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來貴州黔東南黎平縣的肇興侗寨,也是第一次在肇興侗寨過新年。
侗族的新年在12月的15-17日,為期三天。我們像期盼大年初一穿完新衣拜年的小孩子一樣,早早來到仁團鼓樓和侗族人民一起過新年。
肇興侗寨有3個村子5座鼓樓,每座鼓樓代表著一個大家族,今天,他們將殺豬宰牛舉辦長桌宴,招待鄰家族的人也招待遊客。
每座鼓樓旁邊都建有灶台,柴火正燒得很旺,糯米飯已經蒸上了,這些糯米飯被做成彩色的,象徵著吉祥如意。
他們砍下一些竹子的枝條,婦女們圍成一團,將彩色糯米飯捏成一小團,粘在竹子的細枝兒上,看起來就像一支支開滿彩色鮮花兒的枝條。
糯米飯被裝進飯簍里,連同粘滿糯米花兒的枝條,都將作為禮物送給其他鼓樓的大家族,當然,還有酒,以及其它能代表心意的禮物。
今天,他們將帶上禮物去拜年,晚上,他們會聚集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一頓長桌宴,跳侗族大歌並點燃起篝火載歌載舞。
在夜晚沒有來臨之前,寨子裡的人都很忙。
每個寨子的寨老們聚集在一起,今天,他們將前往各座鼓樓去祭拜薩瑪。「薩瑪」是侗語譯音,漢譯為「大祖母」,又稱為薩歲。
薩瑪是整個侗族共同的祖先神靈的化身,侗族人民認為薩瑪是位英雄,能帶領人們戰勝一切困難從而實現富足、幸福的生活。祭拜薩瑪是侗族人一項極為重要的儀式。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遊客早已將鼓樓圍得水泄不通。儀式開始,祭拜薩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領隊的男子頭纏青布巾,身穿對襟布衫,吹著蘆笙,他們將掌握著隊伍前進的速度。後面跟著衣著隆重的寨老們和少年少女們。
為了祭祀薩瑪,侗族人在寨子中間壘起土堆,作為祭壇和祭拜薩瑪的地方。肇興侗寨建有社稷壇,由最有身份的寨老舉行祭拜儀式。
這種莊嚴神聖的地方一般遊客無法看到,只見寨老圍著一座「土堆」點香,儀式充滿了神秘感。據說,他們祭拜的薩瑪沒有神像,只有神位,神位上樹著一把半張開的大黑傘,傘下壘有一堆石頭,那即是薩瑪。象徵著侗家人能在薩瑪英靈的護佑下幸福安康地生活。
侗族人過年最熱鬧的儀式當屬「抬官人」。個人認為這個儀式最歡樂並且最有看頭。
「官人」通常由小孩子擔當,分別為一男一女,他們身穿奇特的「官家八團花衣服」,大家用轎子把他們抬著在全寨遊行。
跟在「抬官人」背後的人也是千奇百怪,有扮演夫妻的人,有扛著槍的人,有戴著眼鏡撥弄算盤的人,甚至還有背著一隻羊的人。
羊在背羊人的背後像孩子似的咩咩叫,圍觀的遊客捨不得放過這隻羊和背羊的人,用手機和相機咔嚓咔嚓地圍觀拍照,於是,帳房先生不得不停下腳步,抬著打年耙石槽的人以及後面抬著禮物的人也不得不停下腳步來。
就這樣走走停停,「官人」隊伍將五座鼓樓和整座寨子轉了個遍。
每到一座鼓樓前,他們便將禮物送上,放下石槽打起年耙,互相問候。臨離開時,鼓樓的女人們便攔住他們,唱著一些我們一個字也聽不懂的歌兒進行歡送。總之,整個過程非常歡樂而且十分搞笑。
「抬官人」的隊伍走到哪裡,哪裡便跟了一群圍觀和拍攝的「粉絲」,因為太受遊客歡迎,因而行動過程非常緩慢,給了看客們極大的視覺享受。
都說年味兒越來越淡,可侗族人民的年味怎麼就越過越濃了呢?
肇興侗寨的村民對待遊客即友好又熱情,晚上他們常常在鼓樓圍著火爐一起看電視,非常和諧與溫暖。
但新年期間,他們需要在晚上度過共同休閒時光之前抄起鍋勺,為招待客人的長桌宴做準備。
鍋里的牛肉散發出了噴香的味道,各種肉、菜在案板上蹦蹦跳跳、起起落落。
在貴州黔東南黎平縣,我記住了一種奇怪的味道:牛癟,又稱「百草湯」。這是黔東南人民待客的上品。
據說殺牛前先給牛喂各種中草藥,牛癟便是這些中草藥在牛胃裡處於半消化的狀態。今晚的長桌宴,將會用牛癟製作鍋底,大家一起涮牛肉吃火鍋。
牛癟被稱為貴州最怪的味道之一,實際上一點也不怪,而且還很香,很好吃呢,建議來貴州一定要嘗試一番。
晚上的長桌宴被寨里的人稱為「月也長桌宴」,一般人不懂什麼叫「月也」,其實是邀請的意思。
肇興侗寨的村民實在是太熱情了,長桌宴唱起了祝酒歌,大致意思是:我的哥(妹),如果你是單身,喝下這杯酒你就是我的了,假如你不是單身,就請你說句話,看在我的面上也把酒喝了吧。
總之就是一句話:必須得喝。
這熱情真讓人無法拒絕。
吃過長桌宴,還會舉辦篝火晚會,就這樣,年味兒在人們歡快的腳步下和燒得旺旺的柴火堆前越過越濃......
TIPS:
肇興侗寨交通:從江高鐵站乘坐黎平5路約5站路至肇興侗寨站,再步行約2.8公里到達寨門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HRMaXYBF7MU6wDEdZ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