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培育新增長點,供需共同受益

2020-04-22     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 中發展網訊 記者 | 楊虹

新基建對傳統基建有哪些影響?會給中國的各行業帶來哪些變化?《建築法》修訂課題組成員、財政部PPP專家庫成員,中建政研集團董事長,中建政研圓夢商學院院長梁艦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新基建背後反映的是國家對新興產業發展的大力推動。新基建會助推建築業信息化或數字建造發展,未來建築企業也將成為數字企業。新基建不僅穩投資,還支撐著新消費。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梁艦說,建築業的發展方向是「三化」:即信息化、綠色化和產業化。信息化即數字建造,未來的建築企業也將是數字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已經在雄安布局了。未來的大型央企、國企也可能必然會進行相應的改革被革命,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梁艦看來,新基建是在搭建信息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有本質區別。基礎設施有「傳統」與「新型」之分。傳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是「鐵公機」,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橋樑、水利等等。2019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29億元。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要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中國的公路網現在已經四通八達,2019年城市軌道交通新開工建設的線路里程超過1100公里,總投資規模達到7600億元以上。

新基建是在搭建信息基礎設施,將帶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奠定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石。新基建對傳統的建築業帶來的市場空間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對電力、通信等行業企業機會巨大。現在基建最大的方向雖然是新基建——包括5G基站、工業網際網路、充電樁等等,這些基礎設施投資雖然符合經濟轉型的大方向,但是力度與傳統基建相比還是遠遠不如。比如大數據中心,一般建築規模只有幾萬平方米,與地產項目比體量小得多。但是,新基建的設備生產和基站建設對於電力企業、超高壓企業、通訊企業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對於傳統的建築業來說,房建、市政占建築業的比重達50%以上。傳統基建投資溫和回暖,交通和市政仍是核心發力點。以鐵路為例,當前國家高鐵骨幹網已經形成,中西部的高速鐵路、各大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鐵路將成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老舊鐵路升級改造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全國鐵路升級改造步伐加快。

新基建中,大數據中心只有幾萬平方米,這對於地產來講不算是大項目。同時,新基建的設備生產和基站建設對於電力企業、超高壓企業、通訊企業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新基建能給建築業帶來多大產值,是一個未知數。在國家快速推出的背景下,新基建的政策什麼時候能落地,也是一個未知數。所以新基建對傳統的建築業帶來的影響將不會特別大。」梁艦說。

新基建不僅穩投資,還能促消費

對於新基建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梁艦認為,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新基建」一頭連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基建支撐新產業、新消費,支撐新型城鎮化和鄉村現代化建設,賦能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梁艦表示,歷史規律告訴我們,每一項關鍵技術的大規模普及,都給人類的經濟和社會帶來重大變革。這種技術被稱為「通用技術」,它所引發的變革總是為人類開啟新的時代。煤炭和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的體力被新型動力替代,開啟工業時代;網際網路和數字化的廣泛應用,變革了信息的獲取和傳遞方式,開啟信息時代;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信息文明信息革命一定會改變經濟、結構、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形態,形成信息文明,是一場全方面的改造革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6SQoXEBnkjnB-0zoQ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