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心臟病的人越來越多,在諸多心臟病中,人們最怕的就是心梗。
心梗,又叫心肌梗死,是非常危險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往往突然發病,短時間內就能要命。
雖然心梗病發快,但其形成其實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是致病因素長期存在的結果。
42歲的張先生和太太,算是青梅竹馬,倆人結婚快20年了,本來挺幸福美滿的,但前些年張太太下海經商了,張先生怕丟了鐵飯碗,一直蹲在原先的單位。
張太太頭腦精明會說話,生意越做越好,張先生卻越來越不放心,都說男人有錢就學壞,這女人有錢也保不齊,現在小男生比小女生還願意找大款。
張先生總懷疑太太,這讓張太太很苦惱,自己每天工作忙的要死,回家還要受到丈夫的質疑,真是想想都氣。
這天晚上,張太太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剛一進門就被濃烈的煙味嗆得直咳嗽,張太太抱怨:"你就不能少抽點煙嗎?以前一天一包,現在一天都兩三包了,你的肺不要了?"
張先生一聽就不樂意了,說太太故意和他吵架,有外心之類的,氣的張太太不想理他,直接去臥室睡覺了,張先生就繼續在客廳抽煙生氣。
半夜的時候,張太太聽到撲通一聲,出門一看,丈夫倒在地板上,昏迷不醒了,張太太趕緊撥打120,救護車很快趕到,醫生初步判斷張先生是心梗了,需要趕緊拉回醫院搶救。
可就在救護車開往醫院的路上,張先生就突發房顫,不治身亡了。
張太太痛哭不已,可自己丈夫平時身體挺好的,怎麼就突然心梗了呢?
醫生說,這可能和張先生平時抽煙太多,不知節制有關。
很多人都知道,抽煙傷肺,其實抽煙也很傷心,尤其是心血管。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
間接的是通過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加重心臟負荷、影響心肌供血來損害心臟;
直接的是通過炎性反應,通過煙草毒性代謝產物直接損傷心肌。
研究證實,吸煙可以直接使冠心病發病風險增加2~4倍,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2~3倍。
而年輕人吸煙風險更大,引發心肌梗死的危險較年老者高4倍,而如果冠脈放了支架後仍然吸煙,再狹窄的發生率也會增加。
臨床中,中青年人的心肌梗死,主要的危險因素就是吸煙。
除了吸煙,以下3個生活習慣也會損傷心臟:
1、過量飲酒
小酌怡情,大酒傷身。生活中常見嗜酒如命的人,以致於過量飲酒,心臟供血不足,導致心臟疼痛,胸悶氣短。
另外,飲酒過量還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這些因素又會增加心梗及心臟猝死的風險。
2、愛吃加工肉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男性即使每天只多吃一兩片火腿(約50克),也會使心臟衰竭發生的幾率上升8%。
香腸、培根、熱狗、火腿等加工肉,大多經過煙燻、腌漬、鹽漬等處理,有時還會添加一些例如硝酸鹽、磷酸鹽等防腐劑,這些成分有損心臟的健康。
3、經常熬夜
心臟無法對午夜工作產生良好反應。研究人員發現,神經活動能加速心臟的跳動,而午夜的神經活動不像早上和下午那麼活躍。
這好像在冷天啟動汽車一樣,引擎還沒有預熱,就以最快的速度啟動。實在是很容易產生耗損。
養護心臟,預防心梗,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植物油,搭配吃,改善血脂健康
生活中,食用油過量,與搭配不合理,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
因此,養護心臟,除了要控制食用油的用量,還要注意搭配食用。
可以將橄欖油、大豆油、秋蘇籽油,按2:2:1的比例搭配,約25克~30克。
橄欖油富含油酸類脂肪酸,大豆油富含亞油酸類脂肪酸,秋蘇籽油富含亞麻酸類脂肪酸。
每天全三種脂肪酸,有利於調節血脂健康,養護心腦血管健康。
其中,秋蘇籽油,含有的α-亞麻酸,是目前人體內最為缺乏的脂肪酸。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版中,首次將a-亞麻酸加入,推薦a-亞麻酸每日攝入量為1600-1800毫克。
α-亞麻酸,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從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α-亞麻酸,還可軟化血管,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秋蘇籽油有著「陸地深海魚油」之稱,每天5ml即可滿足人體所需,除了做調和油,涼拌、油淋菜、拌酸奶等,都是不錯的食用選擇。
2、早睡早起,不熬夜
天氣漸冷,此時,起居要做到早睡早起,不熬夜。
經常熬夜,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自然的節律,會被打破,容易引起竇性心動過速、早搏、甚至是短陣室速,也就引起心臟不舒服。
高質量的睡眠,對於養心非常重要,尤其是心律失常者,保證好的睡眠,可以預防疾病的發作。反之,休息不好,則會加重病情,甚至誘發急性心梗等,危害健康。
所以,養心,首先要保證足夠的休息,不要熬夜,給現在一個休息的時間。
3、情緒穩定,莫悲傷
生活中,許多人心臟病病發,是在情緒大受刺激之下,如大喜、大悲、大怒時發生。
悲傷,可以說是心臟病人的天敵。
在美國心身醫學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悲觀的心臟病患者,死亡率是樂觀患者的2倍。
所以,生活中,要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心情經常的「大起大落」,平時,可以外出走走,散散心,或者聽聽音樂放鬆一下心情。
4、多運動,增強免疫
適當的運動,能夠使心跳加快,心肺功能會有所增強,血液循環更順暢,機體免疫系統也會增強。
研究表明:每星期快走75分鐘,相對於不運動的人,平均延壽 1.8 年。
低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 20%,適量的運動降低死亡率約 40%。
因此,生活中,不論多忙,都要注意增加適當的運動。
5、重檢查,莫扛病
身體出現不舒服,小病小痛,一定要引起重視,切莫扛病。
要知道,身體的小毛病,很多時候,是「求救」信號,一旦忽視不理,久而久之,十分容易誘發更大的疾病。
有病求醫,切莫硬扛,是有一定道理的。
戴雁彥主任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心內科、醫學碩士,主任醫師、首都國醫名師郭維琴教授、全國名中醫王慶國教授親傳弟子、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BTV《養生堂》、山東衛視《大醫本草堂》特約專家、北京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促進會膏方分會委員。
如果您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腦梗塞、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可點擊頁面下方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