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視作品爆款季,一出流量明星轉型記正在同步上演。
創造了一系列票房紀錄的國慶檔中,就出現了朱一龍、劉昊然、井柏然、李現、歐豪等一批「流量鮮肉」明星。
而在近期已播和即將播出的軍旅、諜戰、創業情感等題材的獻禮劇中,李易峰、楊洋、陳曉等「流量明星」也紛紛擔綱主演。
影評人指出,一方面,外形出眾、長相端正的流量演員本身就為主旋律作品所需要,另一方面,國慶檔三部主旋律影片斬獲破44億的票房和高口碑再次證明,隨著主旋律影視劇進入爆款頻出的新階段,足以讓向其靠攏的流量明星收穫更高的人氣、口碑和路人緣。
在窮盡了各種表現手法後,主旋律故事還能怎樣講,怎樣講才能吸引當下的新一代觀眾,國產影視劇同樣在探索。
主旋律類型化融合與鮮肉流量明星帶來的年輕化效果,都成為這場國產主旋律影視劇轉型中的有效助力。
而對於紛紛投身這股主旋律影視洪流中的鮮肉明星們來說,如何從這場新一輪戰役中脫穎而出,同樣是個問題。
無論是創新路上大量吸引年輕觀眾的主旋律愛國影視劇,還是轉型路上正在展開一場流量自救的鮮肉明星們,都在形成新的方法論。
主旋律影視爆款季的「流量鮮肉」
流量明星正在大量出現在主旋律影視作品中。
今年國慶檔,被稱作國慶檔三強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電影均啟用了大量的年輕演員。
影評人普遍認為,今年國慶檔成功的一大關鍵就是幾部主旋律影片都找到了主旋律商業化、類型化的打開方式,而使用鮮肉明星正是跨越年輕觀眾與主旋律電影鴻溝的最簡潔方法。從效果來看,在葛優、張譯、袁泉等實力派演員撐起影片的表演質感的同時,年輕演員則在達到角色表演要求的同時,在年輕觀眾中產生更大的傳播力度。
在國慶檔的主旋律作品中,許多年輕演員的戲份並不多,但對於作品和演員來說,依然能起到明顯的加分效果。
在《中國機長》中飾演角色原型為西南空管局管制員羅天宇的李現,雖然亮相時間僅有幾分鐘,但表現被觀眾稱之為高度還原。有網友將其台詞與川航3U8633ATC錄音做對比,發現二者之間的語氣、語調相差無異,甚至原型也公開表示李現還原度很高,最終李現不僅憑藉這個配角角色上熱搜,還進一步提升了其在普通觀眾中的國民度和口碑。
而《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篇中兩位20歲出頭的年輕演員劉昊然和陳飛宇出現在片中則純屬意外。原本陳凱歌執導的是張一白的《相遇》篇,作為總導演的他臨時接手《白晝流星》後,由於時間緊任務重,臨時從自己的新片拉來兩位男主。
最終在影片中飾演兩位流浪兒的劉昊然和陳飛宇憑藉土味造型、地道方言和充滿朝氣感的演出,收穫一片觀眾好評。#劉昊然 菜刀砍指甲#還登上微博熱搜。
從效果看,有多位流量明星加盟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均有超過12%和32%的觀眾是19歲與20-24歲觀眾,在眾多主旋律電影里占比最高。
燈塔專業版抓取的國慶檔影片影評關鍵詞中, 00後主要有「中國一刻不分割、我愛我的祖國、敬畏生命、震撼、緊張、驚險、吳京、張譯、朱一龍、劉昊然「等。可見除了電影本身的品質、年輕演員陣容也是吸引年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必備要素。
出現在這一輪主旋律劇中的流量明星則包括拍攝了《陸戰之王》的陳曉,拍攝了《風暴舞》的陳偉霆、拍攝了《熱血傳奇》的易烊千璽、黃子韜、拍攝了《特戰榮耀》的楊洋等。
對於這些主旋律影視劇來說,年輕演員的集體加盟是熱度和對年輕人吸引力上的錦上添花,但同時對於這些帶有鮮明主旋律色彩的作品來說,年輕明星的加入也令作品更加充滿朝氣。
與此同時,隨著主旋律作品的大規模回潮,題材類型和故事內容更加多樣化,軍旅、諜戰、冒險、喜劇、年代、都市、刑偵、青春等均有涉及,類型化融合成為共同選擇,也需要相應的流量明星來呈現這些類型元素。
流量明星的新戰場
而對於年輕演員而言,主演這類作品也是轉型和出圈的好時機。
有影評人指出,主旋律題材多元化不僅是主旋律影視劇的一場創新,也為新生代偶像明星拓寬了轉型道路,甚至是提供了一條成功路徑。
流量明星流量失效正是過去一段時間影視劇市場上的重要現象。
放眼望去,網台近期播出的劇目中,有多部流量明星加盟、被預測大熱的作品,然而,收視、口碑均不及預期,「流量明星」神話不再之後,這批年輕演員就這樣陷入一個共同困境: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卻逐漸失去了路人緣;影視資源不斷,卻始終沒有拿得出手的高口碑作作品。
與此同時,從開年至今曝光的開機項目來看,單類型以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解壓輕作品和折射社會話題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居多,曾經動輒投資數億的IP古裝大製作已經很少見。
對於他們來說,影視圈的下個風口在哪裡,同樣是一個現實問題。
而從近期從國慶檔三部大片到《破冰行動》這樣的主旋律熱門劇,從這些爆款作品在平台上的用戶畫像和社交平台的發聲情況來看,年輕且富有愛國熱情的觀眾非但沒有拋棄主旋律作品,反而成為最重要的觀影觀劇人群和「自來水」群體。
時代在發展、市場在變化,但新世代的觀影觀劇熱情,越來越多地在這些主旋律作品上釋放,使這一大類的作品成為了市場上最穩定的存在,對於流量明星們來說,主演這類作品,除了自身的愛國選擇,本身也是穩定流量的方法。
流量明星借主旋律影視作品轉型,由此成為一個新的行業風向標。
一方面製作方需要流量明星保障主旋律作品對年輕觀眾的影響力,同時流量明星和經紀公司需要這類作品幫助轉型和獲得主流大眾的認可。
而隨著不少流量明星頻繁加盟該類作品的拍攝,其中一些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少的製作公司開始改變因為不信任流量的演技而拒絕採用任何鮮肉藝人的做法,這也為流量明星參演該類作品打開了新的局面。
但並不是所有的流量明星都在這個新的戰場上取得了成功。
冷熱不均:有些啞火,有些爆款不斷?
其實早在幾年前,主旋律影視劇中就已經出現了許多青年演員的身影。這些年輕演員都擁有強大的粉絲基礎,而由他們主演的作品則會最大程度上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從而達到提升收視票房的效果。
但其中既有《偽裝者》里的胡歌和王凱這樣既賺收視又賺口碑、演員國民好感度大漲的案例。
也有《麻雀》里的李易峰、周冬雨、《解密》中的陳學冬等劇集贏取高收視,但作品評分不佳、演員表演遭遇詬病的情況。
如何打開這個新流量戰場上的勝利之門?
一是借主旋律影視作品挖掘出新的戲路。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回歸》片段中僅僅登場幾分鐘,卻收穫了一輪熱贊的朱一龍就是一個正面例子,過去作品多以粉絲向、女性向的類型劇為主的他,在影片中雖然登場時間有限,但其飾演的海軍護旗手英氣的形象,還是充分突出了朱一龍的外形優勢,詮釋出軍人的陽剛。加上其又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國》(青春唱響片)及《向上的光》國慶特別版兩首歌曲,還與粉絲一起參與《我和我的祖國》樂器接龍互動,最終大大激發出其過去作品中較少呈現的陽剛一面,提升了自己的路人緣。
出演軍旅劇正在成為流量明星轉型的熱門選擇。過往以古裝劇小生類角色見長的陳曉,在自己擔任主角的正劇作品《陸戰之王》中出演一名95後新兵,在角色和老兵一次次的觀念碰撞中最終成為新時代坦克兵的過程中,演員也開啟了從偶像派往實力派發展的轉型之路。而劇集雙台破一的成績,也令陳曉躋身新一屆收視擔當,而這是他過去的古裝言情作品都未拿到的好成績。
二是找到新的表演風格和演藝路線,贏得市場的稀缺性。
經典代表是歐豪、黃景瑜等。
過往國產影視劇中從不缺乏氣質陽剛型演員,但樣貌帥氣又兼具陽光氣的年輕人氣演員並不多,當這類流量明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不僅拓寬了自己的戲路,更迅速在行業內找到了自己的獨特戲價值,從而能夠連續擔綱同類爆款作品。
黃景瑜接連出現在《紅海行動》這類大賣的主旋律商業大片和《破冰行動》這樣的主旋律緝毒劇中,在《決勝時刻》中也有出演,從而成為新一代硬派小生代表。
而歐豪在《烈火英雄》中令人眼前一亮之後,在國慶檔三強中又出演了兩部,在出道作《左耳》後一直遭遇事業瓶頸的他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擅長的角色類型。
從效果上看,出演主旋律作品,既獲得了足夠曝光,贏得了更廣泛路人緣,還通過和老戲骨對戲提升了經驗,各個方面對年輕演員而言都是一種加持,作品和演員實現了相互成全,但這一系列勝局的前提,是流量明星本身符合角色要求,表演達到水準之上,反之則不僅未必有勝局,甚至可能遭遇口碑反噬。
概言之,雖然當下的主旋律作品多數還是以選擇演技派為主,但流量型演員只要在人設上吻合、表演合格,就完全可能和作品一起成功,但起碼是他們跳起來夠得到的那種角色,角色和演員本人的貼合度必須要有,如果跳一跳還離得很遠,那就不要去試,試了也不會成功。
因為流量明星的主旋律作品突圍戰絕不能脫離優質內容而存在。
流量明星爆款2.0時代
偶像明星如何努力突破自己、選擇合適的主旋律作品,這些作品又如何做到正能量內容年輕化,是明星和主創團隊同時要思考的問題。但越來越多青年演員出演的主旋律作品已經成為爆款新趨勢。對於流量明星們來說,也亟待靠這類作品轉型突圍。
流媒體時代的供應一定會導向圈層審美。以電視劇為例,相比過去幾年的全民爆款不斷,今年的《陳情令》《親愛的,熱愛的》《長安十二時辰》在同檔期都非常火爆,但憑這些劇集突圍的流量明星都無法一覽眾山小,因為受眾不同。
對於流量明星們來說,這也導致他們的流量越來越圈層化,而隨著各類選秀綜藝和流量劇的崛起,流量明星也正在快速地疊代。
流量明星如何出出圈,又如何保持人氣不墜呢?
一個日益清晰的答案是:愛國是最大公約數,年輕一代越來越愛國,愛國主旋律作品在老一輩中也有觀眾緣。
因此可以預期的是,流量明星們的主旋律影視戰場未來一定會更加擁擠,戰局也會更激烈,甚至進化出一個2.0版本。
從下階段作品看,軍旅、諜戰類型劇將會是流量明星們參演的重點。
例如《動物世界》後一直謀求演員突破的李易峰,領銜主演的《隱秘而偉大》,飾演的就是一個在亂世亂局之下,最終選擇了正確的信仰並成長的故事。導演王偉曾執導過犯罪懸疑網劇《白夜追兇》。
而另一位面臨轉型的初代流量楊洋則出現在軍旅題材電視劇《特戰榮耀》中,通過武警特戰員角色,楊洋的形象徹底擺脫了「小奶狗」偶像特質,剪寸頭、健身、皮膚黝黑,軍裝造型陽剛帥氣,武力值也是高能爆棚。
近年來迅速走紅,也開始被列入流量明星類型的黃軒則在反特劇《瞄準》中,首次嘗試動作硬核、內心深邃的狙擊手角色;
與他搭檔的則是過去多以綜藝形象示人、首次蓄鬚詮釋內心複雜冷血殺手角色的陳赫。
新一代流量明星也在通過主旋律劇謀求轉型,例如年初爆款劇《東宮》的男主陳星旭就參演了創業情感劇《最好的時代》,劇集講述了研發高鐵團隊的成長經歷。
從未來趨勢上看,在內容方面,更多製作方將加入青年演員等年輕元素,不斷吸引更年輕的受眾,改變主旋律作品靠老戲骨撐場的局面。
而對於新生代演員們來說,大多拍IP偶像劇甚至綜藝成名,如今也渴望通過出演正劇轉變大眾對他們的印象,兩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劇評人指出,無論製作方還是流量明星團隊都必須認識到,流量演員的加入對作品只能是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碳,更無法彌補劇本和製作的不足。主旋律+類型化+流量明星更不是什麼新的必勝公式,因為影視作品並無公式可言,質量才是根本。
近年最成功的青年演員參演主旋律劇的案例,莫過於去年年底大熱的《大江大河》。 該劇開播期間蟬聯CSM52/55城收視冠軍寶座,25天收視率持續破1;長居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家播出平台熱度榜首,熱搜數量達27次;以8.8的高分成為豆瓣2018年度評分最高的內地劇集.劇集和青年演員王凱表演帶來的碰撞和火花,為國產劇帶來了真正的高光時刻。
流量明星參演的主旋律影視作品要成功,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流量明星疊代日益加快,主旋律作品不是保護傘,而是另一個需要流量演員加速完成自身轉型升級的演技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