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季,所有的功效護膚品,都要給補水保濕讓位,畢竟皮膚缺水,就容易過敏、起皮,還會導致皮膚鬆弛,精緻的薇薇女孩怎麼能讓這種事發生呢!!!
是時候出一篇懶人保濕修復方案了!本期有請我們的老朋友金利泰教授來為我們科普。
一到秋冬季,要特別注重補水保濕
由於秋冬季節濕度降低,皮膚很難從環境中獲得水分,很容易變得乾燥緊繃。已有實驗證明,氣溫每下降1℃,肌膚脂質分泌就減少10%。
皮膚一旦乾燥缺水,就會出現:
- 皮膚暗淡、粗糙、無光澤、紅斑;
- 嚴重者皮膚開裂、脫屑或瘙癢;
- 甚至容易出現皺紋和皮膚鬆弛現象。
特別要說,乾燥缺水不僅僅是乾性皮膚的事,油性肌膚也是重災區。
因為油性皮膚更容易出現水油不平衡的狀況,水分鎖不住,常有外油內乾的感覺。
對於秋冬保濕、補水的正確認識
【首先,保濕和補水是兩個概念】
補水:
是直接補充肌膚角質層細胞所需的水分。
保濕:
是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皮膚表面水分的流失。
所以補水≠保濕,但是兩者缺一不可,兩者同時作用,才能更好地給皮膚提供水分。
【其次,保濕比補水更重要】
使用補水產品,可以讓皮膚角質層變得濕潤,有利於維持皮膚的「天然屏障」,因此會讓皮膚看上去更飽滿、細膩。
但是,所有補水產品,只能濕潤皮膚最外面的角質層,並不能真正進入深層皮膚。所以一旦保濕沒跟上,皮膚水分就很容易蒸發在空氣中.......(小薇:感覺錢白花了)
因此保濕才是我們護膚的重頭戲。
市面上那麼多產品,該如何挑選呢?
其實不要管是大牌、還是性價比產品
關鍵是認準成分
1、常見的補水成分
2、常見的保濕成分
目前根據作用機理常將保濕劑分為3類:封閉性保濕劑、吸濕性保濕劑和仿生類保濕劑。
封閉性:主打強效鎖水
吸濕性:主打提高皮膚含水量
仿生類:主打提高皮膚保濕力
很多品牌會單獨專注於某個成分,也會將各種成分融合在一個產品里,大家可以根據成分仔細選擇。
(偷懶的同學可以學小薇,只要產品使用半小時內,出現乾和緊繃就說明產品不夠保濕啦~)
不同的膚質,補水保濕方法不同
1、油性肌膚:
清潔是首要工作,而臉頰等較乾燥的部位,建議使用不含油脂的保濕乳液來滋潤肌膚。
可以選用一些含維生素B2、B6的乳液,適當控制皮脂的分泌,幫助肌膚減緩水分流失。
2、乾性肌膚:
除了選用高強度的保濕護膚品外,按摩膏是必備的單品,它可以為肌膚補充營養,讓肌膚細嫩光滑。
使用的時候千萬不要吝嗇用量,將按摩膏均勻地抹在臉上各部位,按從內到外的順序打圈式輕輕按摩。
3、敏感肌膚:
保濕重點在於溫和,無論是潔面,還是滋潤,都不可以下「猛藥」。
不妨從防護入手,因為敏感肌膚的表皮層較薄,對外界刺激防禦能力較弱,所以必須塗上防護隔離產品。
4、混合性肌膚:
要分別對待,針對不同的部位,做好相應的補水保濕工作。
醫生快問快答時間
Q:雙十一,我購物車裡塞了很多「緊急補水」的面膜,這種產品有效嗎?我有必要買嗎?
金利泰教授:
有一定的效果。不過強效面膜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補水,前面我們也說了補水不等於保濕。所以做完面膜後,大家一定要進行保濕,比如敷完面膜後,還要塗保濕晚霜等。
Q:不停往臉上噴噴霧、敷面膜,這些方法能補水保濕嗎?
金利泰教授: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補水噴霧可以給肌膚直接補充水分,但很快被揮發,而且後續不使用保濕產品,反而可能吸干皮膚原有的水分。同時也不要過於頻繁使用補水面膜,這樣也會刺激肌膚,令肌膚變得脆弱。
Q:要保濕的話,是不是用的越多,塗的越厚,效果就越好?
金利泰教授:
這樣得要分情況,不同的肌膚類型,用量及方法都是不一樣的。
- 油性膚質本身油分比較多,薄薄一層即可。
- 乾性肌膚,要比油性肌膚多一倍用量,需要適度增加用量。
- 混合性肌膚要分開塗抹,兩頰、唇周等比較乾燥的地方要多加保濕,而T區輕輕帶過即可。
讀完文章,
你知道補水和保濕的區別了嗎?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
記得關注哦~
參考資料:
1、宋麗晅,等。《關於護膚你應該知道的一切》,譯林出版社。
2、《零基礎學護膚》,青島出版社。
3、陳潔。《別再錯誤護膚啦》,中國出版集團。
版權聲明: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