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東。」

2019-07-19   洞察樓市

轉自真叫盧俊

作者R先生

當我們談到中國經濟強區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聊到北京的海淀東西城,或是廣州的天河深圳南山,可能也包括正在擠水分的天津濱海,但在這些區域面前,永遠有著一個無法超越的對標對象

這個對象的名字是:上海浦東

就在去年,浦東的GDP突破了萬億,按照當前的增長速度,只需要七年時間,浦東GDP就可以突破2萬億

而去年香港的GDP通過匯率換算後為2.4萬億,按照香港每年3%的經濟增速,差不多十年左右的時間,浦東的經濟規模就可以與香港站在同一個梯度上了

那麼,浦東會變成下一個超級大城市甚至直接超越香港嗎?

01

就在前幾日,上海出台了《關於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一文件被稱為「浦東20條」,其中裡面最具含金量的是給浦東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同時在落戶這塊,給予浦東直接落戶的審批權

應該說,對於浦東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對於浦東的放權也是足夠徹底了,這個「浦東20條」,也被視為吹響了「改革開發再出發,再造一個新浦東」的最強號角

前面30年,浦東獨領風騷,創造了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奇蹟,後面30年,浦東還能繼續引領未來嗎?

02

在改革開放初期,在上海老市民口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

那個時候的浦東,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片爛泥地,零零散散的開發了幾棟建築,沒有商業,也沒有多少生活配套,80年代的浦西看浦東,就像是現在的上海看待長興島一樣

而那個時候的香港,銅鑼灣碼頭已經異常的忙碌,一排排的桑塔納在路邊很整齊的停著,大量的香港元素源源不斷的流入進內地

香港成為了90年底初中國經濟快速轉型的驅動力,成為了中國大量城市學習的範本

面對被聚光燈籠罩著的香港,那個時候的浦東,就像微弱的一道光一樣,那麼的不起眼,對於香港而言,浦東就像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巧合下,因為特殊的時代際遇,會給浦東這塊土地帶來怎樣顛覆性的變化

1990年,浦東正式啟動了開發,相比於浦西而言,浦東具備大量可開發的土地而且臨海,地理位置更加優越

我們看看浦東整個板塊的面積,1210平方公里,幾乎就是半個上海的面積,而香港的面積是1100平方公里,兩者從區域面積看,其實相差並不大

當時上海有個說法,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浦東也從一夜之間從不毛之地,變成世界矚目的新區,當時陸家嘴的建設,真心是舉全國之力,要什麼給什麼,資本、政策、人才都是最好的

浦東也是挺爭氣的,抓住了歷史的機會,三十年不到的時間走完了紐約、東京百年走過的道路

當時整個資源政策其實都是像浦東進行傾斜的,而浦東又把大量的能量押寶到了陸家嘴,想通過以點帶面形式帶動整個板塊的發展

當然,最後這樣的模式被證明是成功的了

一個陸家嘴的強勢,成功帶出了金橋、張江、外高橋等板塊的崛起,而浦東的發展體系也沒有了浦西的環線遞減的模式,達到了非常穩定的均好模式

也正是因為浦東的均好,陸家嘴、前灘、自貿區等多駕引擎的同步發力,讓浦東華麗轉身變成了國際大都市中最亮麗的存在

2018年,上海GDP高達3.26萬億,而浦東貢獻了近三成的GDP,首次突破了萬億,而全國破萬億GDP的城市只有17個,甚至濟南、西安、合肥等5個省會城市的GDP還未破萬億

換句話說,如果把浦東單看成一座城市的話,在他前面的就只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等強一二線城市

如果我們再回顧下浦東的經濟發展規模,你會更加詫異於「浦東經濟發展的奇蹟

不到30年的時間,浦東的GDP從60.24億元,上升到1萬億,直接增長了160倍,對上海的經濟貢獻,也從原先的7%提升到了32%

同時,浦東對於上海而言,重要性還不僅僅在於規模巨大的GDP,浦東還擁有40%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0%的金融業增加值和超過6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目前的浦東,已經強勢到了一定程度了,這種強勢的存在,已經讓人無法忽略

03

在這一次的「浦東20條」中,向浦東新區下放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權,在市級權限內對浦東加快發展的實際需要,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賦權

這使得上海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向部分城區下放戶籍審批權的直轄市和超大城市

隨著城市競爭的日趨激烈,大量的城市都紛紛放開了落戶的門檻,從全國範圍看,只有北京和上海保持原有的傲嬌,繼續保持落戶的高門檻,考慮到北上兩個城市同時還集聚著全中國最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因此,北京和上海的戶口也必將成為中國最值錢的戶口

把如此重要的落戶權限下放給浦東,不難看出上海簡政放權的決心和支持浦東發展的信心

這種行政審批權限的下放,意味著浦東已經不僅僅只是具有區級行政的權限了,而是擁有了市級行政區域的權限

換句話說,浦東將以單獨個體的身份,加入到這一波激烈的「人才爭端戰」中去,有利於提高浦東引才的自主性,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的契合度來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引才策略

同時,由於縮短了辦事流程,整個引進人才的辦事周期也將更短,效率也將更快,從而形成引人的正循環

上海知道浦東要的是什麼,浦東也很清楚走怎樣的道路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04

支撐浦東發展的底色是什麼,我覺得是創新,不守舊

只要給政策,有條件,浦東就能實現從0到1的跨越

事實上,90年開發浦東的時候,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缺乏資金,唯一有的就是成片的土地,因此,對於浦東開放的第一步,其源動力就是土地制度的創新

1993年,浦東在全國率先嘗試「土地批租,滾動開發」的創新開發模式

通過以地集股、以地融資、以地招商、以地抵押、全方位土地批租,不僅完成了浦東形態開發和功能開發的任務,還極大地提高了浦東土地的自身價值和開發效應

從1993年到2001年,政府僅投入61億元人民幣,就獲得了120多億元的土地轉讓收入,吸引800多家中外資房地產公司和總量400多億元的房地產開發資金,為整個浦東的開發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過近20年的發展,當前浦東的土地出讓方式基本都是通過一級開發的方式進行的,這樣的好處就是政府的整體投入會比較少,而且整個開發節奏會比較快

當然,支撐上海發展的,不僅僅是土地出讓的創新政策,更多的是體現在雄厚的產業和不斷利好的政策

在科創上,以張江、臨港為中心,浦東正在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高新產業集群,未來,浦東將聚集六大硬核產業:晶片產業、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軟體和信息服務業

註:圖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國民經略」

根據「國民經略」的統計,僅一個浦東新區,2018年集成電路產業的總產值就突破了千億,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增加值也接近千億元,生物醫藥的產業規模達到了672億,汽車產業的總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

浦東一個區的先進位造業的體量直接超過了許多省份

除此之外,近些年浦東也是接受到了來自政策層面的「最大紅包」

最厲害的自然就是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對於即將公布的這個超級綱要,作為龍頭城市的上海,將承接整個規劃的最大能級,而作為上海核心的浦東,又將被賦予怎樣的角色定位,讓人充滿了期待

與此同時,前段時間科創板正式落地上海浦東,也進一步鞏固了浦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在6月中旬的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明確表態要加快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的建設,在浦東打造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接著,在6月底的時候,浦東在交通上又進一步升級,上海政府宣布上海機場聯絡線開建,虹橋機場到浦東機場僅40分鐘,兩大板塊在交換的效率上得到進一步提升

如今,上海又發布了支持浦東發展的「浦東20條」文件,浦東的江湖地位和特殊性又進一步得到了鞏固

浦東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在整個中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忽然想到《蜘蛛俠》里的經典台詞: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對於浦東而言,這也是一份不可逃避的責任與義務

05

相比於香港,浦東當前最大的優勢在於不那麼貴的生活成本

「經濟學人」智庫發布了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香港、巴黎、新加坡並列第一,成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住房貴+買不起,一直都是香港人的最大難題

除了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香港還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上,卻居住著750多萬人口,其中,旺角的人口密度還創下了每平方公里13萬人的世界紀錄

僧多粥少,再加上開發商還愛搞囤房,香港的房價也連年上升,在這裡,很多人只能選擇蝸居在特別小的鴿籠里,工薪一族不吃不喝20年可能連小戶型都供不起,香港的房子均價,也達到了20萬/㎡

而對比同為一線城市的上海,浦東版塊的新房均價為5.8萬/㎡,這幾乎只相當於香港均價的1/4

06

浦東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我覺得大機率上看會很好很好

當前的浦東,幾乎擁有著全中國最好的政策和最好的地段,最大力度改革和勇氣,同時還有著不那麼貴的生活成本,毫無疑問,浦東正一步步朝著自己所描繪的藍圖走,而且走的很堅定

在這片熱土上即將要發生的事,我覺得比任何一個城市都要來的靠譜

最後突然想起《讓子彈飛》的一句台詞:

浦東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