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大帝王陵墓

2019-08-08     丹楓飛雲

1、周代邢國君主墓

邢國墓地,又稱邢國君主墓、邢侯墓,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橋西區,是一處由商代遺址與周代墓葬共存的文化遺存,其重點保護區域為北至中興路,南至建設路南側,東至太行路,西至濱江路西側,總面積100萬平方米。重點保護區域範圍內密集分布著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邢侯及邢國貴族墓葬,1993年邢台市發現邢侯墓,2006年列為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邢國是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個兒子的封國。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為邢侯,在今邢台市。1993年發現邢國墓地,據調查有墓葬500餘座,車馬坑50餘座,此外還揭示先商時期的文化遺址3000多平方米,也包含有商代中、晚期遺址。其中發掘的M10號邢侯墓,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金器、漆器、玉器、編鐘、車馬坑等。

M10號邢侯墓出土的象首龍虎鉞

M10號邢侯墓出土的邢侯編鐘


2、戰國趙王陵

趙王陵又稱三陵陵墓、溫窯靈台位於河北邯鄲縣與永年縣西北交界處,紫山東麓的丘陵地帶,距邯鄲市區20公里,屬三陵鄉境內,有5座較為集中的陵丘,它們相距不過2至3公里,其中,在邯鄲縣境內共三大墓丘,從東至西編號為1、2、3號;另兩座在永年縣,編號為4、5號,它們是中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趙國的帝王陵寢,稱其為趙王陵,2001年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陵出土的青銅馬

3、戰國中山王墓

中山王墓位於石家莊市平山縣三汲村,是戰國時期中山國陵墓,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鮮虞仿照東周各諸侯國建立的國家。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在平山縣三汲鄉的南七汲村發掘一號、三號、四號、五號和六號等戰國時期墓葬,也出土了為數龐大的車馬坑與陪葬墓,並同時發現中山國的都城靈壽古城,中山王陵墓共發現兩處﹐一處在靈壽故城以西2公里處﹐東西並列兩座大墓﹐西側的一號墓已經發掘﹐可以確認是中山王的墓。另一處在城內西北部﹐南北錯列3座大墓﹐已發掘的六號墓在最南端﹐墓主人未能確定。。

中山王墓出土山形器

4、滿城漢墓—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

滿城漢墓,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在河北省滿城縣縣城西南 1.5公里陵山主峰東坡。 據《史記》《漢書》記載,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為中山王,在位42年,死於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中山國第一代王。 1968年發現,同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隊聯合發掘,並出版《滿城漢墓發掘報告》。該墓隨葬品豐富,年代明確,對研究漢代的歷史和考古具有重要意義。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漢中山王墓

定州中山漢墓,1995年考古工作者曾對中山漢墓進行系統發掘,初步斷定此墓為東漢晚期墓,亦有學者認為可能是中山孝王劉興墓。中山漢墓由前室,東西耳室、中室、後室組成,由於墓室被盜嚴重,墓內僅出土部分玉衣片,器物金飾片、馬車銅飾件和陶器等少量文物。但最為難得的是,在後室頂部發現有漢隸文字,飄逸靈動,纖細優美,時隔兩千年,保存如新。漢中山王墓於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莊子漢墓是東漢中山簡王劉焉之墓,發掘於1959年。1975年,經省政府撥款,將黃腸石建成石刻迴廊,並定名為「定州石刻館」,又因為劉焉墓所在地位於北莊子村北附近,這些出土的石刻便被稱為「北莊子漢墓石刻」。

6、北朝墓群

北朝墓群分布於磁縣的東部,墓葬密集區位於磁縣的東南部區域,南北綿延達15公里,東西約14公里,1988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向誤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軍糧墟。經發掘證實是東魏,北齊貴族墓葬群。經七十年代以後的考古發掘,這些墓分別為東魏昌樂王元誕墓,宜陽王元景植墓,司馬氏太夫人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北齊蘭陵王高肅墓,北齊高以歡第九子武皇帝妻茹茹公主墓和其十四子高潤墓等。

7、唐祖陵

唐陵位於邢台市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家莊鎮王尹村村北200米處。為唐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大唐帝陵」,簡稱「唐祖陵」或「唐陵」。1982年7月23日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9月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刻於唐開元十三年的《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詳細記載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實,是考證隆堯為李唐祖籍權威的實物證據。

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令長孫無忌和邢州刺史、趙州刺史一起規劃建設大唐祖陵,歷18年至高宗麟德元年完成。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配守衛,並詔令州縣官員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同時追封二祖為宣皇帝、光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對原籍祖陵更加重視,開元十二年(724年)詔令象城、柏人、任縣三縣民眾大規模整修、擴建唐祖陵及附屬建築光業寺,725年完工後,唐玄宗下詔改延昌陵為建初陵,延光陵為啟運陵,唐祖陵的每年一祭升格為「每年四時八節陵區所在地官員、百姓一同祭祀、進食」。《元和郡縣圖志》載:「皇十三代祖宣皇帝建初陵,高四丈,周回八十步;皇十二代祖光皇帝啟運陵,高四丈,周回六十步。二陵共塋,周回一百五十六步。」

唐祖陵石獅—雌獅

唐祖陵石獅—雄獅

唐祖陵石馬

8、宋祖陵

宋祖陵遺址位於保定清苑區望亭鎮東安村南300米處,當地村民稱為「御墳」,歷史上又稱作「宋三陵」。 東安宋祖陵是河北省唯一一處北宋皇陵。2008年列為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單位。東安宋祖陵遺址指以趙匡胤之高祖趙胱、曾祖趙璉、祖父趙敬的陵墓為主體的趙宋皇家祖墳。趙匡胤稱帝後追諡其高祖趙雕為文獻皇帝,廟號僖祖,墓為欽陵;曾祖趙璉為惠元皇帝,廟號順祖,墓為康陵;祖父趙敬為簡恭皇帝,廟號翼祖,墓為定陵(後改為靖陵)。

宋祖陵石麒麟

宋祖陵石虎

9、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與清西陵打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0、清西陵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莊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 1961年,清西陵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與清東陵打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河北省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帝王級墓葬,有以上10座,按年代順序為:

1、西周:邢國君主墓——河北邢台

2、戰國:趙王陵——河北邯鄲

3、戰國:中山王墓——河北平山

4、漢代:中山靖王墓——河北滿城

5、漢代:中山王墓——河北定州

6、北朝:北朝墓群——河北磁縣

7、唐代:唐祖陵——河北隆堯

8、宋代:宋祖陵——河北清苑

9、清代:清東陵——河北遵化

10、清代:清西陵——河北易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G8NpmwBvvf6VcSZCq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