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長過「小肉贅」嗎?這種好長於中老年人,不痛不癢到底咋回事?

2019-10-15     叮噹快藥

今年48歲的林女士,氣質優雅,但苦惱的是最近頸部長了許多「小肉贅」。特別影響美觀,對於愛美的林女士是個不小的打擊。雖然不痛不癢,但還是成了林女士的負擔,她開始為此失眠,情緒也受到了影響。後來尋求醫生幫助,做了相應治療。現在她聽從醫生建議,積極鍛鍊,調整好自己的睡眠,「小肉贅」基本沒有再長。

1、揭開「小肉贅」的真面目

「這種小肉贅一樣的東西叫軟纖維瘤,又名皮贅。多長於人體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陳文慧解釋說。皮贅的手感軟軟的,呈圓形或口袋狀。雖然它們不疼不癢,但看著礙眼、摸著彆扭,讓人心情不佳。

皮贅是人正常皮膚形成的小增生組織,良性。它在臨床上可分為三型:

1、多發性皺紋狀小丘疹,多見於頸部、腋下,質軟,直徑1~2毫米;

2、單個或多發性絲狀軟纖維瘤,呈絲狀增生的柔軟突起,寬約2毫米,長約5毫米;

3、單發性有蒂軟纖維瘤,可發生於面部、胸背乃至腋窩,多見於軀幹下部、腹股溝等。一般為單個有蒂呈息肉樣突起,質軟,表面光滑,直徑約1.0厘米或更大,常為膚色或色素增多,偶因蒂扭轉而疼痛,也可發生炎症與壞死;

皮贅好發於中老年人。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其中,超重人群更有可能發生皮贅;一些懷孕的女性會在孕中期出現皮贅,但其皮贅常在孩子出生後縮小或消退。皮贅在部分家族中還表現出遺傳傾向。

總體來看,皮贅常見於易摩擦部位,特別是頸部、腋窩、乳房下和腹股溝區。通常無不適症狀,在頸部出汗較多或摩擦較多時,會有瘙癢或疼痛症狀。有人認為皮贅「偏愛」中老年女性,其實並非如此。中老年人更易得,這與皮膚老化有關係。

2、越長越多並非傳染所致

很多人把皮贅誤認為是「扁平疣」或「絲狀疣」,但它們之間存在本質區別。

皮贅是皮膚的良性增生組織,而非病毒感染,因此並不具有傳染性。但很多人都發現,出現了皮贅後,身上越來越多,就像被傳染了一樣。的確這種越來越多的情況很常見,但大部分是與個人的體質及皮膚老化有關係,而並非因傳染所致。

與皮贅不同,扁平疣和絲狀疣均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有一定的傳染性。絲狀疣為單個絲狀的突起,多發生於眼瞼、頸、頦部等處;扁平疣為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主要發生於青少年,多發生在顏面部、手背及前臂等處。

3、用線「扎死」行不行

皮贅通常不需要治療。但如果因為發炎感到疼痛或出於影響美觀的考慮,可以選擇進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嘗試自行剪掉和拽掉皮贅,也不要自行用線綁紮,意圖「扎死」皮贅,這樣會有出血及感染風險。就算這樣做了後沒有異常,去除某個皮贅後,該相同區域或其他區域也可能出現新皮贅。所以,要解決皮贅問題,建議諮詢醫院專科醫生給予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JDpzm0BMH2_cNUgu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