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5G手機,我只要在手機上點擊相應操作,隔壁那座智能化玻璃溫室內的相關農業設備就會進行回應。」今天(10月15日)下午,5G智慧農場首發會在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內舉行,現場還舉行了5G+智慧農業應用示範點。
據了解,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由浙江道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園區坐落於烏鎮鎮正福村,項目總用地約1023.8 畝。目前已建設智能化玻璃溫室4座。
臭氧開啟、風機開啟、藍燈開啟……浙江道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正在該台手機上輕點操作,他身後的大屏上便將隔壁溫室內正在「受控」的多功能ZHI保機精準的臨場反應顯示了出來。「這台多功能ZHI保機內置晶片已適配5G網絡,是基於5G的出現研發出來的。」道濟農業技術總監陳昊偉介紹,該設備集植保機、殖保機、值保機、智保機於一體,具有實時監測使用環境的溫濕度、光照強度及其他參數等功能。同時可以遠程用手動控制設備的風機、臭氧、誘蟲燈動作,也可以通過設置定時控制,使設備按照設置的時間自動工作,實現自動消毒、滅菌、殺蟲的功效。
5G智慧農場,到底還能有多「聰明」?記者走進該座玻璃溫室,只見黑美人、白美人、紫美人、花臉、綠寶石等近20個品種的番茄長勢喜人。「這個玻璃溫室內的番茄都是8月20日左右種植的,你看,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大概平均每株番茄苗上就已結出了8股穗,每股穗上大約30顆番茄,每顆番茄的重量大約20克左右。」陳昊偉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之所以可以將每株番茄的數量和重量控制在一個較為精準的數據,離不開5G的「功勞」。「我們的番茄利用水肥一體技術進行灌溉施肥,這根導管就是負責運輸水和營養液的。利用5G物聯網技術,我們工作人員可實現對水肥機的遠程控制,從而對灌溉的管理更便捷。此外,系統還可以更加精密地對岩棉內的濕度、酸鹼度等進行監測,也能更加精準地對番茄苗按需輸送水和養分。」陳昊偉說,按需供應使得番茄苗所吸收的營養更為均衡,番茄成果率也更高,年畝產量大約可以提升200%。「普通大棚的年畝產量約為1.5萬到3萬斤,而我們園區內一個大棚的番茄年畝產量保守約在4到6萬斤。」
中國移動烏鎮區域營銷部主任沈榮介紹,5G的出現與應用彌補了4G網絡實時化、精確化的不足,5G傳輸速率是4G的十幾倍,高速的互聯不僅能進一步提升機器人、無人機的控制精度和穩定度,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數據傳輸分析的速度、實時度及精確度。讓智慧農業各環節都實現全方位的提速與升級。「5G將農業大數據與農業產業進行融合,對農業產業進行從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到售後維護全流程的改變,將讓農業的未來更加可期。」
據了解,通過應用5G技術,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現已實現溫控、補光、水肥管理等全程5G管理。其中遮陽系統、新風系統、降溫系統、施肥澆灌系統、數據採集系統、補光系統、天窗等均已實現5G控制,並配備有多功能植保機、施肥機等新型5G農業設備。下一步,園區還將積極探索5G自動採摘、5G無人機遙感平台等新型5G技術應用,搭建以「網際網路+」為重點、一二三產業融合為主線、產業鏈和價值鏈完善提升為目標的現代農業發展平台,大力推進5G智慧農場建設。「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作為桐鄉乃至浙江省內優秀的智慧農業主體,這次與5G結緣,必能碰撞出絢爛的火花,把桐鄉的5G+智慧農業推向全國乃至世界的舞台。」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主體及部門要當好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更優質的保障,力促以5G+智慧農業試驗基地為代表的桐鄉5G+智慧農業進一步開花結果,給「魚米之鄉」插上5G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