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看到的天氣預報
大概都是這樣的
推窗望外的景色
大約都是這樣的
感覺都是霧蒙蒙的
是不是空氣差呢?
小編要告訴大家——
「霧蒙蒙的天」不一定代表空氣差
「與夏季太陽輻射較強,邊界層高度較高相比,進入秋冬季後,太陽輻射明顯減弱導致垂直擴散條件和大氣通透性轉差,污染物易出現累積,加之相對濕度增大,水汽和污染物均會使能見度下降,視覺效果變差。因此秋冬季陰天時,有時候空氣品質雖然為良,但由於大氣通透性和能見度較差,給人感官更像是污染天。」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相關負責人說道。
成都市作為四川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產業高度集中,GDP突破1.5萬億元,常住人口超過1600萬,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高達571萬輛,位居全國第二,工業生產、移動源、建築施工等是影響空氣品質的主要排放源;
此外,春秋季節的生物質燃燒、油類儲存運輸、大街小巷的餐飲油煙均是重要的排放源。因此,成都秋冬季難免會出現污染天氣。
平原區其他城市的「髒空氣」是可能相互影響,相互傳染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有著相似的地形、氣象條件、排放源,大氣污染由單一城市逐漸轉變為區域性污染,特別是在氣象擴散條件差、大氣活動少的秋冬季,更易發生區域性污染。
雖然不一定代表空氣差,但11月可能會有霧霾過程等著四川人。其中,盆地西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北部發生幾率較大。
不過呢,為迎戰秋冬季節大氣污染,按照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廳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目前成都市在《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17年)》基礎上修訂形成《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19年修訂)》(徵求意見稿),已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歡迎成都的市民朋友們參與進來,積極建言獻策!
雙流:持續打好「三大戰役」高質量推動環境改善
雙流:持續打好「三大戰役」高質量推動環境改善
天藍、水清、地凈、景美,雙流市民為環境的變化而欣喜。
面對環境保護這張「特殊考卷」,我區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環境治理持續發力,轉型發展底色更亮,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增強了雙流百姓幸福感。
截至11月1日,我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4.25;優良天數235天,同比增加20天。
迎
藍
而
上
提升雙流「空中顏值」
近兩日,雙流「空中美景」C位出鏡。在日常生活點滴中,雙流人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空氣品質改善帶來的「藍天幸福」。
迎接金色朝霞、欣賞無垠藍天、送別醉人夕陽……著眼於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雙流以更有效的手段、更精準的管控、更科學的方法,進一步強化各項工作,為雙流「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交上滿意答卷。
成效的背後,是雙流環保人辛勤的付出。
雙流生態環境局加大科技手段運用,針對走航監測高排放區域問題,對企業開展拉網式摸排,結合「一廠一策」工作,以查促改,督促企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並充分應用3D氣溶膠雷達掃描、走航監測等方式,對敏感區域和異常區域實時加密重點監控。累計開展8次VOCs走航、4次顆粒物走航,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今年以來,通過加強柴油貨車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抽檢,該局已累積發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標識3459個,開展柴油車尾氣人工抽檢62次、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檢累計7389台次。
值得一提的是,雙流今年還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學術研討會的舉辦地,邀請了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雙流大氣污染防治「把脈問診」。
同時強化研判會商,堅持環保、氣象會商強化預警,召開現場會及工作例會22次,聯合開展及時管控8次,組織夜查6次;堅持網格化巡查管控,累計巡查點位9337個,對發現的問題逐一進行了督促整改。
下一步,我區將對鎮街空氣自動子站提檔升級,增加二氧化氮、臭氧監測等4項指標,將現12個鎮街空氣品質考核站擴充為6參數,提升大氣監測預警水平。
碧
水
攻
堅
確保「一江清水繞雙流」
雙流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並印發實施方案和專項整治方案,推進江安河、金馬河、楊柳河、白河等協同治理。
周末的鳳翔湖公園內,散步休閒的居民眾多,碧水清波蕩漾,人人為流動的水韻所動。
今年以來,雙流生態環境局會同相關部門,分3批次對全區各流域進行巡查,強化對黑臭水體治理、央省督察問題整改、省岷江沱江流域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等重點問題的核查和督辦,共計檢查點位247個,對存在問題的57個點位發送了整改通知;
堅持水質通報,每周通報自動監測數據、每月通報手工監測數據,共印發月通報9期,周通報40期;
加強排污口排查,有序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管理工作,對入河排污口資料進行編輯整合,對全區23個規模以上入河排口進行了現場定位。
同時,我區加快推進飲用水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治,積極對接、協調溫江區、崇州市,加快推進金馬河上游整治工程。
目前大朗堰綜合治理已完成93%,清水溝綜合整治工程溫江段已完成箱涵施工及石魚河溫江段拆遷,金馬湖大橋交通穿越規範化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
雙流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區將全面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管網整治,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開展源頭防患,對規劃建設的住宅、道路、園區等項目,及早謀劃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地下管網及處理設施與地面建築「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協調推進,全力打好「碧水攻堅戰」,確保「一江清水繞雙流」。
標
本
兼
治
持續推進土壤攻堅戰
今年,我區制定並印發了《2019年度成都市雙流區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對工作進度情況實行實時監督監測。
雙流生態環境局積極落實地下儲罐備案制度,會同相關部門,共計排查上報8家工業企業地下儲罐備案信息,涉及38個地下儲罐,並配合市局開展重點監管企業周邊土壤監督性監測工作。
同時開展「清廢行動2019」專項行動,對生態環境部「清廢行動」APP中涉及我區的4個點位進行排查和整改,並根據省市級相關部門現場核查提出的問題開展進一步整改。
我區將積極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導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主動聚焦大氣、水、土壤污染源頭管控,積極尋找科技治霾的妙法良方,不斷加快科技治霾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和應用,著力構建水、天、地一體的生態監測網絡系統,持續提高污染源頭精準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一片片湛藍的天空、一條條明澈的河流、一處處清新的綠景,這是當代人的生態福祉,也將成為後世的綠色根基。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了更多人的藍天幸福,雙流將以披荊斬棘的魄力和恆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市民有更多的生態獲得感與幸福感。
關於我們
主 編:鵬 哥
編 輯:佳 佳
新聞來源:綜合成都生態環境、空港融媒等
主辦單位: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雙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6JraW4BMH2_cNUg3X7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