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漢口大街上的歷史建築

2019-10-24     長春房產資訊


位於漢口大街和西廣場交會處的滿鐵消費組合

滿鐵社員俱樂部

滿鐵敷島女高

西大營 (本組圖片來源:房友良編著《長春街路圖志》)

長春站前的漢口大街始建於1907年,它北起站前廣場,中段設有西廣場,南到西大營,全長908米,寬19米。初名西斜街,後改名為敷島通,1946年國民政府時期改名為漢口大街,沿用至今。這條街的設計與勝利大街(初名東斜街,曾用名日本橋通)的建設規格和設計形式除有細微差別外,幾乎完全一致。漢口大街兩側分布了很多滿鐵附屬地時期的重要建築,有官廳建築、員工住宅區和駐軍區等。

漢口大街上的滿鐵建築

1.滿鐵附屬地內首個設有電梯的建築

臨近長春站的漢口大街,昔日的滿鐵建築多分布於此。大街北口東側是滿鐵附屬地初期的長春滿鐵俱樂部舊址,原建築是一座中部二層、兩側一層的樓房。偽滿洲國成立後,原建築被拆除,在這裡建成了滿鐵「新京」事務局辦公樓。該建築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局部五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1936年7月建成。它是滿鐵附屬地內首個規模最大、高度最高並設有電梯的建築。滿鐵全名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1906年在日本東京成立,1907年遷至中國大連,在長春設立共同事務所。滿鐵長春共同事務所先在站前廣場西側樓辦公,該建築落成後遷入。偽滿洲國成立後,滿鐵長春共同事務所改稱滿鐵「新京」事務局,後又改稱滿鐵「新京」支社。1944年2月,滿鐵本部也遷入此樓辦公。滿鐵並不是單純的鐵路機構,而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重要機關,從事的是以管理鐵路附屬地為名的殖民地經營。目前,這處建築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滿鐵附屬地內檔次最高的公館

今天的漢口大街500號,是昔日的滿鐵理事公館舊址。該建築地上二層,局部設地下室,並設有大露台,是滿鐵附屬地內規模和面積最大的獨立式(別墅)住宅,也是檔次最高的公館,它建於滿鐵附屬地初期。

新中國成立後,該樓由長春鐵路分局接收,後作為職工幼兒園使用,現為長春鐵路辦事處離退休幹部辦公室。原建築接建一層,並將外牆貼上瓷磚。

3.兩處滿鐵消費組合舊址

漢口大街與西廣場交會處西北角是早期的滿鐵消費組合舊址。滿鐵消費組合遷到今漢口大街228號後,這裡成為偽滿洲炭礦株式會社早期辦公樓舊址。該建築地上三層,門前建有雨搭,樣式簡單。偽滿洲炭礦株式會社是1933年5月成立的,屬於特殊會社,是日本直接掌握的壟斷與掠奪中國東北煤礦的總部,1939年遷到今解放大路2519號院內的新辦公樓。長春解放後,該建築由鐵路部門使用,改革開放後拆除,現建築是西廣農貿市場。

漢口大街228號是滿鐵消費組合舊址。該建築主體四層,兩翼三層並連接一層平房。滿鐵消費組合於1919年4月設立,為滿鐵社員服務,對所有商品實行無利或微利銷售,所供物資按級別實行配給制,而且滿足供應,社址先在漢口大街與西廣場交會處西北角,後遷至此處。

1925年9月,滿鐵消費組合改稱滿鐵社員消費組合,1937年與偽滿洲國官吏消費組合合併,1944年11月又與另一個福利機構滿鐵福祉生計所合併,一直稱滿鐵社員消費組合。

新中國成立後,滿鐵社員消費組合由鐵路部門接收,改為長春鐵路商店,為鐵路系統職工提供廉價商品服務。1975年,長春鐵路商店改為長春市漢口商場,由寬城區商業局管理。2006年,長春市漢口商場改為長春市漢口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對外出租商用房舍。

4.滿鐵社員的娛樂和體育活動中心

漢口大街562號是滿鐵社員俱樂部舊址。該建築外部造型簡潔,屋頂為人字形屋架,山牆兩側直接外露,外牆為水泥拉毛抹面,與周圍建築融為一體,1936年9月建成。滿鐵社員俱樂部是滿鐵社員的娛樂和體育活動中心,建築內部有大集會堂,是滿鐵社員舉行集會、演劇、放電影、新年迎新會、歡迎會的地方,後來這裡改為滿鐵厚生館。1948年,東北鐵路總局長春辦事處接管了滿鐵厚生館,後改稱長春鐵路俱樂部,1956年改稱長春鐵路文化宮。目前,該處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漢口大街上的學校建築

漢口大街上除了昔日的滿鐵建築,還有兩處學校建築,今天已經看不到舊址。一是位於今天西廣場東南角的長春市廣播電視大學進修樓處,昔日的這裡是長春高等女子學校舊址。從舊照片可以看到,該校的教學樓有三層,正門樓頂塔樓呈三角形,建於1923年。長春高等女子學校是日本滿鐵設立的專門培養日本女子的學校,設備齊全,實行住宿制。1925年,學校改稱日本長春高等女子學校,1932年改稱敷島高等女子學校,1946年改為長春市女子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成為長春市第十一高中所在地。1998年,長春市第十一中學遷到景陽大路,2001年原建築拆除。原址建起長春市廣播電視大學進修樓。

此外,在漢口大街與東三條街交會處東南是長春商業學校舊址。該建築三層,建築面積11424平方米,平面呈「山」字形,四周有圍牆,1922年建成。長春商業學校主要講授商業知識,並學習多國語言。1932年,學校改稱「新京商業學校」。1945年光復後,學校改為長春市師範學校。長春解放後,一直為學校,多次更名,最後定名長春市實驗中學。2001年,長春市實驗中學遷到凈月經濟開發區福祉大路,原址改為長春市第七中學,但原建築已拆除。

漢口大街上的軍事建築

漢口大街與東三條街交會處西南是日本關東軍西大營舊址。1906年,日本關東都督府所轄第一鐵路守備隊進駐長春,在此修建西大營。1919年,日本關東軍成立,鐵路守備隊由關東軍統轄,加強軍營建設。1931年,西大營內的辦公樓、宿舍、操場、靶場、衛生隊、將校俱樂部、將校集會所等均已建成。當年9月,西大營駐紮關東軍第二師第三旅和第一獨立守備隊。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9日凌晨,西大營的部隊分別對二道溝和南嶺的中國兵營發動突然襲擊,當天下午,長春淪陷。1932年關東軍司令部遷到長春時,暫在此處辦公,直到1934年位於新發路的關東軍司令部建成後才遷走。1945年關東軍滅亡後,國民黨新編第七軍進駐西大營。新中國成立後,該址一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使用,但原建築已拆除。該處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漢口大街719號是日本駐滿鐵獨立守備隊本部舊址,二層樓,建於滿鐵附屬地初期。日本駐滿鐵獨立守備隊第一大隊第四中隊駐紮在附近的西大營。原建築已拆除,現建築是國家電網寬城供電所。

信息來源:長春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eom_m0BMH2_cNUgxl_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