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垃圾分類,580多戶社區居民免費領定製垃圾桶啦

2019-10-18     掌上泰山區

在泰山區岱廟街道五馬章家花園小區,社區免費發放的分類垃圾桶,成了每個居民家中的標配。垃圾怎麼分,桶上都印有說明,市民在家裡實行垃圾分類後,再投入四色垃圾桶中,大大減少了環衛工人二次分揀的工作量。

目前,泰安已有580多戶居民領到這份垃圾分類「禮包」。下一步,五馬社區的一些沿街商鋪也將領到抵償的垃圾分類桶。

分類垃圾桶免費入戶

小娃娃也跟著學起來

17日上午,在泰安市泰山區靈山大街的五馬章家花園小區的四色垃圾桶前,75歲的居民溫樹英老人正在倒垃圾。老人在垃圾桶前面站了兩三分鐘,才將手裡的垃圾「對號入桶」。「年齡大了,很多字看不清,那咱就看圖片,這樣肯定不會扔錯了。」溫樹英一邊說著,一邊介紹起來,菜葉放進餐廚垃圾桶里,衛生紙、啥的放在其他垃圾里。

「我們社區垃圾分類的工作此前一直在開展,本次以章家花園小區試行,逐步推進和完善,目前使用的四分類垃圾桶是按照相關要求重新配置後於10月8日在小區內全新亮相的。」五馬社區兩委成員王波介紹,五馬東苑小區也有一處四分類垃圾投放點,其他小區會陸續安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隨機走進居民家中看到,居民領到的分類垃圾桶只有藍綠兩個顏色,藍色的桶上寫著「餐廚垃圾」,綠色的桶上寫著「其他垃圾」。垃圾桶十分小巧,採用了腳踩可自動開蓋的設計,使用起來很方便。

社區居民章西純介紹,家裡的分類垃圾桶是社區統一發放的,已經用了幾天。「之前把垃圾都放在一個塑料帶里,自從家裡有了分類垃圾桶,連小孫子垃圾分類意識都增強了,孩子現在扔垃圾之前會主動問大人應該扔進哪個垃圾桶,也學著分類。」章西純說。

量身定製垃圾桶

分類內容印桶上

「垃圾分類處理,讓生活更加美好」「垃圾分類,舉手之勞變資源」「梳理垃圾分類意識,共同創建文明城市」……在章家花園小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岱廟街道工作人員表示,居民家中的分類垃圾桶是社區專門定做、免費發放給居民的。「根據前期調研我們發現,居民家中以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居多,有害垃圾平時產生的較少,也就是電池、藥瓶之類的小物件,直接放到社區的四色垃圾桶就行了。可回收垃圾市民平日裡一般會留起來。」岱廟街道工作人員說,希望通過這一舉措,能讓居民儘快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把垃圾從源頭分開。

王波介紹,之前社區也試行給居民發放過尺寸更大的分類垃圾桶,但居民試用後反映,垃圾桶如果太大在家裡不好擺放,合適尺寸的垃圾袋也不好找,現在雖然小一點,可以督促著每天及時扔垃圾。「居民可先按大類粗分,到樓下小區垃圾分類點再細分。」王波說。

「居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嫌分類麻煩和不知道如何分。我們做了垃圾桶這樣居民看看上面的說明就知道該怎麼扔垃圾了。」章家花園的一位社區網格員說,居民家中的垃圾桶上列舉了屬於該分類的8種常見垃圾,既有文字又有小圖標,要扔的「是什麼垃圾」一目了然。

免費配齊分類垃圾桶

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王波介紹,章家花園小區一共有15棟樓,580多戶居民。根據小區規模,目前四分類的垃圾投放點一共設置了兩處,垃圾每天清晨集中清運一次。「現在環衛工人反映,經過居民在家中的初檢分類,大大縮短了他們二次分揀的時間。」

目前,岱廟街道五馬社區的章家花園小區正在陸續發放家庭分類垃圾桶,預計本月底可配齊,做到每戶一個。此外,社區也為沿街商戶定做了分類垃圾桶,其容量是居民用分類垃圾桶的2倍。下一步,五馬社區將繼續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完善各項相關工作,或推出積分兌換禮品等舉措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對於年輕人來說,垃圾分類接受起來還比較容易,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慢慢習慣。」王波說,有不少老人向他訴苦,「我們都七八十的人了,過去都是那樣扔垃圾,怎麼現在這麼複雜了。」遇到這種情況,他總是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這樣做能減少垃圾處理量,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能給子孫後代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現在,雖然扔錯垃圾的事情還時有發生,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接受了垃圾分類,學著做好垃圾分類。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K-93m0BMH2_cNUgU9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