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越發越少:現代人的想法,正在被轉變

2020-01-09     麥豐深夜暢談

在朋友圈剛剛興起的那個階段,我們都很熱衷於發朋友圈,高興了發一條朋友圈,悲傷了發一條朋友圈,吃到美食了發一條朋友圈,生某人氣了也會發一條朋友圈,幾乎會把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發在朋友圈裡。

因為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幫助我們抒發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抒發出來的情緒,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共享,這樣的一種互動方式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心理特點。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通訊手段的發達,朋友圈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發朋友圈的人卻越來越少了。有時候我們明明思緒萬千,有很多話想說,但是打開朋友圈想要發出的時候卻又撤回了。


1.以前捐堅信朋友圈見人品,後來見過太多虛假

從前我們了解一個朋友的生活,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總是喜歡通過朋友圈來辨別。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發現朋友圈並不是一個能夠體現真實生活和真實情實感的地方,反而經常是處於包裝之下的。

大多數人發朋友圈,只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他想要我們看到的那一面,但是他卻會把那些不想讓我們知道的事情包裹的很好。所以我們通過朋友圈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東西,反而是經過層層偽裝的。

包括一個人的年齡,可能經過了層層的美顏,看起來年輕了20歲;一個人的生活圈子可能看起來光怪陸離,非常高大上,但實際上他可能只是借用了某一個景色,而他實際的生活是黑暗而閉塞的;可能我們看到一個人每天生活的都很快樂,每天都在旅遊的路上,而實際上只是從網絡上下載了一些美景圖片。

這些虛假的東西,使我們對朋友圈的懷疑越來越重。


2.朋友圈只能看到一個人的某方面,真正了解一個人,還是得實際多接觸

朋友圈是不可能幫助我們完全了解一個人的,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側面而已,甚至連一個側面都不是,只是他虛假的包裝。

兩個人在談戀愛的初級階段,一般都會打開對方的朋友圈,看他平時的吃喝玩樂。總是相信能夠通過這樣的初步了解,對這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層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但是實際上,這個人所發的朋友圈只是他生活的一個側面,也許我們在朋友圈裡看到他歲月靜好的樣子,而實際上他的家庭卻深陷在賭債風波中;也許我們在朋友圈看到她每天吃喝玩樂,不求上進的樣子,但實際上,他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隱藏的學霸。

所以,通過朋友圈是不可能完全了解一個人真是生活狀態的,要想知道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還是得在實際生活中多接觸,就這樣才能夠勾勒出一個完整的人。


3.不用朋友圈定義一個人,是一個人越來越成熟的標誌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發一條朋友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把朋友圈包裝成與自己實際生活完全相反的樣子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千萬不要憑藉朋友圈就去定義一個人。

就像著名的脫口秀演員李誕,我們從他的微博上來看,總覺得他是一個吊兒郎當,對於什麼事情都渾不在意,一點都不想努力的男人。但實際上他對待自己的事業是極度認真的,不然也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就。

所以如果你憑藉朋友圈去判定一個人,可能會把一個壞人當做好人,也可能把一個好人當做壞人,把一個勤勞的人當做懶惰的人,或者把一個懶惰的人當作勤勞的人。

這樣做可能是使我們交到一些壞的朋友,也可能讓我們錯過一些對的人。

朋友圈只是一個人抒發感情和表達態度的地方。把它當作生活中的一個小章節來看一看,調節一下情緒,是比較有意義的,但是如果把它當做衡量一個人的標準,那是完全不可取的,應該理智的看待朋友圈。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KYWlG8BxtCz63RLdO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