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兒子半夜掐媽媽脖子,事後卻說不記得,媽媽才意識到問題大了

2019-10-12     奶嘴媽媽育嬰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每個家長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光宗耀祖。但是家長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讓期望變成困住孩子的牢籠。

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家長可以選擇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不斷施壓。我們要知道,彈簧的反作用力是很強的。

案例

小賀是個教師,有一個十五歲的兒子小天。在其他人的眼中,小天就是一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他擁有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在生活中也非常善解人意,一度是小賀的驕傲。

小賀跟小天講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要繼續加油,給媽媽長臉"。可幾天前的半夜,小賀突然覺得自己喘不過氣,她急忙睜開眼就看見小天掐著自己的脖子。

小賀一直叫著他的名字但是小天卻毫無反應,她趕緊掙脫孩子的手往外跑。隔天小天卻打電話問她昨晚怎麼沒在家,小賀趕緊將昨晚事情講給他聽,問他怎麼了?可小天卻表示自己不記得了。

這讓小賀心中大叫不好,她趕緊帶小天去看專業醫生,醫生表示:"孩子已經患有較嚴重的抑鬱症"。

小賀這才意識到問題大了,可是她卻不明白,好端端的孩子怎麼會得抑鬱症呢?在小天與醫生的溝通治療中才得知,原來是家人給的壓力太大,這讓小賀後悔莫及。

分析

  • 給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1、家長學會適當的放手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孩子在父母高壓下,雖然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智力水平,卻因為心理不陽光,容易出現抑鬱症自殺這類問題。"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健康成長,要學會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達到一種適當解壓的狀態。

2、允許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完美的樣子,但是人無完人。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能一味的斥責。很多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如果一味要孩子不犯錯,這會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容易導致孩子在完成事情時,都有強烈的害怕犯錯的心理。

3、別總告訴孩子"我是為你好"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非愛行為":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非愛性掠奪。這會讓孩子有強烈的負罪感,一旦他們做的事情不能讓家長滿意,他們會擔心家長做出其他強迫性行為。所以他們每走一步都會去看父母的顏色,深怕一點錯誤就會被指責"不孝、不聽話、不懂事"。

總結

學習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家長不應該用它來束縛住孩子的腳步。一味的要求孩子高壓學習而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這其實是適得其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權利去規劃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而父母要做的是適當糾錯,而不是要求他們嚴格的走自己為他們規劃的道路。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36Rw20BMH2_cNUgiR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