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干高度選留過高或過低
果樹定干高度一般在90公分左右。如果高於1米2,我們管理,採摘、打藥、授粉、套袋等等都不方便。過低既影響地下管理(土壤管理,病蟲防治),又影響果品質量,特別是下部主枝距地下根系分布較近,水分養分供應充足而常常發生下部枝條生長特彆強旺,相應地對全樹造成下強上弱現象。
二、長勢不均衡
在同一年或相差一年所選配的同一層主枝長勢強弱不一,差異明顯,有的果農在選留主枝時,根本不考慮樹體的上強下弱、下強上弱,以及主枝之間的均衡關係,而是一味地愛大枝,選大枝,見大枝就留,見大枝就中截,這樣的枝條在修剪時若再不加以人為調節(抑強扶弱),就會造成旺的越旺,弱的越弱,勢力懸殊過大,出現越長越不平衡。
三、主輔不分,大枝過多,骨架結構混亂不堪
現在無論走到哪個果園,隨時都會發現主輔不分,大枝太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輔養枝長放結果以後,沒有及時地回縮、疏除,又沒有從開張角度上拉平下壓,便造成輔養枝越放越大,主枝越長越沒空間。
四、拉枝普遍不到位
果樹拉枝屬於夏管中的主要技術措施。現在絕大多數果園無論是在新栽1—2年生的幼園,還是在進入初果期的園子中,都出現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見枝齊拉,亂拉枝,不分主輔,一律拉到水平或拉到下垂狀態。我們建議拉枝角度應在80-90°,過大,枝上易發直立枝。
五、層間距離偏小
過早地選留二層主枝,直接造成上下層間距過小,通風透光不良,果品質量差,又造成上部枝梢量增加過快,一二層枝量比例失調,特別是對於乾性特彆強的秦冠、紅富士等蘋果,極易出現上強下弱現象。而且直接影響下部主枝的擴展及生長。
六、背上枝及競爭枝處理不及時
在夏季高溫多雨天氣出現後,果樹枝葉生長特別旺盛,往往由於拉枝及冬剪傷口的刺激和影響,在主枝背上很容易萌發一些直立的旺長枝條,如不及時地進行抹芽、摘心、扭梢和拉枝變向,便會形成密生旺長枝,無效地消耗了大量營養及水分,同時也影響到該主枝的生長。這樣的枝假若以後在冬季修剪時又處理不當,便會發展成為樹上長樹現象。
七、不注意枝組的配套
枝組之間在分布上必須按照大、中、小相互錯開排列,並在每年根據整個樹體的生長強弱或掛果情況,對全部枝組逐個進行修剪。使樹體連年達到並保持穩產、豐產,樹勢健旺的狀態。
目前仍有果園,對枝組放的太過,更新復壯不夠,導致果樹每年因開花太多消耗大量營養,這樣的果園一旦樹勢衰弱,便會引起腐爛病的大量發生。凡是冬剪時留花多,枝組更新不夠的果樹,開春後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萌芽遲,發芽少,新梢生長特別地短。總之,枝組的修剪屬於精細修剪的範疇,也就是說前期以骨架修剪為主,枝組修剪為輔。盛果期後枝組就變為全樹修剪的主體對象。但它必須和整個樹、冠的骨架結構(修剪)和花前復剪及疏花疏果相互協調,相互銜接、才能既保證果樹的健旺生長,又能最大限度地延長果樹盛果期的年限。
內容來源:果樹種植新技術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髮布,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