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止憂心打仗,還操心你們的吃飯

2019-10-17     軍中三劍客

山人 三劍客

作者:山人

糧食戰,從未停止……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

但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

——題記


這是我休假時的一個小插曲——

1

「我一會去地里看看棒子(玉米),看看哪裡缺苗,飯在鍋里給你悶著,起來後想著吃。」媽媽輕聲對我說。

我看了看手機,才五點,揉了揉眼,和媽媽說,「我和你一起去吧!」

「你去做什麼,又不懂,在家好好睡覺。」媽媽自言自語到。

最終,媽媽沒有拗過我。可是走到地邊,我就犯了怵,一眼望去,無從下手。

我不禁在心裡留下一個大大的疑問:若干年後,地誰種!?

父母是最後一代農民。

今年八月份,我和媽媽打電話,你知道嗎?咱們村誰家的孩子高考考了660多分,人家肯定不用回農村了。說這話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悅。這讓我想起另一件事,媽媽生日那天晚上,我和妹妹問媽媽,你最欣慰的事是什麼?媽媽笑著說,把你兄妹倆供出農村,這輩子不用種地了。

農村!每個農村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不努力學習,沒出息,沒出息就要回村種地。我和妹妹也是這樣過來的。而我的同齡人,即便是沒有上學出去,也會到城市裡打工。

種地,已經沒有幾個人懂了。

2

如今,我的父母已經50多歲,即便老人還在堅持種地,那十年、二十年以後呢?

近幾年,家庭農場,大戶經營模式成了熱門,資本下鄉是好事,但結果呢?

我大姑是第一批響應號召,大面積包地的農民。一個人包了幾百畝地,包了幾年,欠債幾十萬,自己累出一身病,最後還離了婚。而鄰村的一個在外經商的大老闆也回來包起了地,結果兩年賠了700多萬,遺憾的走了。

土地是最講究公平公正的,一滴汗砸在地上就會長出一粒種子,如果雨過地皮濕式的種地,不可能會有好收成!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每次城裡打工的鄉親回村探親。他們總會把城裡的見聞講給左鄰右舍,聽多了,村裡的人漸漸心動了。而我和妹妹也總結出一個規律:只要媽媽說,一畝地,老天爺照顧,一年可以收入500左右,而我去飯店給人家洗碗刷盤子一個月兩三千,而且還管吃住。我們就知道,媽媽又心動了。可是我們實在不忍心五十幾歲的媽媽再去聽人家呼來喝去,所以每次都明確拒絕。

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農民的收入,確實不高,甚至連最後一代農民都在想著逃離。

如果沒人種地,誰來養活數量龐大的中國人口?在糧荒面前,鈔票是不能夠吃的,有錢也買不到糧。

糧食,是一件武器!

3

不妨問問大家:今天,我們真的吃飽了嗎?

也許你會說,每天吃的挺飽的呀,想吃多少吃多少。可事實上,我國有50%的省份糧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12%-56%,糧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等少數省份,自給率150%-375%……尤其大豆,自給率不足20%,每年要從海外進口約9553萬噸大豆,其中從美國進口大豆近3620萬噸,單就大豆而言,我們早已被他人控制了。

那再問一遍,今天,我們真的能吃飽嗎?

正如美國前農業部長約翰-布洛克所說:糧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辦法是將各個國家綁在我們身上,那樣他們就不會給我們搗亂。所以在我們有能力解決糧食問題時,美國會盡力配合我們,而一旦中國無力解決糧食自給,那時美國肯定會火上澆油,狠狠的踹中國一腳。

在文明社會裡,糧食要比武器厲害得多。武力可以迫使一個民族暫時的屈服,但是糧食可以讓這個民族的精神崩潰,主動跪地求饒。糧食戰爭是大國博弈的終極殺器,尤其是對於像中國這樣的靠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約22%人口的大國,糧食自給是頭等大事,是天大的事兒。

糧食這麼重要,而我們的開發商還在圈地蓋房。因為常年在外,所以每次回家,我都特別留意家鄉的變化,發現路邊總有很多閒置的土地,長滿荒草。回到家裡,經多方求證關於荒地的事情,結果都是出奇的一致,開發商為了蓋房子,先把耕地變成荒地,然後再通過一系列「手段」變成可以蓋房子的土地。細思極恐!我們這是自廢武功呀!

4

目前,我國大體上平均每年要用800萬畝耕地征地動遷,轉化為國有建設用地。再有一些計劃外的征地。實際上,每十年國家要用掉1億畝耕地。按照這個速度,再過30年就不可避免地降到18億畝以下了。而國家有個判斷,無論如何,十三四億人口,吃飯問題至少需要18億畝耕地,這是紅線!

糧食戰,從未停止過……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糧食戰爭,是一場不對稱戰爭,被打擊的一方毫無招架之力。

而美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其糧食產量約占世界糧食產量的20%,但出口卻占世界糧食出口的40%。其中,小麥出口約占世界市場的30%,大豆約占40%,玉米約占70%。美國玉米產量占了世界總產量的將近一半(42.5%)。

簡單點說,如果美國不高興,就會有的國家挨餓,而國家的缺糧,賦予了美國前所未有的力量。

1965年,印度與美國盟國巴基斯坦發生戰爭,美國一度停止對印糧食援助,施壓印度。

1970年,當「馬克思主義者」阿連德當選為智利總統後,為了防止美洲地區出現第二個古巴,美國對智利的糧食援助立即停止了。阿連德在美國支持的反對派和軍事政變中死亡後,美國的糧食援助很快恢復。

1971年,印巴戰爭再次爆發,美國故伎重演。另外,美國還對印度採取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最終迫使印度改變反對美國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

這就是血淋淋的警示!

美國曾用經濟戰讓原蘇聯倒退幾十年,但是美國用武力跟俄羅斯暗中較量卻達不到這種效果,敘利亞內戰的結果是俄勝美敗。同樣,美國對中國直接進行武力威脅也討不到便宜,韓戰就是例子。

美國人很精明,所以他打貿易戰,他要求中方擴大對其農產品進口,削減農業補貼,削減對國企的支持,讓國企退出市場,試圖通過摧毀糧食安全體系,控制中國人的飯碗。糧食就像空氣,擁有的時候從來感覺不到它的重要,只有在緊缺的時候,它才顯得彌足珍貴。

其實,中美糧食大戰早已打響多年,可是很難像晶片戰和貿易戰那樣引起國人關注。但我們自己要知道中國人要面臨的就不是什麼晶片或貿易卡脖子了,而是被糧食卡脖子。毛主席曾經說過,封殺吧,封個幾十年,我們什麼都有了。但是糧食來源一旦供不應求,中國人的肚子可等不起。

飯碗,還是要端在自己手上。

目前,美國及其盟友壟斷了80%的世界糧食交易量,控制了全球十大穀物出口國中的9個,控制了中國75%以上的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食用油供應。

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曆朝歷代統治者都把糧食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視「倉廩實」為盛世景象。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報告:美國最大的戰略優勢:不是美軍,美軍與中俄對戰,必將損失慘重;不是美鈔,金融戰爭必是兩敗俱傷;不是戰略核武器,必然相互摧毀;而是農業和糧食,不戰而屈人之兵,農業是美國最大的戰略資源,是美帝霸權的基石。

既然糧食這麼重要,那誰來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顯然還得是我們自己!

5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感慨,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關於未來,袁老談到了「兩大任務」——一是超級雜交稻研究,要帶領團隊朝雜交水稻每公頃20噸的目標衝刺;二是耐鹽鹼水稻研究,要推廣種植一億畝耐鹽鹼水稻,畝產提高到300公斤,每年多生產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1億人口!

是啊!民以食為天,只有手裡有糧,才能心裡不慌!如果糧食供應不能得到滿足,那靠什麼安撫民心?

每次當新聞里說我們的糧食多少多少連漲時,總有些媒體「一本正經」的羅列出一堆數據證明國家的糧食不可能是這個走勢,甚至提出質疑,既然糧食連年增產,那為什麼還要大量的進口糧食?

昨天,是世界糧食日。

其實,糧食戰,這場沒有硝煙卻十分激烈的戰爭早已悄悄打響,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國家,我們的國家沒有讓我們餓肚子,我們的國家讓我們吃的越來越好。

最後我們借用袁老的一句話: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

ps:感覺身為軍人,要操心的事,真的太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aGj120BMH2_cNUgNeWR.html




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