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被事務性的東西纏身時,就會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什麼原因引發了這樣的弊端?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無法跳開當前的思維死角。我們總想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但是現實生活並不總是給我們成就感。
當我們對於當前的生活狀態有巨大的選擇權時,就會產生一種幸福感,因為感覺到當前的生活狀態自己是可控的。可控的人生帶給自己可控的態度,一個人為什麼會出現心理偏差或者心理問題?關鍵點在於自我對自我失去了控制感。心理問題的出現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現的,更多層面還是一種自我的否定狀態決定的。
現在很多人非常容易產生抑鬱症,抑鬱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其實是一種自我否定狀態引起的。當每一天都對未來產生希望,每一天都對未來產生期待,很多事情就不覺得是事情了。我們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維方式,去擁抱新的情緒狀態,這就是一種轉變。抑鬱狀態的人會更多思考當前的情緒狀態是什麼?而沒有去思考後期的情緒狀態是什麼?
從臨床角度來看,抑鬱症的人一般有三種思維特徵表現:
第一種:糾結自己的情緒特徵。對於很多事情,總是針對某一件事,而不是去思考這件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比如說,一個人對抑鬱症患者說了一句不體面的話,這個人說完了就結束了。但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覺得這句不體面的話就是對自己的人身攻擊,於是每天反反覆復去想,總是陷在這種情緒中,無法自拔。從而導致抑鬱程度的增強。
第二種:心理動力能量很微弱。我們在做很多事情時,都需要心理能量支撐的,尤其是心理動力能量更是關鍵。心理動力能量需要持續性補充,才可以抵抗外界的紛紛擾擾。有這樣的一個體會:當休假歸來,覺得整個人的狀態是興奮的,是愉悅的,就想去干一些事。這樣心理動力能量就提升了,從而激發自己去做很多事情,持續增強人生的方向感。而抑鬱症患者由於意志力的薄弱,心理動力能量就非常微弱,提不起什麼精神狀態。
第三種:逃避現實的生活環境。見過不少學生,為了逃離學業的壓力,就開始說自己有抑鬱症,並且在網上進行搜索,表現出抑鬱的狀態。抑鬱狀態的出現對於自己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至少可以暫時性避開學業要求,從而放飛自我,無拘無束。但是長時間的逃避,自己內心深處是清楚的,沒有找到生活的寄託點,那麼就會繼續選擇逃離。久而久之,自己的抑鬱症狀就會加重,從而喪失了自身的生活選擇權。
一個人必須要對自己無條件自信,這是一種底層式的自信,也是堅定不移干很多事情的前奏。一種積極向上能量的前奏式生活狀態,會帶給自己更多的希望和更多的期盼。抑鬱狀態的出現,最重要的不是驚慌失措,也不是內心惶恐,更多表現出一種淡然從容的態度。
人世間最深的情感模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互動中成長,在交流互動中長大,從而出落成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