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孕媽都想順產,但我們都知道只有胎兒已經順利入盆,也就是胎頭下降進入骨盆區域,是能夠順產的一個重要標誌。
胎兒入盆是什麼意思?
胎兒入盆是指孕晚期,胎兒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下,把自己蜷縮起來,頭朝下,臀朝上,整個身體下移,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進入骨盆腔,從而整個身體得到固定,這就是胎兒入盆。
胎兒入盆多發生在妊娠晚期,初產婦最常見的是36周左右,占80%-90%,只有10%-20%的初產婦和大多數經產婦會在臨產前才入盆,當然邊生產邊入盆的也有,具體時間還得看個人。
不過也有一些意外的發生,就是身體各項指標都符合順產的要求,但是臨產在即時胎兒卻始終無法入盆。時間一久胎兒很容易出現窘迫的現象,最終很有可能遭遇難產,而不得不順轉剖。
而這樣對孕媽來說,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可以說是兇險萬分。稍微沒控制好剖腹產的時機,寶寶就很可能因長時間缺氧而面臨嚴重的問題。
也就是說,即使滿足了順產的種種條件,也別高興得太早。 孕期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會讓胎兒在腹中的位置發生扭轉,對胎兒入盆造成一定影響,並不利於寶媽又快又順地分娩。
01
孕期「躺廢」
很多孕媽一旦開啟了孕期模式,就陷入了日復日一的「躺廢」狀態,每天往床上一躺基本就不怎麼動,畢竟養胎養胎,就是要好好地養嘛。
但其實孕期 寶媽長時間地臥床休息,不僅不利於養胎,反而會對胎寶的活動產生限制,長此以往就會使胎位異常。而在異常的胎位下,胎兒是無法很好地入盆的。
所以,即使是孕期養胎,運動也一定不能少。更不要長時間保持某一種姿勢不變, 每隔幾個小時可以四處走動一下,既可以緩解緊張的肌肉,也有助於防止雙腳和腿部的水腫。
02
半躺半坐的姿勢
除了上面提到的每天躺廢,孕媽們還很喜歡的一個姿勢就是,讓上半身靠在沙發或是床頭上坐著,而這種半躺半坐的姿勢雖然很舒服,但 雙腿不能完全舒展開,肚子會受到擠壓,讓胎寶的活動空間受限,同樣不利於入盆。
03
翹二郎腿
很多寶媽都有翹二郎腿的習慣,有的是因為裙子穿多了養成的習慣,有的則是覺得蹺二郎腿很舒服,連孕期也會不自覺地翹起二郎腿。
但這樣會讓胎寶的活動範圍變小,甚至感到擠壓感,胎寶在肚子裡就會不自覺地調整姿勢。而一旦胎寶調整到一個比較不太好的位置,就會給胎兒入盆增加不小的難度,孕媽生起娃來可就要遭罪了。
所以,孕期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都是有一定講究的,自己舒服的同時還是考慮到肚子裡的寶寶。
坐著:
儘量選擇下背部支撐比較好還能夠調節的椅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孕媽不同的身材和姿勢,增加舒適感。
如果椅子不能調節,坐著的時候要 用靠墊給背部提供更多的支撐,而且儘量 抬高雙腿,減少腿部腫脹的情況。
站著:
如果孕媽需要長時間站立,最好準備一隻小凳子。 兩隻腳可以換著踩在上面休息。
鞋子的選擇也很重要,除了要 舒適以外,也要具備 良好的足弓支撐。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幾種孕期應避免的姿勢之外,還有一些在 孕期可以多嘗試的動作,不僅有助於幫助胎兒入盆、加快分娩,最主要還能讓孕媽們少遭更多的罪!
01
深蹲
深蹲有助於放鬆和延長骨盆底肌肉並伸展會陰部。在分娩時有助於打開骨盆,而這組動作在孕期同樣可以練習。
動作要領: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後背伸直,站立時腿要比臀部寬,慢慢地向下蹲。身體不要前傾,保持10-30秒,再緩緩起身。根據孕媽自身情況多重複幾次。
02
伸展身體
這種瑜伽動作裡面常見的伸展姿勢有助於延長骨盆底肌並且緩解背部的不適感。
動作要領:
雙腿跪下坐在腳後跟上,然後慢慢向前傾斜,將手臂儘可能地伸向前方。有節奏地深地呼吸,可以根據孕媽的自身情況可以調節重複次數,建議不要超過10次。
03
散步
孕晚期多散步有助於孕媽分泌更多的催產素,鬆弛骨盆韌帶,幫助胎兒下降和宮口的打開,對順產有促進作用。再加上散步這項運動,沒什麼門檻和難度,相信孕媽們都能輕輕鬆鬆地做到。
相信孕媽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都能讓寶寶順利地入盆,輕鬆生產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Q7YI3MBnkjnB-0zbn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