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鳴練習可以穩定氣息、解決真假聲統一

2019-12-21   自學唱歌

鳴練習有助於「換聲區」的解決

我們知道,歌唱訓練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解決換聲問題,如果換聲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就會使聲音不統一,不能順利地擴展音域,更不能唱好高音,從而,也就不能圓滿地演唱作品與完整地表現作品。我們所指「換聲區」就是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甚至感到要出現破音,頓時感覺上下聲音不統一,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我們必須將兩個聲區之間的矛盾減少到最低限度。

其實說到換聲點,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也就是真假聲統一的問題,掩蓋一些真聲聲音就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這樣聲音的銜接才會自如。通過在學習實踐中,我能感覺到哼鳴訓練法對我們的換聲區有很大的幫助,因哼鳴練習不需要大的音量,它是一種對弱音的控制與要求口腔的鬆弛度,同時,加強了腰腹肌的有力支持與控制,把聲音哼在上面的鼻咽腔和後面的咽管里,這種高位置發出的聲音,真聲與假聲基本上是混合在一起,通過快速哼鳴練習,促使聲音轉換靈活,真假聲兩種技能很好地結合。

唱低音時多用真聲,唱高音時假聲運用較多,唱中音則以混聲為主,每個音都在高位置上帶著假聲的感覺成分。在練習中,喉部越松,自然,越能發出低音區的音,有利於向下發展音域。如果聲音里假聲的比例越大,音就越高,由此,歌唱的音域極大地得到了擴展。

哼鳴練習有助於控制氣息與聲音的平衡

因為氣息貫穿著整個歌唱的過程,氣息是動力源。「氣息控制」是指歌唱時肺里的氣壓作用於聲帶,衝擊聲帶,使聲帶形成瞬間的開閉產生振動將聲波傳遞出口腔,這就要求在保證聲波傳送的情況下,儘量控制氣息來達到延長樂句。在歌唱時,用氣要適度,氣息控制要協調平橫。這種協調平衡是橫膈膜與腹部肌肉之間的一種平衡的控制能力。有時當我們在歌唱的過程中,氣息總是沉不下來,總往上跑,越唱到高音,聲音整個是提著的,而不是嘆下來的,然而當我們過分的去注意氣息,往往則使聲音僵硬,或憋氣,以至於導致音準不穩。而哼鳴的用氣正好能使氣息均勻,節省又有控制,依靠橫膈膜及腰部的周圍,產生一種良好的由口咽腔,胸腔到橫膈膜之間的氣流通道,並具有流動的感覺。

通過這樣的練習,使我們用最少的氣息獲得最大的共鳴效果,使氣息靈活流暢又有支持,使聲音靈巧輕鬆又富有彈性,和正確的控制能力,它有助於歌唱器官整體協調、配合。哼鳴練習的學習,對於不同程度、不同條件的學習者都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初學訓練者,我們首先可採用慢速、簡單的哼鳴練習,避免開口發聲的緊張以及喉頭上提或擠壓的毛病,當聲音出現空、虛屬正常現象,因為氣息整個是通暢的,不會出現憋氣、壓喉的現象,這樣,在較短的時間裡,基本上就能達到正確的歌唱發聲狀態。對於高級階段的訓練者而言,採用中速、流暢的哼鳴練習,在要求上則逐步增加力度與速度,加強整體共鳴感的要求,使在氣息支持的控制下,達到聲音靈活、流暢,音色圓潤優美。

總之,聲樂訓練方法因教師而異,因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異,哼鳴作為練習手段不是萬能鑰匙,只有辯證地分析具體問題,理智地看待聲樂學習;只有師生密切配合,多種發聲方法靈活運用,才是最終正確的聲樂學習方法。

關注公眾號:wyxcg8 每天送你一篇實用、有效的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