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退伍老兵荀為民獲得「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稱號

2019-07-28     魅力寶應

退伍不褪軍人本色!寶應退伍老兵荀為民獲得「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稱號

7月26日,在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寶應退伍老兵、江蘇紫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寶應公司負責人荀為民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共中央組織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等軍地相關部門聯合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荀為民,曾是國防部命名的「硬骨頭六連」的一名戰士。

1982年秋入伍,當時胸懷一腔報國之志,以矢志不渝的忠誠保衛著國家安全。1985年3月8日凌晨,對越自衛反擊攻打小尖山的戰鬥打響。他和寶應的戰友金德勇一起主動請纓,成為硬骨頭六連「十六勇士」之一。在那場戰鬥中,由於敵人的工事多,火力猛,他被手榴彈炸傷,腸子流出腹外,自己咬著牙把腸子塞進去繼續戰鬥,先後打退了敵人從班、排到兩個連規模的7次反撲,牢牢控制住了陣地。用行動兌現了自己在請戰血書中許下的諾言,「生做硬骨頭戰士,死做『硬六連』鬼雄!」在他身上至今還殘存著20多塊彈片。

然而,每段軍旅生涯都註定有結束的那一天,但退役軍人胸中的忠誠之火卻永遠不會熄滅。儘管他的身份不再是現役軍人,但軍隊的精神烙印卻將永遠陪伴他走過一生。軍人的尊嚴、責任與信念,永遠激勵他不斷前行。帶著這份榮耀和使命,退伍回到地方之後,他更加熱愛生活,也倍加珍惜自己的崗位,立志要在新的崗位上建功立業。1985年被評為二等甲級殘疾軍人的他被分配到保險公司,開始了他新的人生的歷程。

在保險公司,他婉謝了組織上對他的特殊照顧,主動提出去干最辛苦的外勤業務。在工作中,他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保險事業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了人生理想的進一步升華。從一名業務外勤,迅速成長為高級管理人員。

為了儘快地熟悉保險業務,適應新的工作,他廢寢忘食地學習,加班加點地工作。當時,保險還不為人們所了解,加上縣域經濟基礎薄弱,農民收入較少,保險工作的開展難上加難。他就發揚當兵人的敢打敢拼精神,不怕跑空腿、不怕磨破嘴、不怕冷言冷語。記得當年有一戶人家不願花2元錢投財產保險,他便和同事九次上門,直到投保。沒過多久,這戶人家遭到意外,根據規定,他把800多元賠償金送到這戶人家門上,戶主感動地說:「辛虧當時聽了你們的話,買了一份保險,不過真的搞不懂,你們當時那麼執著圖什麼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他和同志們的不懈努力,所分管的五個鄉,投保率都高達百分之九十,其中有兩個鄉的投保率達百分之百。

九一年洪澇災害期間,為了及時地把賠償金送到投保戶手中,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由於過度的勞累,使得他的腸粘連再度發作,疼得直流冷汗。醫生命令立即住院,他卻只拿了點藥帶在身邊,繼續走村串戶,奔波勞碌。他說,在戰場上他們都輕傷不下火線,這點小病小痛對他來說算不了什麼。

對於一個經歷了戰爭和生死考驗的黨員來說,他把名利看得很淡。每當在重溫入黨誓詞的那一刻,神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便油然而生。黨員這兩個字決不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她意味著責任與使命,忠誠與奉獻。對黨忠誠不僅僅表現在漂亮的言辭中,而是應該表現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所以,離開部隊他一直堅持做到退伍不退志。因為這份堅守與承諾,他平時愛崗敬業、克已奉公、獲益匪淺。從事保險工作34年來,他的愛崗敬業和樂於奉獻精神,得到投保戶的一致好評。他身殘志堅的事跡,在社會大眾傳為佳話。江蘇電視台曾為他攝製了專題片《山水情》;還先後被評為全國保險行業展業能手;江蘇省優秀退伍軍人;榮獲江蘇金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寶應新中國成立60周年20位英雄模範人物提名、縣精神文明標兵、縣誌強模範、縣「十佳青年標兵」、新長征突擊手、退役軍人創業之星等榮譽稱號。

一時壯舉固然可敬,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持之以恆、如涓涓細雨般的戰友情,更讓人為之動容。作為一個公司負責人,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要比普通人多一份責任和擔當。當年,在老山前線,他與戰友許下生死承諾,誰光榮了,活下來的人要替對方照顧好父母。所以,在離開戰場的這三十多年裡,為了踐行自己當年的諾言,他一直堅持用省下的錢孝敬金德勇等8位犧牲戰友的父母,逢年過節都去看望他們,替犧牲的戰友盡孝,撫平老人們的傷痛。戰場上他不怕死,為國犧牲那是光榮的。但現在他不能死,他要好好留著這條命,去兌現那一句生死諾言,為烈士父母多盡孝道。犧牲戰友的家有的遠在浙江、上海,當他第一次拎著大包小包,滿臉笑容的走進烈士家門時,對於這個莫名送上門的「兒子」,老人的態度有些冷淡,有人還持懷疑的態度。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一堅持就是30多年,從未間斷過,花去了工資和傷殘金有20多萬元,這讓老人們打心裡感動。因此,大家經常說,他有兩個家,兩重情,兩份愛。有人問,這兩個家哪個最重要?他說,他哪個都放不下。

對於一個經歷過生與死、血與火洗禮的他來說,內心最看重的是幫助他人,快樂自己。他在退役後,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先後資助了40多名失學貧困兒童。在照料幫助他們的過程中,他發現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於是在2014年,他與幾名愛心人士一起牽頭組建了寶應「情滿荷鄉」愛心協會。近五年來,在他的帶動下,協會成員從當初的16人增加到390人,除了組織開展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公益活動,還積極帶頭出錢出力幫助殘疾人和孤寡老人。協會於2017年被團縣委授予「希望工程特殊貢獻獎」,在寶應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雖然,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是他覺得他做的還不夠,他說,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還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革命軍人敢於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原創/夏華

編審/黃河

主編/阿紫

責編/念一

視覺/空青

本文系晚安寶應(ID:waby2019)出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9jfNmwB8g2yegNDH3Q7.html





站住,病毒

2020-02-04















織夢一家人

2019-12-29

我的年末心語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