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窮人思維,叫「愚善」!自以為是的善,比無可救藥的惡更可怕。
有一種孝順叫「愚孝」,有一種善良叫「愚善」!窮人的愚善和愚孝一樣,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老好人」「活菩薩」,過度犧牲自己,甚至患上自我犧牲上癮症,累死累活的掙一些錢都為人作嫁衣,都被別人花了,自己的身上,則背負著沉重的道德負擔。這種自以為是的善,比無可救藥的惡更可怕,說起「愚孝」「愚善」,有一個很好的代言人,那就是熱播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
樊勝美高知貌美,工作能力很強,工作時間不短,掙得也不少,可是為了娘家,30多歲了,還是剩女一枚,而且最關鍵的是,錢掙了不少,可還是很窮,正應了網上一句流行語「窮也就算了,還老了」。
有一種孝順叫「愚孝」,有一種善良叫「愚善」!樊勝美就是愚孝、愚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進行價值衡量。無論放在小家庭里,還是社會大家庭里,樊勝美都比她哥哥有價值,她哥哥只會啃老,而她是個創造生產力的白領,如果她不背負著哥哥那個爛攤子,她早就擁有了傲人的業績,幸福的家庭,體面的生活,不用蝸居。可是為了所謂的孝順,為了幫助價值寥寥的敗家子弟弟,她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人力資源的崗位上原地踏步多少年,真的太不划算,非常不科學。
其次,她那個哥哥不值得付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她哥哥好吃懶做,沒有責任心,這樣的人原本就不配擁有資源,你配置給他,都打了水漂。這種情況下,把關愛和錢財投給他,一方面是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是助紂為虐。樊勝美託人幫她哥哥找工作,結果他哥哥在單位打人,給朋友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實屬不應該。
再次,善良和幫人也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要用智慧幫人。比如劇中另一位主人公曲筱綃,就很拎得清,她可以借錢給別人,但必須有借條;再比如劇中的奇點先生,在幫助樊勝美時,讓她把老家的房產證抵押,其實人家不是不幫,而是以防萬一。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只有自己真正強大了,才能真正幫人解決問題。假如你也有個又窮又軟弱又不爭氣又能敗家的至親,你要知道:無論你多努力,把命豁出去,傾其所有,比起他那個「缺口」,也只是杯水車薪。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比如樊勝美的哥哥一是兩口子懶惰,二是被外人訛詐。只有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才能消停。
在現實生活中,像樊勝美這樣愚孝、愚善的窮人不在少數,他們為了幫助家人、親人、朋友而長期背負著沉重的負擔,為了眼前的苟且而放棄了自己的才華和發展。
對於有愚孝、愚善這種窮人思維的人而言,孝順、善良都不是錯,幫人也沒有問題,關鍵是你應該對自己進行價值評估,重新進行職業規劃,要看得透,拎得清,放得下,然後大踏步地往前走,只有你自己強大了,你才能跟好地幫助別人。還是以樊勝美來說,假如她暫時扔下家裡那攤子事先不管,隔離兩三年,自己發展成安迪那個段位,還用得著為父親十萬塊的手術費、哥哥那幾千塊錢的傷人賠償費而大呼小叫嗎?那時候,她有了自己的人脈圈和影響力,沒準兒她哥哥那事兒早有人站出來幫她解決了呢!
所以,一個人,尤其是窮人,不要總是盲目地自我犧牲,這種愚孝、愚善不僅是一種窮人思維,甚至是一種病態,對自己的危害是極其可怕的,而對家人、別人的幫助,往往也沒有太大的積極意義,反倒是負面幫助還更多一些,就比如樊勝美對他弟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