- 孩子的行為表達容易受到影響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表達尚在可塑的階段,所以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因為擔心孩子受到影響,所以更加的在意孩子的社交環境。家長們希望通過限制孩子社交的方式來達到使孩子所處的環境更加積極正面的目的。
- 孩子的模仿力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不良的行為表達也會作為孩子行為參考的範本。父母們希望對孩子的社交圈進行限定,讓孩子學習到更多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們的超強模仿力增加一道辨別的保障。
- 孩子的從眾心理
家長們考慮到孩子從眾心理會認為孩子會有意識的追隨大多數同伴的行為表達,所以家長們會為孩子挑選好的社交圈子,讓孩子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在隨大流的同時,好習慣得到培養。
其實,家長們想要限制孩子的社交最歸根究底的原因就是考慮到了朋輩影響。朋輩影響指的是朋友、夥伴等周圍環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朋輩影響在不同的年齡段是不同的。基於觀察他人想法能力的發展,孩子在朋輩關係中確定自我形象。
朋輩影響在孩子身上發揮的積極效用
1. 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朋輩影響可以引導孩子更好的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於大人來說,換位思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孩子來說也同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換位思考的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和同伴相處融洽,更快速的適應環境。
2. 教會孩子接納他人的不同
朋輩影響使得孩子更加懂得包容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孩子們在接納他人的不同的時候磨鍊了自己的個性,這也是孩子逐漸融於團體的一個過程。
3. 引導孩子學會待人處事的技巧
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掌握了人際交往的技巧,在團體中待人處事的能力可以讓孩子的團體生活更加的順暢。受到朋輩影響孩子的情商也會有所提升。
4. 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在與朋輩的交往中,情緒的控制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加能夠與周圍人相處融洽。而當孩子局限於自己的小世界裡時,情緒的控制能力通常會較差一些。在與同伴的磨合中,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得到發展。
可見朋輩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這種影響強調的是孩子對環境平衡處理的影響,而並非與單獨個體的關聯影響。所以肯定朋輩影響並非是贊同父母對孩子的交友行為進行干預和限制。那麼家長們應該怎樣去正確對待孩子的交友問題呢?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應對孩子的交友問題
1. 不要用功利的標準作為孩子交友的衡量
家長的功利心態在孩子交友問題上的體現為希望孩子可以和優秀的孩子做朋友,但是在相關的研究中發現,孩子交友的類型有所不同更加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助於孩子包容心以及平衡關係的組織能力的培養。
2. 不要以偏概全的急於否定孩子的交友類型
家長可以耐心的傾聽孩子交友的原因,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適當的提醒同伴的一些不足之處,但是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更加多面的看待問題。
3. 鼓勵孩子多去接觸不同的圈子
父母的干涉妨礙了孩子的個性成長,鼓勵孩子去接受不同的社交圈,更加能夠使得孩子的能力得到鍛鍊。集體活動中,孩子逐漸的建立起對自我的認知,不同類型的圈子讓孩子的自我認知更加全面。
4. 對孩子的交友困惑給予恰當的指引
當孩子抱怨自己與同伴相處不愉快時,粗暴的讓孩子改變或者是指責對方的不對這都是不恰當的。幫助孩子分析情況,如果孩子和這個同伴相處的大多數時間都是不愉快的,那麼就可以引導孩子暫時和這個同伴少接觸一下,看看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再來決定今後的相處模式。
朋輩影響對孩子來說影響是很深遠的,這也不僅僅是孩子在交朋友,更多的是自身能力水平的不同程度的提升。不限定交友的類型嗎,適時地提醒不恰當的行為習慣,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人際交往關係,這些對孩子的交友觀都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這遠比簡單粗暴的干預孩子的交友類型更加有意義。大家對父母是否要干預孩子交友是怎樣看待的呢?對於孩子的交友觀有怎樣的認知呢?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