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簡稱甘孜州,位於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東南

2019-12-02     揭西即沖擂茶粉

甘孜藏族自治州,簡稱甘孜州,位於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東南。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地級行政區。全州轄康定1個縣級市,瀘定、丹巴等17個縣,325個鄉(鎮),2679個行政村。州府駐康定市,是全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揚海內外,被譽為情歌的故鄉。甘孜州境內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和地熱資源;有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等野生動物;有天麻、蟲草、貝母、當歸、黃芪等名貴中藥材。有金、銀、銅、鐵、鉬、鋰、大理石、花崗岩等礦產資源。

美 景

「蜀山之王」貢嘎雪山

貢嘎山(Minya Konka)位於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聳立於群峰之巔,海拔7,556米。高出其東側大渡河6,000米,被喻為「蜀山之王」。主峰由花崗閃長岩組成,受海洋季風影響,雪線海拔4,600~4,700米,冰川發育規模較大。東坡最大的海螺溝冰川長14.2公里,末端下達2,850米,已落入森林帶內,在長期冰川作用下,山峰發育為錐狀大角峰,周圍繞著60°~70°的峭壁,攀登困難。1932年,美國探險隊攀登成功。中國大陸登山隊於1957年6月到達峰頂。

360度全方位「中國最大的觀景平台」牛背山

牛背山位於四川省甘孜與雅安滎經的交界,屬二郎山分支,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嶺,山頂海拔3600米,因山頂一面懸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頭,山脊細長貌似牛背而得名。牛背山海拔3660米左右,它四面環山中間突起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它獲得360度全方位「中國最大的觀景平台」和絕佳攝影聖地的美稱。

「藍天下最後一塊凈土」稻城亞丁

亞丁風景區(全名:稻城亞丁風景區)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亞丁村境內,主要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圍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組成,它的景致保持著在地球上近絕跡的純粹,因其獨特的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被譽為「中國香格里拉之魂」,被國際友人譽為「水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凈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亞丁風景區不僅有壯麗神聖的雪山,還有遼闊的草甸、五彩斑斕的森林和碧藍通透的海子,雪域高原最美的一切幾乎都匯聚於此,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人流連忘返。如當地虔誠的藏民一樣,徒步轉山是感受亞丁風光的最好方式。不過由於亞丁保護區海拔較高,全程徒步還是需要相當的體力。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保護區內的三座雪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南北向分布,呈品字形排列,統稱「念青貢嘎日松貢布」,意為:終年積雪不化的三座護法神山聖地。藏傳佛教中稱其為「三怙主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聖之地。1928年,美國植物學家、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到達此地,回國後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撰文並刊登所攝照片,將亞丁介紹給了全世界。

甘孜州·石渠縣巴格嘛呢牆

坐落在雅礱江第一彎附近的巴格嘛呢牆,仿佛是草原上築起的一道長堤,又像是一座綿延起伏的古城牆,牆身最高處有3米左右,厚約2—3米,全長1.6公里,是藏區最長的嘛呢牆。整個牆體全部用嘛呢石片壘砌而成,石片上除刻有六字箴言外,還有《甘珠爾》、《丹珠爾》等大部分佛教。石牆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幾座佛塔相連,牆頭上掛滿了五彩的經幡,牆的兩面還有幾百個大大小小的「窗口」,每個「窗口」里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石刻彩繪的神像和佛像。藏民們相信,每塊石頭都是有力量與靈性的,它們承載著信徒們無盡的睿智和虔誠。

甘孜州·道孚縣惠遠寺

惠遠寺,藏名為「嘎達向巴林」, 海拔3500米,系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境內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中較古老寺廟之一。惠遠寺仿照西方佛寺及內地的形式,修建了規模宏偉,建造獨特,金碧輝煌的寺廟。寺院占地500畝,修建1000餘間僧舍。惠遠寺經3次重建,新建廟宇為宮殿式金瓦頂樓,配以金幢寶瓶,法輪異獸惠遠寺,彩繪歷代帝王及戰將,各種唐卡畫,活佛神像於檐檁之上;浮雕九龍九獅門枋,肥梁胖柱,鋪陳富麗;庭院寬敞,布局嚴謹;樓堂庭廊,和諧得體。殿宇建築豪華,具地方特色,為康巴建築藝術精品。該寺現收藏有各種貴重文物多件,惠遠寺外門分列兩行的這些白塔,名為千菩提塔,又稱善願塔,每個塔代表信眾的一個善良願望,也就是歌子裡唱的那「心有千千結,人有千千願」的塔。由於七世達賴曾駐錫於此,復為十一世達賴降生之地,其聲譽不但遍及整個康巴,而且遠揚於西藏。

甘孜州·德格縣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盛名的德格印經院,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坐落在德格縣城(更慶鎮)文化街,199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格印經院從傳統的藏式建築到經架上重重疊疊擺放的木刻印版乃至精美的壁畫、雕塑等,都是珍貴的文物。在當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二十七萬餘塊印版,是絕無僅有的。

甘孜州·德格縣竹慶寺

竹慶寺,漢語意譯即「大圓滿寺」,全名「竹慶鄔堅禪林」,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六大傳承寺院之一。竹慶寺是藏傳密宗大圓滿法的教授傳承發源地,又譯為「佐欽寺」,寺院建於公元一六八五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出現過修成正果的高僧大德。據說,寺院所在的雪山上下布滿成就者的修行山洞與道場,是極具加持力的修行聖地。「八邦」(dpal -spungs)藏語意為「財富聚集,吉祥曇萃」。八邦寺全稱為「八邦土登育科嶺」意為「集祥佛教轉法洲」,簡稱「八邦寺」。歷來讚頌此寺有三大殊勝:一是建築宏偉莊嚴,詳情已如前述。二是典藏豐富,多有珍稀。三是高僧迭出,大德廣慧。八邦寺規模宏大,環境幽靜,其建築沿山而上層層疊疊,取勢巧妙。經幡招展,金頂金碧輝煌,十里可見,雄偉壯觀。殿堂裝飾富麗堂皇,泥塑和壁畫刀筆細膩,姿態豐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稱為康區寺廟建築之最佳者,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自駕游

318國道上,被時光遺忘的黑石城

黑石城,不是一座城。黑石城,在318國道2913公樁左邊的祝桑鄉境內,是一座石頭山。更確切地說,黑石城在川西高原康定與雅江兩地交界處的高爾寺山上,是一座不大的石頭山包。因其遍布黑色石頭及黑石瑪尼堆而得名,其來歷及傳說已不可考。遠望好似一座古堡的廢墟,肅殺森嚴,蒼涼神秘,自帶一種靈異的氛圍。

曾經幾何,「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佇立在黑石城頭,周遭站立著重重疊疊、漆黑如墨的堅硬石頭,仿佛被潑上猩紅的鮮血,散發出刺破青天的強烈張力,就像一個個鐵骨錚錚、有感有靈的不屈衛士,默默守護高原神山,千年萬載。五顏六色的經幡在晚風中獵獵,飄飄揚揚,再看一堆堆黑石,又像一個個戰死的不屈魂靈,怒目憤張,發出悽厲呼喊,穿透耳膜,直刺心扉。

黑石城臨近318國道,在四川省雅江縣的高爾寺山上。

民族節日

節日是歡樂的另一種說法,甘孜州民族節日分為年節和宗教節日兩大類。宗教節日因教派和地區的原因,各地不盡一致,其中有些以宗教名義出現的節日,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逐步演變為群眾的大型集會節日活動。甘孜州的主要節日有藏曆新年、康定「四月八轉山會」、巴塘「央勒節」、丹巴「墨爾多廟會」、理塘「八一賽馬會」、「燃燈節」等。這些節慶多是宗教、文化、藝術、體育、娛樂、風俗等融為一體的載體。解放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些節日又增添了經貿等新的時代內容。

隨著康巴旅遊業的勃興,康巴藝術節、中國康定國際情歌節暨四川甘孜山地旅遊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民族風情

服飾

甘孜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行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雜居區內多元共存,不同民族的家庭成員,大都保持著各民族的一些固有生活方式與習慣,互不干涉彼此尊重。民風淳樸而獨特。

在藏區統一的服飾文化特色下,因自然地理環境與地域文化、風俗的不同,甘孜州的藏族服飾與別的藏區又有一定差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康巴服飾習俗,俗稱「康裝」。康裝可分為康北地區服飾、康南農區服飾、木雅服飾、嘉絨服飾、牧區服飾等。

康巴藏族服飾最大的特點是運用金銀珠寶裝飾,其飾品遍頭、發、頸、胸、腰、背、腕、指等處。在千姿百態的康巴藏族服飾中,人們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為康巴藏區帶來的巨大變化,看到了服飾、藝術、與財富的有機融合,看到了藏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傳統不僅沒有被遺棄,反而更加豐富多彩、斑斕絢麗。

敬獻哈達

甘孜藏族人民在迎送客人、探親訪友、拜謁長官、參加婚禮等社會活動中喜用哈達(絹絲所織極稀疏的長巾,以白色為主,也有紅、黃、淺藍等色)表示敬意或祝賀,把一切美好的祝願都凝聚在哈達之中。獻哈達是非常莊重神聖的禮儀,是絲毫馬虎不得的。時代發展到今天,各種交往日漸頻繁,哈達送寺廟、活佛、貴族、上層人士交往的禮儀承載品變成一切藏族民間交往的體面禮品。

地理位置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俗稱康巴地區或康區,是中國第二大藏區——康巴的主體和腹心地帶。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個專區級民族自治地區。其州府所在地康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高原名稱,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甘孜州介於北緯27°58″~34°20″、東經97°22″~102°29″之間,是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地帶。它東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南接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與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地區相鄰,北與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

甘孜州幅員遼闊,全州總面積約15.6萬平方公里,占四川省國土面積的1/3。現轄康定、瀘定、丹巴、九龍、道孚、爐霍、甘孜、德格、色達、石渠、新龍、雅江、白玉、理塘、巴塘、稻城、鄉城、得榮共18個縣(市),325個鄉鎮,2412個行政村,在四川省各市、州中面積最大,轄縣最多。

美 食

巴塘團結包子

團結包流行於四川藏族地區,它外形別致,似包非包,似餅非餅,可大可小,小的一個可供五口之家一頓食用,大的一個可供一排人果腹。主食副食兼有,味道鮮香、油而不膩。每逢過年過節或者親友團聚,常常蒸製這種團結包,以示慶賀。

甘孜糌粑

「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食用糌粑時一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攪拌後即可,有條件時可再加白糖和奶渣,這樣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慾感;漢族食用糌粑時,如果沒有酥油茶,可用豬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開水和白糖攪拌即可食用。無論採用哪種方法,攪拌後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應少食多餐,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

康定氂牛肉

康定氂牛肉其肉鮮美無比,殺後可炒紅燒,清燉或涼曬成乾巴等,其味獨特,吃氂牛肉在迪慶,實在是一種享受。並可在市場購買乾巴,肉鬆等作饋贈青朋好友的禮品。氂牛肉可以粘辣椒油,味道仍然鮮美。康定的牛肉不僅有氂牛肉,還有熏牛肉等等,比起其他康定特產更是別具一番風味。

丹巴香豬腿

丹巴香豬腿名揚美人谷,為許多遊客所喜愛,其製作方式的獨特更是讓人稱奇。食用時煮成半熟或用炭火將表皮烘烤,切成小塊狀或撕成粉絲狀,在100米內即可聞到香味,入口鮮嫩而清香,營養豐富,誘人食慾。

道孚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回族特有的傳統風味美饌。它以選料嚴、烹制精、營養豐富,香醇味美而譽滿中外。傳統煮法有「干泡」、「口湯」、「水圍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DHLxG4BMH2_cNUgDO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