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火車站始建於1900年1月,竣工於1901年秋,是一座具有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的鐘塔樓,由德國工程師錫樂巴和格德爾茨設計。
建成初期的青島火車站,周圍建築稀少。
1901年,青島火車站開站。
鐘塔的基座、窗邊、門邊及山牆、塔頂的裝飾都用花崗石砌成。雙坡陡峭,層頂、尖塔面覆中國的琉璃瓦,具有德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
鐘塔風貌
1912年9月28日,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先生致力於鐵路建設,從濟南乘火車來到青島,在青島火車站月台上留下了一張十分珍貴的照片。
青島火車站月台
據說在這張照片中,不僅有當時青島商界的名流,而且還有德國、法國和青島報界的記者。在孫中山走過的車站月台上方,青島人還扎有上書「歡迎」兩個大字的彩色牌坊。
1914—1922年,日本第一次占領青島時期的火車站,站前有「千葉公園」。
1923年1月1日,中國政府從日本手中收回膠濟鐵路,也收回了青島站。圖為中日雙方在青島朝城路(後為青島鐵路分局所在地)舉行交接儀式後合影。
1935年,一列客貨混合列車駛出青島站,遠方尖頂為青島站鐘樓。
1951年,青島火車站候車室上方鑲嵌著新中國鐵路路徽。該路徽1950年1月22日頒布。
1962年8月1日,濟南鐵路局團委第八期干訓班於青島合影。後排左一為21歲的田玉純,時任青島站運轉甲班助理值班員兼團支部書記。
1962年11月25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青島站委員會第二屆團員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合影。
1962年10月30日,青島站運轉甲班安全生產256天紀念照片。
20世紀70年代的青島火車站,右邊圓柱的地方是檢票口。
20世紀70年代的青島站站台內景
1979年10月,青島站召開第五次黨代會合影留念。
1979年10月,青島站召開第五次黨代會留念。
20世紀80代初,青京列車乘務員走過青島老火車站。
20世紀80年代,全國鐵路先進調車組青島站甲班一調職工合影。
1982年2月,青島站第六次黨代會合影留念。
1983年的青島火車站
90年代初的青島火車站
1991年,因增設膠濟鐵路複線工程,青島火車站隨之擴建,將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在原火車站北側新修建了大型二層候車大樓,另在原站址南重新依原來風格建造了南樓,新鐘樓增高了3米,以求與新建候車大樓的比例協調。這次擴建於1993年竣工。
1993年首次擴建後的青島站,原先的檢票口變成了候車室。「青島站」三個字,移到新候車室上方。老站房頂的煙囪也不復存在。北側立起一座大樓,那就是青島鐵道大廈。
1993年,青島站客運車間職工合影。
20世紀90年代青島站老照片
為適應青島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和迎接2008年奧帆賽,青島火車站又於2006年11月份進行封閉施工。
2007年1月7日,24層的青島鐵道大廈被爆破拆除。
這是網友gelinhai在爆破後瞬間拍攝的火車站珍貴鏡頭。那漫天的煙塵讓人想起老站經歷的紛紛擾擾的如煙歲月。
2008年初,建設中的青島新客站。
2008年8月1日,青島新客站開通運營。
青島新客站由地上三層和地下兩層共五層樓組成,站房沿站場東、西、南呈「U」形布局,同時形成「品」字形廣場。
即將竣工的青島新客站
竣工後的青島新客站
改造後的青島火車站,保留標誌性建築——德式鐘樓,並以此建築特色為基調新建其他建築,從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以下為新舊老站對比照片:
民國時期的青島火車站
現在的青島新客站
百年老站,涅槃重生
部分圖片資料由青島站黨委、青島站退休職工田玉純、網友gelinhai等提供
本文轉自「文化濟鐵」公眾號,作者:於建勇,山東諸城人,供職於濟南鐵路局,從事媒體工作多年,報紙、電視均有涉獵,作品多次在省部獲獎,其中有全國鐵路好新聞一等獎、中國行業電視節目展評創意獎。業餘時間研讀文史,尤重鐵路文史,常有作品在多家報刊發表。2013年,參與建成了膠濟鐵路陳列館。2014年,出版了與戚斌共同編著的《膠濟舊影》一書。2015年,參與了膠濟鐵路陳列館擴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